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期]改善体质与治未病

2018-04-18| 发布者: zhzh813| 查看: 1096 |原作者: 刘淼|来自: 燕赵中医网

“体”,指身体 。“质”,性质、本质。“体质”通俗来讲也就是身体的性质、本质。体质是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机能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

  一、体质的定义
  “体”,指身体 。“质”,性质、本质。“体质”通俗来讲也就是身体的性质、本质。体质是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机能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
  体质具体包括那些内容呢?
  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体型、营养、身体姿态等。
  2.生理生化功能水平:即机体新陈代谢功能及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工作效能。简单讲就是身体做化验时,检查结果中那些能反映出机体信息的数值。
  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即身体在生活、劳动和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以及走、跑、跳跃等运动能力。
  4.心理状态:包括感觉能力、知觉能力、个性、人际关系、意志力、判断力等。
  5.适应能力:对外界环境以及抗寒耐暑的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二、体质的分类
  现今,人们的生活条件都好了,对自身健康状况重视度提高了,会买一些补品,如西洋参之类的,但有的人吃了很好感觉神清气爽的,但有的人吃了就上火,出现牙龈肿痛,嗓子疼,这就是因为体质不同而造成的。所以,分清自己的体质就显得很重要了,根据不同的体质来吃适合自己的食物,选择适合的养生保健方法。
  影响人的体质的因素很多,如遗传、环境、营养、教育、体育锻炼、卫生保健、生活方式等。
  中国人可分为9种基本体质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比较健康的平和体质在人群中仅占32.75%,其它8种偏颇体质占到了67.25%
  (1)平和质:通常表现为饮食正常、睡眠好、二便通畅、性格开朗,社会和自然适应能力强,此为典型的平和体质。
  (2)气虚质: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疲乏无力,这就是气虚体质。这种人从性格上来说,一般性格内向,情绪不够稳定,比较胆儿小,做事不爱冒险。
  (3)阴虚质:如果一个人怕热,经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皮肤干燥,口干舌燥,容易失眠,经常大便干结,那就是阴虚。他们大部分都是性格比较外向好动的,性情是比较急躁的。
  (4)阳虚质:即使再热的暑天,也不能在空调房间里多待,因为这些人比较怕冷。总是手脚发凉,不敢吃凉的东西。性格多沉静、内向。这些人属阳虚体质。
  (5)湿热质: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脸部和鼻尖总是油光锃亮,还容易生粉刺、疮疖,一开口就能闻到异味,那他就是湿热体质。
  (6)气郁型:《红楼梦》中的林妹妹是气郁体质的代表,性格忧郁脆弱。这种人一般比较削瘦,经常闷闷不乐,多愁善感,食欲不振,容易心慌,容易失眠。
  (7)痰湿型:心宽体胖是这类人最大特点,腹部松软肥胖,皮肤出油,汗多,眼睛浮肿,容易困倦。性格温和稳重,善于忍耐。
  (8)血瘀型: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眼睛经常有红丝,皮肤常干燥、粗糙,一般肤色是发暗的,常常出现身体疼痛,容易烦躁,记忆力也不太好,容易健忘,性情急躁。
  (9)特禀型:平常说过敏,也有好多人对不同的物质有过敏现象,比如花粉过敏或者某种食物过敏,这就是中医上这就被称为特禀体质。多是遗传所致。
  体质因素在发病学上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体质的特异性决定着对致病因素或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二是体质因素决定着疾病的发展过程。
  三、什么是治未病?
  “治未病”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
  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黄帝内经》里提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
  1.治未病的必要性
  有报道说,我们国家75%的人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一旦我们未给予身体健康足够的关注,亚健康状态很可能就转化成疾病状态,到时候再去治疗有些就很难挽回了。
  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17%),生物遗传因素(15%)、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60%)、医疗卫生服务因素(8%)。
  其中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其它的因素或许我们无法改变,但是行为和生活方式我们完全可以改变。
  2.治未病的养生思想
