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十天一伏,你该如何计算今年的三伏天

2017-05-26| 发布者: 燕赵中医| 查看: 1319 |原作者: 王群海|来自: 燕赵中医网

说起三伏天,久违的人们并不陌生,都会有感同身受的经历,决定着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即将拉开序幕。那么,你知道今年从什么时候开始,又从什么时候结束,其计算三伏天的方法,倒是说来话长。

  说起三伏天,久违的人们并不陌生,都会有感同身受的经历,决定着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即将拉开序幕。那么,你知道今年从什么时候开始,又从什么时候结束,其计算三伏天的方法,倒是说来话长。
  一般说来,三伏天曾经出现在小暑到立秋之间的特殊节气点上,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难熬的时候,日日夜夜充满了闷热酷暑,镶嵌在记忆里不可磨灭。中医习惯称为长夏,是脾土最活跃的季节,所以湿气较重。也是各种庄稼旺盛繁华生长期,特别像玉米、高粱拔节作物,一昼夜就能长一节,每到夜深人静时,还远远听到清脆的噼噼啪啪有节奏的生长声;至于棉花,百姓俗语“伏里发花”,证明是喜获丰收的一个前曲。再说“伏”,它含有隐藏的意思,据《史记》文载:“伏者,隐伏避盛夏也。”“三伏”,指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是我国中南部地区最热的三十或四十天,三伏是按照农历来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左右。
  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变化规律,先人总结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明确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更日为末伏(三伏),每一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三伏则为四十天。
  每一年入伏的时间很不固定,中伏时间的长短也大不相同,需要查历书才能计算精确。简单地可用民谚“夏至三庚就是伏”,其中的“庚”,由庚子口诀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为十天,中伏为十天或二十天,末伏为十天。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相搭配,而形成的60组不同名称来记日子,并往复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做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中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顺序,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第四个庚日时,中伏为十天,出现五个庚日则为二十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直接影响到中伏的长短,因此,便产生了有些年份伏天三十天,有的年份伏天为四十天。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或十天是一伏,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来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那么,今年该如何来计算的呢?2017年恰巧赶上了一个特殊的中伏为二十天的年份。7月12日是第三个庚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初伏10天);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也就是7月22日,就进入了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但是还没有过立秋,再过十天(这一年的中伏稳定就是20天了)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1日,从此已进入了第三伏(末伏10天)。因而说明,每年进入三伏天后,酷热难当,尤其是中伏的十天或二十天,最闷湿燥热,度日如年。所以,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的说法。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1

鲜花
关闭
×

1人已赞赏

已赞赏过的网友 (1 人)

  • 鲜花

    匿名

0条评论 1319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请先登录注册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最新评论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