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第049期]胆结石的防治

2018-04-17| 发布者: zhzh813| 查看: 1609 |原作者: 毛宇湘|来自: 燕赵中医网

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胆囊具有浓缩、贮存、排泄胆汁;胆囊分泌粘液:胆囊黏膜每天能分泌稠厚的黏液20ml;保护胆道黏膜,不受浓缩胆.汁的侵蚀和溶解。

  一、认识胆囊
  胆囊位置与形态毗邻:上方为肝,下后方为十二指肠及横结肠,左为幽门,右为结肠右曲,前为腹前壁。
  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胆囊具有浓缩、贮存、排泄胆汁;胆囊分泌粘液:胆囊黏膜每天能分泌稠厚的黏液20ml;保护胆道黏膜,不受浓缩胆.汁的侵蚀和溶解。
  胆汁是人体重要的消化液,具有以下作用:
  1、促进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2、在十二指肠中胆汁(碱性)可中和一部分胃酸。
  3、当胆道被阻塞,胆汁不能进入十二指肠时,脂肪的消化和 吸收就会发生障碍,可引起脂肪痢。
  4、胆汁中的胆盐能抑制结肠对钠和水的吸收,如果小肠吸收胆盐发生障碍,大量胆盐进入结肠,常引起水泻。
  5、胆汁能刺激肠管运动,故胆汁缺乏,会引起肠管运动减弱,使食物积滞在肠内。
  影响胆汁分泌的因素
  神经调节胆汁分泌
  肝脏和胆道受到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支配,刺激交感神经可抑制胆囊的收缩,并使奥狄氏括约肌收缩。而刺激迷走神经可使肝细胞增加胆汁的分泌,并使胆囊收缩、括约肌松弛。进食之后,迷走神经产生兴奋,使胆汁大量流入十二指肠。夜间迷走神经相对优势,胆汁分泌,如果夜间得不到充分休息,胆汁分泌异常、排泄紊乱。人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下,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胆汁排泄受到抑制,发生胆囊炎、胆结石。
  体液调节胆汁分泌
  在胃酸、脂肪和蛋白质的作用下,能产生胆囊收缩素和促胰液素两种激素,这两种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可以作用于肝脏和胆道。胆囊收缩素会引起胆囊的强烈收缩和括约肌的扩张。促胰激素则有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的作用。在这两种激素的共同作用下,胆汁就大量排至肠内。进食后胃酸分泌增加引起胆汁分泌增加。进食高蛋白、高脂食品引起胆汁分泌增多。
  二、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1.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来源于肝,由肝精肝血化生,或由肝之余气凝聚而成。胆汁生成后,进入胆腑,由胆腑浓缩并贮藏。贮藏于胆腑的胆汁,在肝气的疏泄作用下排泄而注入肠中,以促进饮食水谷的消化和吸收。
  若肝胆的功能失常,胆汁的分泌排泄受阻,就会影响脾胃的受纳腐熟和运化功能,而出现厌食、腹胀、腹泻等症状。若湿热蕴结肝胆,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则发为黄疸,出现目黄、身黄、小便黄等症状。相对于肝气升发,胆气以下降为顺,若胆气不利,气机上逆,则可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等症状。
  2.参与精神情志活动:胆主决断,是指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人对事物的决定和判断能力与胆的功能有关。胆气豪壮之人,剧烈的精神刺激对其所造成的影响较小,遇事判断准确,临危不惧,能敢果断;胆气虚怯之人,在受到不良精神刺激的影响时,则易于形成疾病,出现胆怯、易惊、善恐、失眠、多梦等精神情志异常的病变。
  多思、焦虑等情志异常导致胆疏泄功能下降,胆汁不能排泻,产生各种胆囊病变,胆囊病变患者左思右想,往往缺乏决断力。
  三、胆囊相关疾病
  胆系感染与胆石症关系密切,炎症可促使结石形成,而结石梗阻又可发生炎症,二者往往合并存在。在中年、多产、 肥胖、女性(4F)。
  40岁左右的中年人,由于工作的压力生活方式的改变,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调节和代谢障碍,影响胆囊的正常收缩和舒张使胆汁的排泄不通畅。慢慢发胖的中年人,由于脂肪代谢紊乱,更容易刺激胆囊强烈收缩。如果同时有感染、消化不良、结石形成就更容易诱发胆囊炎发作了。绝经期前的中年妇女,因为内分泌改变的关系,常影响胆汁的分泌和调节,得胆囊炎的机会要比同年龄的男子更多一些 。
  在胆囊结石方面,我国北方及西北则较南方为多见。
  1、急性胆囊炎
  不少患者在进油腻晚餐后半夜发病,因高脂饮食能使胆囊加强收缩,而平卧又易于小胆石滑入并嵌顿胆囊管。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发热、恶心呕吐,但寒战少见,黄疸轻。腹部检查发现右上腹饱满,胆囊区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
  2、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症状、体征不典型。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病或慢性胃炎混淆;有时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呈急性发作,但当结石移动、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转。体查,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若胆囊积水,常能扪及圆形、光滑的囊性肿块。
  3、胆结石的症状及危害
  (1) 胆囊结石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大多数是在常规体检中发现。有时可以伴有轻微不适被误认为是胃病而没有及时就诊,被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
