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第020期]如何减轻心理压力

2018-04-03| 发布者: zhzh813| 查看: 1213 |原作者: 闫俊英

每个人所能承受的压力的程度是不同的。适当的压力可以使人进步,但如果完全没有压力,人生将会失去任何意义和价值。当人体受到的压力过大,不仅会导致心理问题,出现焦虑、抑郁、神经衰弱、强迫等,还会因为这些心理 ...

一、 心理压力的的定义

    压力的物理定义是垂直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力,或流体中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力。物理学上称之为“压强”。但在医学上压力不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疾病,而是身体“战备状态”的反应,这是当意识到某种情形或者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具有潜在的威胁性和紧张状态的时候做出的反应。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大脑分泌出包括肾上腺素等的激素。肾上腺素通过血管流淌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当这些荷尔蒙流到心脏、肺和肌肉的时候,一种特殊的生理反应就发生了。

    "战备状态"反应的症状:压力出现,心跳开始加快,呼吸开始急促,肌肉紧张并准备行动,视觉变得敏锐起来,心里打鼓,思维敏锐,开始出汗,心中不安,严重时会恶心、呕吐。多数人常态下身体却保持红色警戒状态,不能放松,放不下这根弦。紧张不安和焦虑保持在身体中,并随着遇到的每一件能引起紧张情绪的事情不断积累上升,最终导致不良结果。

二、 心理压力对对人体会造成何种伤害?

    每个人所能承受的压力的程度是不同的。适当的压力可以使人进步,但如果完全没有压力,人生将会失去任何意义和价值。当人体受到的压力过大,不仅会导致心理问题,出现焦虑、抑郁、神经衰弱、强迫等,还会因为这些心理问题引起身体的变化,从而引起心身疾病。主要包括:

    1.高血压:除了遗传因素外,外界环境也是诱发高血压的一个因素,有人称为“允许因素”。因为只有遗传因素还不足以引起高血压,必须在“允许因素”的影响下才能发病。性格与血压也密切相关,据调查,个性过强、容易激动,遇事急躁、难以自控,过分自负、刻板固执,多疑多虑、个性怪癖的人,均可引起体内代谢失调,生理功能紊乱,容易得高血压。而性情温和、处事不惊者,血压往往比较稳定。另外,人的情绪如何,与高血压的发病也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中强烈的焦虑、紧张、刺激、愤怒以及压抑等心理因素,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诱因,也是使波动性高血压转变为持续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这是由于性格、情绪的变化都会引起人体内产生很多微妙的变化,比如说一些促血管收缩的激素在发怒、急躁时分泌旺盛,而血管收缩便会引起血压的升高,长期如此,将会导致高血压病的形成。

    2.消化性溃疡:胃溃疡是一种典型的心身疾病。引起胃溃疡的原因主要与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偏食挑食、饥饿过度有直接的关系。心理因素对胃溃疡影响也很大,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胃溃疡的愈合。过度疲劳,整晚熬夜,会加重溃疡。偏食、挑食、饥饱失度或过量进食冷饮冷食,或嗜好浓茶、咖啡、碳酸饮料,导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诱发溃疡的发生。

    3.心脏疾病:观察显示,患有抑郁症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增长2倍,并且心肌梗死的患者约有45%左右伴发轻度或中度抑郁症,而抑郁症明显增加了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其死亡率。而焦虑产生时的生理反应跟心肌梗塞产生时的信号和变化很相似。焦虑会引起血液中肾上腺素和其他紧张激素大量涌出,给身体造成明显的不良后果,如呼吸加重、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严重时还会引起冠状动脉血管痉挛、阻塞而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

