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中医·名家讲堂]-曹东义讲温病第三十四讲-20181113

2018-11-14| 发布者: 燕赵中医书院| 查看: 1361 |原作者: 曹东义|来自: 燕赵中医网

主讲专家: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河北省 ...

微信扫描二维码,收听课程

    主讲专家: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1958年出生于河北衡水市仲景村,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燕赵中医药丛书》执行主编,《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主编,《国医年鉴》副主编,《河北中医药文化》杂志副主编。主持省和国家多项课题,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著作41部,文字累计500余万。

     “曹东义讲温病·第三十四讲”主要内容: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温病条辨》的范围:
    二、阳明温病,脉浮而促者,减味竹叶石膏汤主之。
       脉促,谓数而时止,如趋者遇急,忽一蹶然,其势甚急,故以辛凉透表重剂,逐邪外出则愈。
       减味竹叶石膏汤方(辛凉合甘寒法)
       竹叶(五钱) 石膏(八钱) 麦冬(六钱) 甘草(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一时服一杯,约三时令尽。
       三、阳明温病,诸证悉有而微,脉不浮者,小承气汤微和之。
       以阳明温病发端者,指首条所列阳明证而言也,后凡言阳明温病者仿此。诸证悉有,以非下不可,微则未至十分亢害,但以小承气通和胃气则愈,无庸芒硝之软坚也。
       四、阳明温病,汗多谵语,舌苔老黄而干者,宜小承气汤。
       汗多,津液散而大便结,苔见干黄,谵语因结粪而然,故宜承气。
       五、阳明温病,无汗,小便不利,谵语者,先与牛黄丸;不大便,再与调胃承气汤。
       无汗而小便不利,则大便未定成硬,谵语之不因燥屎可知。不因燥屎而谵语者,犹系心包络证也,故先与牛黄丸,以开内窍,服牛黄丸,内窍开,大便当下,盖牛黄丸亦有下大便之功能。其仍然不下者,无汗则外不通;大小便俱闭则内不通,邪之深结于阴可知。故取芒硝之咸寒,大黄、甘草之甘苦寒,不取枳、朴之辛燥也。伤寒之谵语,舍燥屎无他证,一则寒邪不兼秽浊,二则由太阳而阳明;温病谵语,有因燥屎,有因邪陷心包,一则温多兼秽,二则自上焦心肺而来,学者常须察识,不可歧路亡羊也。
       六、阳明温病,面目俱赤,肢厥,甚则通体皆厥,不瘛疭,但神昏,不大便,七、八日以外,小便赤,脉沉伏,或并脉亦厥,胸腹满坚,甚则拒按,喜凉饮者,大承气汤主之。
       此一条须细辨其的是火极似水,热极而厥之证,方可用之,全在目赤、小便赤、腹满坚、喜凉饮定之。
       大承气汤(方法并见前)
       七、阳明温病,纯利稀水无粪者,谓之热结旁流,调胃承气汤主之。
       热结旁流,非气之不通,不用枳、朴,独取芒硝入阴以解热结,反以甘草缓芒硝急趋之性,使之留中解结,不然,结不下而水独行,徒使药性伤人也。吴又可用大承气汤者非是。
       八、阳明温病,实热壅塞为哕者下之。连声哕者,中焦;声断续,时微时甚者,属下焦。
       《金匮》谓: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阳明实热之哕,下之里气得通则止,但其兼证之轻重,难以预料,故但云下之而不定方,以俟临证者自为采取耳。再按:中焦实证之哕,哕必连声紧促者,胃气大实,逼迫肺气不得下降,两相攻击而然。若或断或续,乃下焦冲虚之哕,其哕之来路也远,故其声断续也,治属下焦。
       九、阳明温病,下利谵语,阳明脉实,或滑疾者,小承气汤主之;脉不实者,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下利谵语,柯氏谓肠虚胃实,故取大黄之濡胃,无庸芒硝之润肠。本论有脉实、脉滑疾、脉不实之辨,恐心包络之谵语而误以承气下之也,仍主芳香开窍法。
       小承气汤方(苦辛通法重剂)
       大黄(五钱) 厚朴(二钱) 枳实(一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得宿粪,止后服,不知再服。
       调胃承气汤(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法)
       大黄(三钱) 芒硝(五钱) 生甘草(二钱)
       牛黄丸(方论并见上焦篇)
       紫雪丹(方论并见上焦篇)
       十、温病三焦俱急,大热大渴,舌燥,脉不浮而躁甚,舌色金黄,痰涎壅甚,不可单行承气者,承气合小陷胸汤主之。
       三焦俱急,谓上焦未清,已入中焦阳明,大热大渴,脉躁苔焦,阳土燥烈,煎熬肾水,不下则阴液立见消亡,下则引上焦余邪陷入,恐成结胸之证,故以小陷胸合承气汤,涤三焦之邪,一齐俱出,此因病急,故方亦急也,然非审定是证,不可用是方也。
       承气合小陷胸汤方(苦辛寒法)
       生大黄(五钱) 厚朴(二钱) 枳实(二钱) 半夏(三钱) 栝蒌(三钱) 黄连(二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不下,再服一杯,得快利,止后服,不便再服。
       十一、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增液汤主之。服增液汤已,周十二时观之,若大便不下者,合调胃承气汤微和之。
       此方所以代吴又可承气养荣汤法也。妙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余治体虚之温病,与前医误伤津液、不大便、半虚半实之证,专以此法救之,无不应手而效。
       增液汤方(咸寒苦甘法)
       元参(一两) 麦冬(连心,八钱) 细生地(八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
       方论:温病之不大便,不出热结液干二者之外。其偏于阳邪炽甚,热结之实证,则从承气法矣;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3

鲜花
关闭
×

3人已赞赏

已赞赏过的网友 (3 人)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