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詹思延教授:中国需要少而精的临床实践指南

2018-11-17| 发布者: 燕赵中医| 查看: 901 |来自: 健康报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副主任詹思延教授,《英国医学杂志》编辑尹道馨,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唐金陵教授撰 ...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副主任詹思延教授,《英国医学杂志》编辑尹道馨,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唐金陵教授撰写的《中国临床指南:解决利益冲突和吸纳患者参与》一文,近日刊登在《英国医学杂志》上。文章为该杂志特约,其目的是促进循证医学在中国的发展。
  詹思延介绍,临床实践指南是在“对医学证据的系统综述和对治疗利弊的评估”基础上给出的实践建议,在指导临床治疗和改善临床结局中至关重要,对于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而其前提必须是高质量的指南。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已经发表664个临床实践指南。但利用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对这些指南的评估显示,中国指南的质量与西方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一方面,现有临床实践指南的数量表明,循证医学在中国已被广泛接受,并且中国医学界积极开展了指南的制定;而另一方面,低质量的临床实践指南可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让人心忧。
  詹思延指出,中国需要少而精的、可靠的临床实践指南。但是,制定无偏、独立、透明且严谨的指南,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不仅有技术层面的,还有指南制定者对利益冲突缺乏足够认知和对指南制定过程监督和管理的不足。中国大多数指南是由医学专业委员会制定,但有些是在制药公司赞助下完成的。西方发达国家有记录显示,指南作者与制药行业之间有相当程度的“互动行为”,只有准确说明这些互动的具体行为,才能确保指南的透明度,降低潜在的偏倚。为此,中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可以考虑建立公共基金,为指南制定直接提供支持。
  詹思延说,让患者参与指南制定是另一项重要议题。因为涉及方方面面的改变,让患者参与具有极大的挑战性。“我们产生、搜集、综述、评估医学证据,并制定临床指南,这一切都是为了患者。因此,听取患者的意见十分必要。”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1

鲜花
关闭
×

1人已赞赏

已赞赏过的网友 (1 人)

  • 鲜花

    匿名

0条评论 901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