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病毒很狡猾,科学很幼稚;中医很优秀,地位很尴尬。
曹东义 发表于:2022-12-6 08:38:00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883
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2-12-16 09:31 编辑
. X+ M" A2 r5 c  S5 w& O6 I4 [/ k+ `6 P& G, n( Y
  编者按:最近面对三年新冠疫情防控,很多专家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很值得参考。但是,不无遗憾的是他们张口闭口科学,又说“科学不是万能的”,“没有科学万万不能”,而这样就把中医排在外,因为他们不相信中医属于科学,也有中医自己人说中医不是科学。
  _9 C$ M4 R3 {. `! {8 C9 Y+ ?7 g! E4 t# |: D0 E9 H
  中医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生死相依几千年,与瘟疫斗争了几千年,但是,在很多人眼里却“视而不见”,或者“闭口不谈”,甚至加以歪曲、抹黑、歧视、限制中医发挥作用。6 q  B$ R' Z5 {. G5 ?6 f

* l& b' [7 t% v6 E5 F* [& `  能说实话的科学家,令人敬佩。
( q9 h7 K0 x7 _6 R$ w- k. i; X1 v& \8 f
  饶毅教授在新冠瘟疫三年之后的这篇文章是实话,它直接毫不隐晦地说“科学不是万能的”,迈出这一小步,颇不容易,值得大家参考。  ^/ j9 j8 ]1 g  t' E" \

6 ^4 x# d4 c6 V( S5 _/ c; h. M  作者简介:- C3 Y5 I& I$ Q1 k

+ l9 X: H/ ^5 a' e2 Q- N. u# D" ^  饶毅,男,1962年出生于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 ,著名生物学家 ,教授、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理学部主任、生物学讲席教授,北大麦戈文研究所创始所长,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创始主任,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 创始主任 。
$ t1 M- O7 Q/ V6 m
8 A& B2 P0 w& o5 y: r7 H  饶毅于1978年-1983年,他在江西医学院学习并获学士学位;1983年-1985年,在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念研究生(导师张安中教授) ;1985年-199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科学专业学习并获博士学位;2007年-2013年9月,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016年4月,任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2018年4月,任西湖大学创校校董会成员。2019年6月,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 L# o) C. [* t- f

: u0 w! Z. k8 B. w, m" C' f: ]2 ^% D  饶毅长期从事分子神经生物学研究 。
, F* o2 F, v+ F7 E: j  l
: [, \* L  |+ [& w  科学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在所有抗疫过程包打天下[color=var(--weui-FG-2)]饶毅 [url=]饶议科学[/url] [color=var(--weui-FG-2)]2022-12-05 07:00 [color=var(--weui-FG-2)]发表于北京
6 F4 j' z0 d; ]9 x4 S- `$ z: Q科学,最基本的底线是实事求是。
, v1 {8 G9 u) G9 x% ~
7 c: z, n, l4 U- g  科学知识是有边界的,超出边界,都应该承认“力所不能及”。正如我们平时讲课或学术报告,遇到学生提的问题是科学没有答案或我们个人答不上来的时候,老老实实说“不知道”(我不知道、或科学不知道)。8 B/ ~; J* E; E- D7 W" _
5 e& y( Z" Y8 X# o9 B# d
  科学能做到什么,也是有限的。我们也只能老老实实承认现实,而不能吹牛。
1 b4 \# b; y* u  N6 z. A- G: R3 A( w; d& F
  2003年的“非典”,是病毒自己消失的,不是被科学所制服、不是被人类所战胜的。它为什么消失?科学只能回答“不知道”。正如我们迄今不知道新冠怎么又会突然出现。' {% x- M( k; w8 G& e* K; r3 P  Z

' Y1 O3 B7 ^- y9 ]$ ]5 E; d, C  抽烟,是导致人类肺癌的重大因素。如果全人类不抽烟,肺癌就是罕见病。但是,科学也知道一部分人会因为烟而患肺癌,一部分人不会。这是现象,而不知道哪(几)个基因影响人们是否因为烟而患癌。7 ~# h9 }% p7 R2 ~7 I

3 }$ O' u, i2 E) N- S  流感病毒,过去一百多年的现象,科学可以总结,其中还可以提炼出规律。但是,科学无法预计明年的流感比今年的更重还是更轻。1 d' d& {- `) r; \+ q* d3 g* g

) d! U& K# d3 c/ R  科学催生过有些一劳永逸的疫苗,解决了天花、脊髓灰质炎等肆虐人类的疾病。但还有一些传染病,包括疟疾、结核等长久危害人类的传染病,科学家还在继续努力,试图获得好的疫苗。2 K! [- i! Z$ \3 c9 `4 K% n