  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比如,春天的时候,要有一种生发之气,被发缓形,夜卧早起。冬天不能太张扬、太发散,万物处于秘藏。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中医养生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养生原则,而协调平衡是其核心思想。当一个人身体达到平衡点的时候,是最健康的。
  养生当中,最重要的是养心。“一生淡泊养心机”,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人都有喜、怒、哀、乐、悲、恐、惊,这是人的七种情志,过了头就是七情过激。
  第二就是饮食养生。关键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养生录》中谈到养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缓些、食宜软些。中国人盐的摄入量超标,脑溢血、高血压等疾病与此相关。上述观点也与目前营养学界提倡的“健康膳食金字塔”相一致。
  中医讲究五色入五脏,青赤黄白黑五色,青也就是绿,如黄瓜、芹菜、猕猴桃入肝脏,赤也就是红色,入西红柿、西瓜入心脏,黄如胡萝卜、南瓜入脾脏,白如燕麦、梨、白萝卜入肺脏,黑如黑米、木耳入肾脏。 如果总偏向吃一种颜色的食物,必然会导致身体技能的失衡,所以尽量在做饭、吃饭时每种颜色的食物都来一点,让饭桌上的颜色丰富起来,也让身体健康起来。
  第三是运动养生。比如,太极、八段锦、瑜伽等等。
  第四是气功养生。《庄子》讲“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吐故纳新”指做气功,“熊经鸟申”讲人就像熊一样攀援,像鸟一样左顾右盼。这两种方法就是导引,这样做的人就是养形人。养形要达到什么效果?要像彭祖那样“寿高八百”。
  第五是药物养生。如柏子仁,就是柏树的果子,也是一种养生长寿食物。植物里寿命最长的就是柏树和松树,我们常说“千年柏树”。柏子仁有养性、安神、润肠、通便、养颜的功效。
  四、如何结合治未病思想改善体质?
  以痰湿体质为例:
  痰湿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多见于肥胖人,或素瘦今肥的人。嗜食肥甘、神倦、懒动、嗜睡、身重如裹、口中粘腻或便溏、脉濡而滑、舌体胖、苔滑腻。若病则胸脘痞闷,咳喘痰多;或食少,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头身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或妇女白带过多。
  痰湿体质者多发咳嗽、哮喘、痰多、头晕、肠胃不适、呕吐等症状,易生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动脉硬化、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肥胖症等疾患。
  1、情志调养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适当增加社会活动,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学会运用倾诉、听音乐、适当运动的多种方式自我派遣,舒畅心情,条畅气机。
  2、起居调养
  ①不宜在潮湿的环境里久留,在阴雨季节要注意避免湿邪的侵袭.这类体质的人平时还应定期检查血糖,血脂,血压;
  ②嗜睡者应逐渐减少睡眠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让日光使得身体机能活跃起来;
  ③洗澡应洗热水澡,适当出汗为宜;穿衣尽量保持宽松,面料以棉,麻,丝等透气散湿的天然纤维为主,这样有利于汗液蒸发,祛除体内湿气;
  ④注意保暖,“湿遇温则行,遇寒则凝”。寒凉的天气不利水湿在体内运化,常伤及脾胃,因此痰湿体质在寒凉的天气症状较为明显。
  3、饮食调养
  痰湿体质者体形大多肥胖,身重容易疲倦,喜食肥甘厚味的食物,并且食量大。食疗上首重戒除肥甘厚味,戒酒,且最忌暴饮暴食和进食速度过快。应常吃味淡性温平的食品,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淤祛痰的食物,更应多食。
  适宜痰湿体质者食用的食物有韭菜、香椿、辣椒、大蒜、葱、生姜、白萝卜、荸荠、紫菜、洋葱、大枣、扁豆、红小豆、蚕豆、山药、薏米、冬瓜仁、牛肉、羊肉、狗肉、鸡肉、栗子等。应限制食盐的摄入,不宜多吃肥甘油腻、酸涩食品,如石榴、柚子、砂糖等。此外,杏仁霜、莲藕粉、茯苓饼对该体质者是不错的食补选择。
  [韭菜炒虾仁]
  原料:韭菜250 克,鲜虾仁100 克。
  制作方法:用油锅先将韭菜炒好,然后将鲜虾仁100 克放入,再炒片刻,加少许胡椒粉(0.2 克左右)即成。
  养生功效:壮肾阳,温中散寒,健胃提神,消肿止痛,活血化淤,下乳汁,解毒等。
  [鲫鱼薏米萝卜汤]
  制作步骤:
  (1)取鲫鱼1条(约100克),薏米15克,萝卜50~100克;
  (2)去除鲫鱼的鱼鳞和内脏,洗净,萝卜切片;
  (3)将鲫鱼与萝卜片放入300毫升水中,与薏米一起煮汤,调味后即可食用。
  特点:鲫鱼有补脾利水的功效、萝卜有消食化痰的作用,与健脾化湿的薏米相配而煮成的这款靓汤,能起到益气健脾、化湿利水的功效。
  4、运动调养
  痰湿体质者多形体肥胖,身重易倦,所以最好能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散步、慢跑、球类、游泳、武术、八段锦、五禽戏以及各种舞蹈,均可选择。
  活动量应逐渐增强,让疏松的皮肉逐渐转变成结实、致密的肌肉。
  运动时间应当在下午2:00-4:00阳气极盛之时,运动环境温暖宜人。
  5、中药调养
  痰湿之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故重点在于调补肺脾肾三脏。若因肺失宣降,津失输布,液聚生痰者,当宣肺化痰;若因脾不健运,湿聚成痰者,当健脾化痰。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2

鲜花
关闭
×

2人已赞赏

已赞赏过的网友 (2 人)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