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脐疗药筒

2018-08-08| 发布者: zhzh813| 查看: 2186 |原作者: 杜峰|来自: 燕赵中医网

技术要点:①用荞麦面、蜂蜜等和面制成“小窝头”。②用竹纸包裹以苍耳子等为药芯制成每只长约35厘米的药筒。③将“小窝头”底部扣在患者肚脐上,药筒从“小窝头”顶部插入“小窝头”中上部。

  1、基本信息
  名称:脐疗药筒
  项目编码:11305250036
  应用地区:邢台、邯郸一带
  持有人:杜峰
  通讯地址:河北省隆尧县山口镇后枣林庄
  邮政编码:055350
  电子邮箱:LYHSZH@sina.com
  联系电话:18831960793
  持有人简介:杜峰、男、汉族。1966年出生,河北省隆尧县山口镇后枣林庄村人。自幼受外祖父熏陶,酷爱中医,后随母亲临床医疗。尤其擅长于用中医中药治疗肝病及中风后遗症,在30余年的医疗实践中,注重技术钻研,更重视医德修养。脐疗药筒是外祖父嫡传的传统诊疗技术之一。
  2、传承情况
  传承时间:100年
  传承代数:3代
  传承情况:民国初年冬天,有一外地人逃难到隆尧,因冻饿昏倒在杜峰外祖父门口,杜峰外祖父胡墨妮将其救起,加以多日精心照料,此人得以康复,为答谢救命之恩,传授“治黄病脐疗药筒’秘传诊疗技术于胡墨妮,胡墨妮嫡传于女儿胡书珍,胡书珍嫡传于儿子杜峰。传承谱系图:胡墨妮(第一代)→胡墨妮之女胡书珍(第二代)→胡书珍之子杜峰。
  3、主要内容
  (1)内容简介:
  核心理念:制剂选材苛求严谨、操作规范务求实效
  技术要点:①用荞麦面、蜂蜜等和面制成“小窝头”。②用竹纸包裹以苍耳子等为药芯制成每只长约35厘米的药筒。③将“小窝头”底部扣在患者肚脐上,药筒从“小窝头”顶部插入“小窝头”中上部。④点燃药筒,连续点燃8只为一个治疗周期,症状较轻者一次即可治愈。症状较重者一个月后再熏治一次。 ⑤经过药筒熏治,“小窝头”和患者脐部可见黄稠粘液,清理干净即可。
  功效主治:清肝胆 利湿热。适用于肝气郁结,疏泄不利,日久化热,湿与热合阻于肝胆,热蒸胆汁离经外溢,症见眼黄、面黄、皮肤黄,腹胀纳差,神疲乏力。
  作用机理:肝胆湿热阻于中焦,用“小窝头”密封肚脐,再用药筒熏蒸,从脐部给湿热以出路,使肝经疏利,胆经畅通,肝气胆汁各行其道,则黄得以消,胀得以除,饮食得以恢复。
  注意事项:本疗法适用于肝胆湿热出现的“阳黄”,对寒湿而致的“阴黄”效果不佳。
  (2)相关文献实物:制作工艺,操作规程,药物选材手抄本一份。年代不详,系根据“逃难人”口述,找人代笔整理而成。
  4、价值论证
  主要特征:①选材普通:荞麦面、蜂蜜、小麦面、竹纸都是农村常用物品,资源极其丰富,制作药筒的中药材也是极普通的中药,既不贵重也不稀缺,“小窝头”及药筒制造成本较低,适合农村使用。 ②治疗方法简便易行:对治疗场所要求不高,在诊所或家庭均可,患者无痛苦,较容易被接受,操作方法简单易学。功效显著:见效快,边熏腹胀边减,一两日内黄褪明显,真可谓“立杆见影”。
  重要价值:①文化价值。采用脐部药物熏蒸治疗“阳黄”,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内病外治的基础理论,丰富了中医中药治病方式,方法简便易行,突出中医特点,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内涵。②市场价值。用材普通,资源丰富。药不贵重、能治大病。③历史价值。此方法虽无法考证其历史起源,但传入隆尧县近百年应用于临床,的确为数以万计的群众解除了痛苦,节省了钱财,为人民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产生了历史影响。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3

鲜花
关闭
×

3人已赞赏

已赞赏过的网友 (3 人)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