5 l/ o9 ~* v/ \4 N! j! @) s) R9 M  `( Q
  科学产生了高效的药物,包括横扫一大批传染病的抗生素。最新的故事是丙型肝炎被药物所治愈。但是,还有一些疾病,包括我国常见的乙型肝炎,迄今没有很好的药物。
  e1 G# K# a# @( u0 T5 w. N; p. y! \3 a2 z
  新冠病毒,突变快。科学迄今摸不清其关键规律,还停留在只知道“无法预计其变化的规律”上。它的突变在其基因组很多地方,不互相关系完全不能用突变之间是父子、也不能用突变之间是兄弟的关系来描述,而是各种交错纵横。人类生产了多种疫苗,新冠病毒突变株也基本逃逸了迄今广泛推出的每一种疫苗。但幸亏疫苗还有减轻症状的作用。这不是以前可以预计的,而是实践中发现的现象,谈不上规律,因为还不理解、不知道怎么总结。$ I/ G( K; i1 V% W4 m+ B
; E& t" l' x5 x7 J3 W- Z$ h
  新冠病毒,完全不存在“越来越弱”的规律。可以总结前面三年,就知道并无规律。免疫互相可以交叉的毒株,可以出现流行过程的竞争。但有一部分新冠病毒毒株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它们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平行,可以双重、多重感染。这些都是已经观察到的事实。/ P. r7 M# r# u* J3 F9 S) P% Q$ X, L
5 j1 _7 @" i9 |3 K
  可以说最近主要流行的新冠毒株的症状弱了(但不能说所有新冠病毒的毒株减弱了),我们就冒险试试。但这是冒险,不能说是因为科学预计必定变弱。因为事实已经出现可能更严重的毒株,只是并非流行最广。科学在此不能瞎说,只能老老实实承认“不能预计未来”。  d( G* _  e1 @
3 b& s. g! v. c
  所谓病毒在人类因为进化的选择而“越来越弱”,观察流感一百年,科学也不能预计某年的流感与另外一年的流感相比,哪个传播更广、哪个的症状更重。对流行三年的新冠下结论,不过是不懂装懂。所谓进化选择,怎么确定速度?规模?天花流行了上万年,在人类通过疫苗消灭它之前,天花不是人类健康巨大的危害吗?
, b( `+ Q: \0 G# K0 H- J
4 O* C( P" H( B( p2 a' O9 l  新冠与流感一样,可以感染动物,包括人类经常接触的动物,如狗、猫、雪貂等多种都可以感染新冠。在动物身上,即使有选择,也只能选择与动物有关的,而不会全部选择对人类危害降低的病毒株。正如流感可以不断从动物传到人,新冠从动物到人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在动物症状轻的新冠病毒毒株,不一定在人类也症状低。
) M4 h" R5 t/ H
( C, y. C1 P% W  已经公开发表的基因测序显示,迄今找不到新冠突变规律,在很多地方都有突变,而且这些突变的病毒株都有一定的流行,要不然,科学家就检测不到。既然如此,就没有科学家可以预计新冠的未来。
4 U& `4 X$ ]8 |( S/ a
: v5 l- b' c! F/ ^  Y) b  最多可以说:目前传播的主要毒株,症状不很重,说低于有些流感也是合理的(流感有多种,轻重不一,只能说有些)。但无法预计今后的在人类流行病毒株(是否流行、症状大小、传播力等等),无法预计何时何时再出现病毒从动物跳到人的情况。我们有一些效果有限的疫苗和药物,希望有更好的,但能否等、等多长时间?
3 I& w8 {, y; h! F3 V( ^, z0 [% m% [3 m, I1 Y: l2 X8 x$ u/ v% e6 l
  在科学不确定的时候,不可能只按科学因素包办解决所有疫情的所有问题。
% c  u: a; h' @9 f4 ~
$ V. a# K0 V/ f& L  人类应对新冠病毒,需要参考科学,但在科学有限的情况下,不能不懂装懂、也不能冒充,更不能扭曲科学事实,应该实事求是。
9 a5 U  A. m* d8 ]4 C; P
# R2 j% h+ @8 y3 Q: J2 i" \0 G* v  决策应该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等其他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它们可能是更重要的因素。面对两难,任何决策都冒一定风险。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大家能够尽可能齐心协力的路径,恐怕是最佳路径。在不确定的未来,关注变化,及时处置。9 j! R5 O8 l; f# P# @9 {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2-6 08:42:05 | 阅读全部
《挺起中医的脊梁——“废医验药”危害中医》0 @" e% `  i+ ~6 n
2012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 W/ ^, y5 x8 D8 V

2 A- h% c+ w( m/ b3 Q  X$ |主编:曹东义
: Q! K2 m# f6 I; O5 J
+ @9 V) r1 Y$ S+ L2 v
2 \- ^. j1 T* l# V4 }$ _/ l8 v! U目   录2 x& w' k7 _* Y8 Y$ l& M8 s
引言 不能回避的问题        47 M: C- a) E% H8 @" g0 D1 g
第一章        科学被误解的悲哀        6, R: |0 J! e/ b
没有弄清科学究竟是什么        6. s/ _7 K9 j, D6 P
莫把科学异化为宗教审判        10( e6 e( z2 U) e5 |" F
不能自诩为科学代言人        22
( X7 w" J- }6 K, ~: W不要以“伪科学”清君侧        27