  (2)胆囊内的小结石可嵌顿于胆囊颈部,引起临床症状,造成急性梗阻,导致胆囊内压力增高,胆汁不能通过胆囊颈和胆囊管排出,从而引起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胆绞痛。呈持续性右上腹痛,阵发性加剧,可以向右肩背放射,往往伴有恶心、呕吐。有些患者可以在几小时后症状自行缓解。
  (3)如果胆囊结石嵌顿持续不缓解,胆囊会继续增大,甚至会合并感染,从而进展为急性胆囊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少部分患者可以进展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严重时可以发生胆囊穿孔,危及生命。
  四、治疗手段与误区
  1、西医治疗原则:
  (1)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可以观察
  (2)药物治疗:消炎、抗痉挛、利胆药
  (3)手术治疗(腹腔镜、内镜):保胆取石;胆囊切除
  (4)药物溶石:胆酸类(熊去氧胆酸),接触类结石溶解剂(甲基叔丁醚,经皮穿刺,副作用:穿刺损伤、溶贫、腐蚀性或出血性12指肠炎、吸入性肺炎、嗜睡等)
  (5)体外震波碎石治疗:配合口服胆酸类溶石药,结石碎片化
  (6)其他,无法手术或反复发作的,胆总管和肝内胆管结石,激光、电液压碎石治疗。
  2、胆囊结石的手术指征:
  (1)有症状的胆囊结石;
  (2)胆囊泥沙样结石;
  (3)充满型或多发结石并胆囊萎缩;
  (4)胆囊结石伴糖尿病。
  目前存在胆囊切除手术扩大化。
  3、胆囊切除后问题不可预测:
  (1)结石体质人,会继续引起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肝结石),进而导致各种严重肝胆疾病。
  (2)胆道内胆汁的逆流现象增多,因而胆道感染的机会增加。
  (3)空腹时胆汁连续进入肠道,没有食物和胃酸中和,胆汁在十二指肠蓄积,达到一定压力后逆流入胃,会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 。
  (4)次级胆汁酸在肠道中生成增加,其代谢产物有较强的致癌作用,因而大肠癌的发病率会增加。
  (5)频繁腹泻、营养不良症。
  4、中医疗法的优势
  胆结石属中医“胁痛”、“黄疸”等范畴。病因:感受外邪、七情内郁、恣食煎腻厚味导致肝胆疏泄失常,气血淤滞,胆汁淤积。中医辨证论治方法:疏肝利胆法、清利肝胆法、清热解毒法、和胃利胆法、通腑退黄法、活血化瘀法。 中医治疗手段:中药、针灸、耳针、穴位贴敷等 。
  五、肝胆病人生活调理
  1、饮食调理
  (1)饮食适宜
  蒸煮炖烩等清淡品、鱼、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馒头、米饭、西红柿、玉米、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多饮水、少食多餐不过饱。
  (2)饮食禁忌
  肥肉、油炸食物、鱼子、蛋类、蛋黄、煎蛋、动物的肝、肾、心、脑、烟酒、辣椒、生冷食物、过食甜食、不吃早餐、暴饮暴食。
  ①患者用药应有医生指导。对肝胆有害的药尽可能少用,对滋补品、保健药、茶饮等要慎用。
  ②根据身体状况,加强身体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游泳等,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进行适当的锻炼,但不可过于疲劳,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护机体和肝胆功能。
  ③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要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积极的治疗心态,尽量避免或减少引起情绪波动的各种刺激活动。
  2、日常调理
  (1)中医护胆方略---早睡养胆气
  子时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此时是胆经当令。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阳气开始生发。 “凡十一藏皆取于胆”,是指取决于胆的生发,胆气生发起来,全身气血才能随之而起。子时把睡眠养住了,对一天至关重要。凡五脏六腑皆以气机通顺为要,肝胆气机通顺自可对五脏六腑之气机条达有力的支持,五脏六腑自可功能正常运行。所以顺应胆经的主令会使人体的气机条顺,五脏六腑都受之裨益。胆又是决断之官,为我们的“谋虑”作出明智的决策。所以,早睡使肝胆正常疏泄,人身心健康。
  (2)中医护胆方略---点穴去病气
  阳陵泉:双穴时屈膝垂足,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可清利肝胆、疏利关节、清利湿热,是肝胆保健主要穴。
  悬钟:在外踝尖上10cm,腓骨前缘凹陷中,可清肝利胆、通经活络、补肾养髓。
  足三里:在外膝眼下10cm,胫骨脊外缘一横指处凹陷中。可健脾和胃、补气养血、疏通经络、解痉止痛。
  胆囊炎、胆石症患者进行养生按摩时要对经络穴位熟悉,取穴要少而精,坚持每天清晨起床前和夜晚睡前各做1次,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半途而废。按摩时应注意防寒保暖,操作时勿损伤皮肤。
  敲胆经:胆经分布于人体的两侧,以适中力度敲打两腿外侧,促进胆汁分泌、排泄,改善消化功能,激发阳气,有助气血增长。
  敲拨心包经:心包经位于两手臂内测中线,敲打两臂内侧,拨动腋窝内正中筋脉,具有通畅气机,活血通脉,增强正气。
  揉膻中穴:膻中穴位于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常揉或捋捋膻中穴 ,具有宽胸理气,调畅情志之功。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7

鲜花
关闭
×

7人已赞赏

已赞赏过的网友 (7 人)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