    4.肠胃病:人的大脑接受来自身体各方面的信息,包括疼痛、温度、触压等基础感觉及听觉、视觉、位置觉、进食、尿便意识等,并能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指挥相应器官行使不同的职能。如在进食后,口腔、咽、食道、胃等部位的感觉器官通过神经将“进食”这一信息传到大脑,一方面引起“饱”的感觉,另一方面经过整合后,使胃液分泌增加,胃紧张性收缩和胃蠕动功能增强,而使胃逐渐排空。但是,如果人们的情绪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愤怒及忧郁等状态时,大脑皮层由于其兴奋集中于情绪,对周围神经的感觉不敏感,而对周围神经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下降,使胃肠道的分泌、运动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各种胃肠疾病。人在愤怒和紧张时,胃液分泌量大为增加,过量胃液中的胃酸破坏了胃黏膜屏障,直至黏膜引起损伤性病变。而人在恐惧或忧郁、思考时,能减少胃血流量,从而明显地抑制胃酸分泌,同时引起胃运动减弱。由于胃运动减弱,长期间停留在胃内食糜和胃液的混合液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5.其他问题:神经调节紊乱,无固定位置的疼痛、性功能异常等。精力丧失,表现为无力,精神萎靡不振,无精打采。

三、 为何会产生心理压力

    1.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失衡:外界环境的要求与自身条件的不匹配。如果这种失衡在短时间内通过努力无法达到平衡,则认为这个压力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多表现在适应障碍状态中。具体表现在(1)工作环境的变化如:升学、出国、升职、调动;(2)生活环境变化包括:结婚生子、就业、退休、搬迁。

    当外部环境改变时,都要求我们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环境,这个改变的过程就要消耗自身能量,只要你原本储存的能量足够,即为心理素质好,适应能力强,这样的人群在面对外部环境改变时,有精力而且能很轻易的应付并处理。但如果人体本身就是满负荷的在工作,又必须面对新的挑战,这时自身就会因没有足够的能量消耗而出现问题。

    2.认知与自身的失衡:认知,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人的大脑受既往经验与潜意识的影响,会使认知失去它的纯客观性,主要表现为:

    (1)认知高估:认知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会出现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狂躁状态,容易情绪高涨,性格高傲。这样长期以往,自身能量会过度消耗以致衰竭(会感觉压力过大,而无法应对)而出现病态。中医张仲景指出:阳虚则狂 意为当人体出现躁狂时,实际身体已经达到真正虚的状态了。能出现狂躁的状态是因为人体中存在虚火,此状态一般出现在年轻人身上。因为处于成长阶段,体内阳气盛行,社会经验较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年少轻狂。年轻人的成长一般都要经历一个躁狂状态期,这是正常的。如果狂躁状态严重以至于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时,应及时咨询心理医生。

    (2)认知低估:表现为对自我过度没有自信的抑郁状态,造成此种心态的原因,或是遭到严重的打击,或是成长初期父母过于严格的教育。

    3.认知的自我矛盾:指自身对事物矛盾的处理态度。古话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面对抉择出现矛盾性依赖,使自身无法取舍而长期处于挣扎的状态中时,会消耗自己的时间及精力。如发展为病态,则成为焦虑性神经症。

四、 如何减轻心理压力

    1.改变自身:(1)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的生理功能,使身体承受阴邪气的能力增强,是提高能力的资本。一方面要合理锻炼。每个人的体质特点不同,要根据自身的体质特点,天气特点,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切忌过度劳累。另一方面要合理饮食。第三要合理用药,切勿轻易听信市场上的号称可以治病的保健类药物。合理用药的依据:第一,消除症状;第二是提高身体健康水平。除此之外还要提高自己对心理创伤的应对能力。(2)提高工作能力;(3)改变环境。可以考虑换岗,或选择暂时性的自我保护,选择暂时折服,选择休整生息,等待环境改变到适合自己。

    2.改变认知:改变认知的前提是既要自制力完好,而且具备改变认知的能力。两个前提必须同时具备并加以药物治疗。当认知与物质环境不和谐时,要求我们要时刻的反省自己,清楚自己具备的能力及现实的环境,及时调整自己,使自己维持合理压力水平。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当认知自我矛盾时,解决这种矛盾性依赖要求我们要学会包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凡事都不能完美。要学会取舍。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2

鲜花
关闭
×

2人已赞赏

已赞赏过的网友 (2 人)

  • 鲜花

    匿名

  • 鲜花

    匿名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