; C$ d$ J5 `* O; h勿以“废医验药”危害中医        37, ]2 X3 Y5 O7 y
莫用“中医骗子”嫁祸中医        40
0 r/ [  k2 h5 V8 m' r. b& Y: }“睁着眼摸象”危害大        51+ y2 [' D( m" r" U' W( t: ~4 M
装神弄鬼的**
5 n& L% y9 H& {第二章 疾病复杂,医学幼稚        60; g3 m! T5 a8 R, ]  A
中西医学术源流皆不相同        619 i; |6 X: e# l# t5 g: [9 X
解剖学发展带动手术进步        65. |* ?: T% d+ N
显微镜帮助人们了解微观        67
# R, o* z  v4 `% K4 D; o9 B细胞病理学扬弃解剖学        68
4 e! N; R- S( Z* D发现微生物改进免疫技术        69* W0 s9 ]" S. e" t
纺织印染促进化学制药        70
, _& B" C* O" q# R& Y: P! ?抗生素利器不该被滥用        73
* s% V6 `3 o. |3 }, Z9 h分子医学扬弃细胞病理学        75- C& d2 N  s2 w& A0 k
遗传学有助于对人的尊重        77! G# z) l. c4 e5 F$ K+ L0 {/ D
核酸对细胞生物学的挑战        79; `( f. C* C. \
探索核酸与蛋白的复杂关系        81$ B# ?' W& f9 i+ G/ S+ C
DNA重组技术带来的忧虑        83
* ^& e+ m2 o' e( _6 }宋安群挑战基因理论        84
/ S3 s9 K' Y5 H细胞调控带来的难题        86
5 X9 F  S' K5 [6 ]  V! f9 ~全能细胞核挑战器官解剖        886 j* z( m' m5 Q* D& \
免疫中的细胞吞噬        89" p3 Y7 {6 [2 \: [# k7 s6 s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905 @+ |( U: p1 t8 v( X
抗原与抗体的相互斗争        92. @' j, G( u, K4 @# ]
用免疫原理进行诊断        940 B) p2 z; Y& n$ l& {5 c
炎症介质引发炎症        964 N6 Q% j, b3 e8 @3 b+ b
研究生物治疗技术        994 B; \& c- n% ~& _* n1 x/ Z
生命的整体涌现性        100
2 w" C7 G% J4 E0 p4 ^8 X- F第三章 中医以独特方法认识人体        1021 u$ q; k7 `, z3 }2 i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103( h% q8 k5 N3 y& x( A& l& \
阴阳是古代汉语写的辩证法        105
' c3 p( y, D- E) F: x五行是以人为本的哲学        1079 C! u# H  m1 ?5 U6 Z5 L
五行学说是改良的八卦        109. s" L$ }2 @; h& I5 |! P
人人必须升降出入        111
4 H+ T' p& z! t' W取象比类是难于取代的研究方法        115# E& j/ g( N% {/ _( f1 H8 b( u2 {
模型虚拟化是中医智慧        116- _1 i0 T5 X, J6 D3 Y
中医靠模糊集合走向清晰        1199 @$ _( ~' ~; l9 F( \
经脉、络脉联络表里上下        120: Z0 |7 S, T' y* O! w3 h
灰箱更符合临床实际情况        124( H  G# A: e  r( @8 u% m3 C
合而治之是中医的特长        125
2 G/ V+ C" B. h$ W# [风雨寒暑专病虚人        126
8 `$ w( A# S/ d3 v- ], Z! U0 r2 H饮食自倍先伤肠胃        1292 [* w( g+ L4 V4 V( y0 a
情志过激伤人正气        132
6 O; b1 G! I8 y0 E; J8 d4 Q- j+ L久视长卧损伤气血        135
$ U! n; i2 a1 z3 t1 e酒色过度身乃不固        1367 Y# w4 a) D2 R/ s
依据证候治疗未病        1383 P3 `: y! d  X2 [: k
治病八法代表众法        140
- \* W: R" }$ O5 y5 |3 [治病寻求阴阳平衡        144% P* {" E  \1 n+ z2 y
恢复和谐脏腑不争        1455 E6 b4 A" |2 Z; E+ F% n
流通气血祛除痰湿        1476 f9 I; e& q2 E7 h
组方选药如同调兵选将        151
8 @1 D0 u, H4 V& N; R5 ?甚者独行单方一味        152, t, \' a  K7 [; x+ H
组合方剂必有主辅        154
# ]" s; z" f5 ?8 ^! e; s遵古炮制减毒增效        157
* {' [5 A& ~3 d方随证转活法治病        159
/ T' ]. r' w6 {" `8 X难言之密在于用量        1615 ?( y6 a1 H7 Y* n3 k
第四章、世人应该重新认识中医        164
1 L6 t2 C' c( t5 ?" J首先是政治,然后才是学术        165; \9 C+ y- W9 Z
中医的指南针不在西医手里        168
6 u$ E; k7 e1 e- C$ |  G1 N谁是健康的主宰?        170' J4 B0 p* ^2 V& T  ?( x1 ]4 w) S
包容疾病才能获得健康        172" e! @, y5 R: }! T) J1 R! C" ^( ~
“人体观”决定中医特色        1742 o8 P6 l- e7 P) j) K
中医体现了“时空整体观”        176( B7 m3 W5 ?$ }3 e/ @* E
发展中医药需破解理论难题        178* ^$ H7 ^. K: ]" H/ r
中医的现实作用与未来价值        181
+ z/ y1 O6 v1 T6 Z: V+ @中医需要更多的国医大师        183
8 \! {! k, [5 n. N+ g“中医孔子学院”向世界展示新姿态        184

点评

引言 不能回避的问题 中西医并重是中国卫生体制的特色,也是《宪法》精神的体现,关系到人民大众的健康选择。“废医验药论”既危害中医药事业,也损害民众的切身利益,需要深入分析其错误,指出其危害,把正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6 08:43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2-6 08:43:18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2-6 08:42+ E5 S) V8 j2 P$ l0 d
《挺起中医的脊梁——“废医验药”危害中医》
2 w9 k- ^7 t7 k0 R! p3 r  C2 g: v$ L2012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 C7 [% |) X+ K

- ?7 X% v- q9 w: V  B8 R9 U1 S6 o" ]0 r2 r9 X- W
引言 不能回避的问题. A$ s) @5 @# y
中西医并重是中国卫生体制的特色,也是《宪法》精神的体现,关系到人民大众的健康选择。“废医验药论”既危害中医药事业,也损害民众的切身利益,需要深入分析其错误,指出其危害,把正确的道理告诉大众。这是一件既重要又严肃的事情,也是医务、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所在。
5 d$ W& H, B& n. T* |* ?. T随着西方科学与西医的传入,一百多年以来,中医一直处于被审视的目光之下,中西医不断交流,与时俱进。中医学者也一直在努力改变自身,试图证明中医的科学性。经过从王清任《医林改错》,到张锡纯《衷中参西》,再到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等一系列的努力与奋斗,中医学并没有像希望的那样发生质的变化,即使想把中医“西化”的人,也无法将其西化,可以说“中医依然还是那个中医”。由此,一些对中医了解不深的人,提出来“废医存药”、“告别中医中药”、“废医验药”的错误论点。这些主张由于持论偏颇,理所当然的遭到了猛烈的抨击。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把中医学的优秀特质说清楚。7 r3 ?& Y6 i% L) @
《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歌“千万次地问” 唱得好:千万里(年),我(们)一直追随着你,可是你并不在意。你不像在我梦里,在梦里(治疗疾病)你是我的唯一(选择),(社会的发展,改变了周围的一切)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课本里学的都是科学和英语,中医的语言我很陌生),而你却依然是你(生命离不开疾病,面对中医的时候,听到的依然是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邪正斗争)!你总是问我爱不爱你(是否选择中医)?我一遍一遍地问自己:你(与西医相比)到底好在哪里?
" r/ O. ]5 q5 k一百多年以来,由于中医改变不大,而西医却发生了很多巨大的变化,已经不再是那个刚刚登陆中国的西医了。很多人不了解,现在西医许多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有的观点在某意义上说是向中医原理的回归。比如西医原来依靠器官解剖,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但是细胞生物学的诞生,就发现了肺的非呼吸功能、心的非循环功能、肾的非泌尿功能、胃肠道有很多内分泌功能,因此,细胞生物学判定靠器官解剖,将人体归类为某几个系统的理论,有难以自圆其说的缺陷。每一个器官功能的维持,都必须依靠全身各个器官的协助。中医说的“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得到了部分的证明。分子生物学的建立,把“细胞形态差异决定细胞功能不同”的理论推翻了,全身所有的细胞(除了成熟的红细胞与生殖细胞),细胞核都一样,每个不同细胞核里DNA的基因既不多也不少,结构决定功能的学说走不下去了。因此,分子生物学走向了蛋白组学、基因组学,向着中医学多元并存、整体和谐的学术特征进一步靠拢。“每一个体细胞核,都可以克隆出一个完整生命”,把只有多能干细胞、定向干细胞可以分化,而分化完全的体细胞不再可分化的旧观念彻底革除了,中医全息诊疗的眼诊五轮学说、舌诊摸脉,也不能说毫无道理。生命自组织理论的建立,为中医学扶正固本、注重自身平衡的理论,找到了更为强大的科学理论支撑。复杂性科学、系统论的深入研究,使中医辨证论治、复合组方的治疗思想,比单一靶点的化学药物更显优势。如果仍然用器官解剖看中医,用机械唯物论的观点衡量中医,其论点就显得格外狭隘。然而。持狭隘科学主义观点看中医的言论,仍然严重影响着很多人对中医的态度,这极为不利于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有害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我们不能回避他们的拷问,也必须回答中医学为何不能取消、如何优秀。
  F: G! t( ^6 A5 u9 O4 a反对中医,以批判中医为己任的所谓学者时有耳闻,张功耀、方舟子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2007年出版的《捍卫中医》一书,对于张功耀发表《告别中医中药》、发动网络签名取消中医的错误言行,进行了分析与批评。对方舟子的错误言行,将在本书里加以分析、批评。方舟子是一个学习生物化学的人,不是科学巨将,也不是医学大家。我们没有见到他在生物化学的专业领域里有多少成就,却经常见到他以狭隘、错误的理论为根据评价中医,在各种公开刊物上发表攻击中医的错误言论。" G; G3 x& J7 u- h* Z( R
他在网络里,标新立异,模仿旧时《雨丝》杂志,汇聚大量攻击中医的文章,混淆视听,误导民众。尤其错误的是,他以“立此存照·中医骗子”为栏目,以有人假冒中医名誉的事件嫁祸中医,是非常错误之举。因为中医是受害者,他的栏目应该叫“打着中医旗号的骗子”,而不可像鲁迅当年所犯的错误那样,把中医误称为骗子。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后边还会展开来说。4 M; C' s3 M  }0 k
对于攻击中医的错误,如果听之任之就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危害。然而,方舟子不仅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而且2007年还公开出版了《批评中医》的“专著”,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我们不得不做一次消防队员,跟着他这个放火的来灭火。
( s3 f3 e. r# b2 t1 c/ V其实,对于中医,不是不能批评,也不是中医必须拒绝批评,关键是要用正确的标准来批评,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医。不能把一些人妄议中医的言论,作为评价中医的标准。. ?& f, j" G( e( R" W7 O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序言》中说:“这部著作决不是什么‘内心冲动’的结果。恰恰相反,三年前,当杜林先生作为社会主义的行家兼改革家突然向当代挑战的时候,我在德国的友人再三向我请求,要我在当时的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人民国家报》上批判性地阐明这一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他们认为,为了不在如此年轻的、不久才最终统一起来的党内造成派别分裂和混乱局面的新的可能,这样做是完全必要的。他们比我能更好地判断德国的情况,所以我理应相信他们。此外,还可以看到,这个新改宗者受到了一部分社会主义出版物的热忱欢迎,诚然,这种热忱只是对杜林先生的善良愿望所作的表示,但同时也使人看出这一部分党的出版物的善良愿望:它们正是估计到杜林的善良愿望,才不加考虑地接受了杜林的学说。还有些人已经打算以通俗的形式在工人中散布这种学说。最后,杜林先生及其小宗派采用各种大吹大擂和阴谋的手法,迫使《人民国家报》对这种如此野心勃勃的新学说明确表态。虽然如此,我还是在过了一年才下决心放下其他工作,着手来啃这一个酸果。这是一只一上口就不得不把它啃完的果子;它不仅很酸,而且很大。这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以某种新哲学体系的最终实际成果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必须联系这个体系来研究这一理论,同时研究这一体系本身:必须跟着杜林先生进入一个广阔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他谈到了所有可能涉及的东西,而且还不止这些东西。这样就产生了一系列的论文,它们从 1877年初开始陆续发表在《人民国家报》的续刊——莱比锡的《前进报》上,现汇集成书。”
$ c* C7 k" F( v( S& g" ^1 x4 g9 y尽管方舟子们不是杜林,我们也不是恩格斯,但是,方舟子等人在医学和中医问题上,发表了一系列的主张,什么“科学成就健康”、“废医验药”等等,不仅已经形成了“体系”,而且对于一般民众的误导,远比杜林对于社会主义理论的曲解更严重。因此,我们也必须向恩格斯学习,“放下其他工作”,尽力消除他的不良影响。在医学、科学、中医、西医的广阔领域里,同他辩论,与他争鸣,指出他的谬误,尽可能地以现代语言,说清中医药科学性的原理所在。
( t. l1 {& p) _1 C- j恩格斯说:“对象本身的性质,迫使批判不得不详尽,这样的详尽是同这一对象的学术内容即同杜林著作的学术内容极不相称的。但是,批判之所以这样详尽,还有另外两种情况可作为理由。一方面,这样做使我在这本书所涉及到的很不相同的领域中,有可能正面阐发我对这些在现时具有较为普遍的科学意义或实践意义的争论问题的见解。这在每一章里都可以看到,而且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以另一个体系去同杜林先生的‘体系’相对立,可是希望读者也不要忽略我所提出的各种见解之间的内在联系。我现在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我在这方面的工作不是完全没有成效的。另一方面,‘创造体系的’杜林先生在当代德国并不是个别的现象。近来,天体演化学、一般自然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等的体系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德国。最不起眼的哲学博士,甚至大学生,动辄就要创造一个完整的‘体系’。正如在现代国家里假定每一个公民对于他所要表决的一切问题都具有判断能力一样,正如在经济学中假定每一个消费者对于他要买来供日用的所有商品都是真正的内行一样,——现今在科学上据说也要作这样的假定。所谓科学自由,就是人们可以撰写他们所没有学过的一切,而且这被冒充为唯一的严格科学的方法。杜林先生正是这种放肆的伪科学的最典型的代表之一,这种伪科学现在在德国到处流行,并把一切淹没在它的高超的胡说的喧嚷声中。”& M. @( n9 A8 x6 U  N! q9 n
恩格斯运用“伪科学”严厉批判那些不懂科学,却冒充科学的人;方舟子等人却拿着“伪科学”的大棍子,到处追打中医,要用“清君侧”的方法把中医驱除出历史舞台,把中国中西医并存的卫生体制,变成只有西医、没有中医的独角戏。这不是好玩的闹剧,而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
, E0 J2 n- }5 m, c! R9 b中医与西医长期共存,和谐发展,是我国卫生体制的“一体两翼”,中医是一个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业,它的从业人员从事的是治病救人的高尚职业,按照《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医师。医师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也就是说,中医问题,首先是政治问题,然后才是学术问题。中医学是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学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是正在走向世界的独特知识体系。中医药工作者肩负着继承与发展的历史使命,是我国“中西医并重”卫生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履行职责的行为,不容肆意诟病。+ M; w3 u/ k' q. ^" l, B+ ?
方舟子提出“废医验药”的错误主张,并多次公开推销这种错误言论,别人批评他,他竟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为了说清楚他的错误立场、方法、观点,有必要写一部专著,严肃地批评他的错误,以正视听。4 ]7 @  j% D$ A4 o! {
第一章科学被误解的悲哀$ A  T* X( X# X9 v0 @
科学本来是在反对宗教束缚的斗争之中挣脱出来的,理性认识世界的学问,也是不断发展的方法论、知识体系和科学精神的总体体现。科学本身不是一个具体的法人,它没有代言人,不允许有人如方舟子者,自诩为科学的化身,把科学异化为宗教,实行“一神崇拜”;甚至以狭隘的“科学主义”为是非标准,“尊王攘夷”攘外安内地替科学“清君侧”,到处乱扣“伪科学”的帽子,把科学俗化为一个打击异己的棍子,这严重地损害了科学的清誉,也违背了科学精神,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
& _6 `/ ~+ R$ T6 |, _+ d& c7 M. ]2 c- D! Z; O5 C3 l# A$ \
没有弄清科学究竟是什么
, U4 c* J% c- S0 H# J方舟子在《科学是什么》一文中,绕来绕去并没有说清科学是什么,却宣扬说“科学是件好东西,凡事给贴上科学的标签就仿佛身价百倍。”他说科学是从西方来的,“但是在‘赛先生’进入中国,并逐渐被公认为好东西、成为正确和真理的化身之后,中医就也要来沾科学的光了。”" V: x% ^7 Y0 N7 N: A9 [
这段话有两点严重的错误:其一,“科学是件好东西”一说,是对于科学的严重误解和亵渎。科学不能被庸俗为“好东西”,它是人们探索未知领域的研究方法、知识体系和奋斗精神的总和。假如科学是“正确和真理的化身”,是可以利用的“好东西”,也就把科学变成了让人们顶礼膜拜宗教。有的人把科学当棍子使用,实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科学霸权主义。“科学霸权主义”实行唯我独尊,凡是被认为不科学的东西,都要统统打倒;凡是异己者敢于说自己合乎科学,就把它们归属于“伪科学”范畴,以便经常地为“科学大帝”清君侧。其实,世界上除了科学之外,还有很多的“好东西”,文化、艺术、技术,甚至宗教也是可以合理地存在的,完全没有必要到处拿着科学的显微镜、放大镜到处寻找异己、排挤异己、消灭异己,实行“唯一科学教”。其二,多年以来中医不但没有“沾科学的光”,反而被狭隘的科学主义者百般诋毁、反复扫荡。但是,由于狭隘科学主义的能力有限,并没有推倒、打败根基深厚的中医。相反,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新近出现的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在中医学里找到了最为典型的力证,正在努力地从中医那里寻找智慧,探索为什么在那么早的时候,中医学就可以解决很多复杂性问题,它的方法论有多少可以转化为具有现代科学普适性的原理。在2007年暑期、寒假里,北京大学哲学与现代科学研究中心两次举办“中医的复兴与复杂性科学研讨”会议。其论文集,由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出版了增刊,其中既有钱学森先生对于中医的论述,也有北大赵光武教授、冯国瑞教授,人民大学苗东升教授等对于中医科学性的认识。
+ V& O' v& V+ @3 U方舟子说:“尽管科学哲学界对如何判定一个理论体系是否科学有所争议,存在不同的判定标准,但是这不等于说我们就无法区分科学与非科学体系。这些标准是从被公认为科学的学科的特征归纳、总结出来的。不管采用哪一套标准,例如理论的自恰性、可检验性、可证伪性、可重复性、可测量性等等来衡量,都可以判定中医体系不是一个科学的体系。这个结论丝毫也不应该让人感到惊讶,因为科学的判定标准是根据现代科学制定的,而在科学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诞生之前,中医体系就已基本定型了,很显然不可能是一个科学体系。实际上除了中国,没有哪个国家的科学界把中医或任何其他民族传统医学当成科学看待。”
; `! g# Y& q+ M! X方舟子在论述之中,把西方文艺复兴之前的东西,都归为“非科学”的。这不仅落入了“中国古代无科学” 民族虚无主义的旧窝巢,也连累了他自己十分推崇的欧洲,因为按照方舟子的说法,文艺复兴之前的欧洲同样“古代无科学”。这样一来,就孤立了科学,使科学成为了一个没有基础的“空穴来风”,这不符合历史事实。
. i( Z9 o1 g8 O0 g" S( }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f4 L: A( n1 K( y1 B8 t' u; N; E( O& `
下面是“百度”搜集的关于科学一词几种常见的定义,其中并没有关于以文艺复兴为分水岭,把科学界定为现代才有、古代没有的定义:
: H2 N9 U' {+ k5 {! a《辞海》1979年版: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
' x1 I# N9 _8 t. I# P《辞海》1999年版:“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 l6 [" s% N+ X  }9 a. w3 B" y; t: U! n法国《百科全书》:“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 D4 a/ G; D2 O& @1 `4 i前苏联《大百科全书》:“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
7 D) a9 g0 E" B"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
2 s0 m, [4 z9 r8 y9 ~. `可见,判定是否属于科学,不是以时代早晚进行界定的,而是其是否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当然,科学一词的出现,是近代才有的,它只是一个概念诞生的早晚,不是科学作为一个知识体系出现的标志。那么,作为词语的“科学”一词,何时在中国出现的呢?
* R- l5 W" W; V1997年,樊洪业先生在《科学》杂志创刊100年之际,撰文介绍《“科学”概念与〈科学〉杂志》,其中说:“‘科学’这个词,在中文中诞生,至今刚满百岁,这100年中,它愈走愈红火,成为当今社会传媒中出现频度最高的用语之一。本文考察《科学》杂志与‘科学’概念传播的关系,以为其百岁之贺[樊洪业.《“科学”概念与〈科学〉杂志》[J]科学,1997,49(6) :7-9]。”
( u5 K4 R) b9 h$ ?% A0 o在一百年的发展历程之中,“科学”最早被翻译成“格致”,也就是通过推求原理,达到获取知识的学术活动。“格致”是“格物致知”的略称,来源甚古,已有几千年。但是,古代的“格致”偏重于强调人体自身的修养,而不重对于外在自然界的研究,与自然知识的“科学”含义有所不同。但是,在人们还没有来得及“界定”科学的概念的时候,随着西方自然科学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就有了“格致西学”的名称。樊先生说:“1897年以前,中文中还没有‘科学’这个词。清政府在20世纪初制定的学堂章程中规定,‘格致科’包含数、理、化、天、地、生各门。直到清政府被推翻后,蔡元培执掌民国政府教育部时,宣布在学校中废除‘经学科’,在语词上与经学有直接历史渊源的‘格致’一词也由此废止。学校中的‘格致科’则仿日本的说法,变成了‘理科’”, S9 u. I  \3 K4 g4 d  l( J
樊先生说,日本在幕府和明治维新初期,也是吸收中国文化而使用“格致”“格物”或“穷理”这类概念的,用以指称科学技术。1874年,赴荷兰留学回国的西周时懋,在《明六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西方文化时,最先把science译为“科学”。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他很推崇法国的实证主义哲学创始人孔德(A. Comte,1798~1857),孔德按“实证性水平”对各门知识进行分类,排出了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的次序。受此影响,西周就把science理解为“分科之学”,于是译为“科学”。
2 b0 c2 d" h1 ?- p8 R分科之学,是人类在一定阶段关于世界的知识,按照分门别类之后的简单概括。一位著名学者说过,世界是一个整体,关于世界的知识也应该是一个整体,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不得不分为各个分科之学。中国古代非常推崇“通学”,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是古人的追求。以现代发展的目光来看,整体必须包容部分,通学可以包容科学。关于世界的知识是一个整体,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才产生了分科研究的科学。; L4 U5 Q& ~6 Z; K) @* y3 F* Q# f9 L0 ]
由维新运动发端而实施的,是学习日本的教育制度,科学教育取代了儒学教育。190l年以后,“科学”一词已多次出现在严复、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的文章和译著中,表明了它在本世纪初已被先进的知识界所接受。此外,也出现了用其冠名的机构和刊物。1901年,虞辉祖、钟观光等人看到新兴的理化教学急需某些简单的实验教具,为此创立了“上海科学仪器公司”。他们接着又于1903年创办了《科学世界》杂志,向社会普及科学知识。5 D/ j6 P' ~2 H% ?( \; C' i1 k
用“拿来主义”方法引进的“科学”概念,我们并没有很好地弄明白它的确切含义,很多人就把“科学”当作神灵一样崇拜起来。五四时期高举着“赛先生(科学)”、“德先生(民主)”的大旗,开始了一场新文化的运动,其积极意义人所共知,其过激言行的负面影响,至今仍然存在,尤其是对传统文化和中医的认识是极为不正确的[ 曹东义著.回归中医·捍卫中医·关注中医.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对于“科学”的正确认识,现在仍然没有完成。5 W0 I7 n: _, v+ H0 y0 H0 P8 c
李侠先生发表于《科学技术与辨证法》2004年第6期的文章《简析科学、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说:“什么是科学?这是一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从词源学的角度上说,science 一词来自于拉丁文scientia,这个词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知识,因而科学在我们日常的理解中就包含着知识的内涵。在古希腊语中没有相应的词,只有一个与此相联系的词(episteme),这个词从词源学上说就是来源于一个意指坚固性和稳定性的词根。对此,哲学家卡西尔认为:科学的进程导向一种稳定的平衡,导向我们的知觉和思想世界的稳定化和巩固化。由于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是一个很晚近的事情,按照西方学者的传统的观点,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始于16世纪(哲学家怀特海的一本著作《科学与近代世界》,把16世纪作为近代科学的起源),而科学一词获得现代的意义更是很晚近的事情。”7 p3 }7 c5 _4 \* c, g
我国著名的科学史家席泽宗院士,曾经考查了“科学”一词的来源。他在“天地生人讲座”的一次报告中说,据他研究,“科学”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是知识的意思。后来,日本人在翻译时译成:科学是分科之学,哲学是综合之学。我国是沿用日本人的翻译。1970年出版的《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对Science(科学)一词的解释中,确有arranged(分类)的意思。直到现在,我国有的词典对科学一词的解释,如权威性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对“科学”的释义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仍然明显地带有“分科的”含意。《辞海》对于“科学”的界定与此相似,也是三大知识。说明我国科技界与世界科技界的认识相似,“科学”就是系统知识。% Z  @# |% P+ ?2 |- g+ S6 j6 c4 y
科学是知识,因此就有“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张功耀《被误读为先前阔的古代科技史》说:“中国古代无科技[张功耀.被误读为“先前阔”的中国古代科技史--兼论“李约瑟难题”的推理前提问题[J].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4,26(5):97-102]”。既然科学是知识,我国古代没有知识吗?没有知识的中华文明,还能叫文明吗?在我国古代,虽然没有字面上的“科学”一词。但是,我国古代关于知识的记载,对于知识的追求,那是不可否定的。《礼记• 大学》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必须先格物致知,有了知识才能有好的作为。“学而优则仕”的规则,从一个侧面说明管理水平的科学化,是需要知识为基础的。  E7 L) |0 K& D6 \# \1 D
有学者指出,对于知识的追求,中国的“格物”一词与古希腊拉丁文的“知识”一词两者含意是一致的,都比目前对“科学”一词的解释要来得准确。因为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不能仅限于分科的,不可将反映综合性的客观规律知识,排斥在科学之外。
! t) h! c$ }6 R/ B% P: ^  c; y. q事实上,现今的西方科学,也已发展了宇宙学、地球系统科学等一些综合性科学,至于新兴的各种交叉科学正在雨后春笋地发展成长。可见,不论是分科的,还是交叉的、综合的和整体的,只要它们确系属于各自客观规律的反映,都应归属于科学的范畴之内。并且,中国古代的“格物”的含意---穷究事物的原理,比之古希腊的“知识”更为准确而深刻。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对科学的理解,比之古希腊和近代西方都要准确、全面。由于中国的格物,长于整体观察,导致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领先世界千余年;但在近代的分科研究方面,落后于西方科学。在复杂性科学崛起的今天,中国传统的八卦、五行学说,由于很好地构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模型,为人们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曹东义.五行、八卦与四元素学说探析[J].中华医史杂志,2006,36(4):239-242.]。6 j! U" W* k8 t( o3 X# v' ~( T
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7 ]8 }1 |8 h$ `

  s  ^5 f/ d" W2 C莫把科学异化为宗教审判5 K) x- Y. F  B$ B6 v) ^- H8 b
所谓“科学”既然是对客观世界规律性认识的知识体系,那么人类科学的历史也就很长久了。; _2 \! ~: [5 P9 M" y$ ]
方舟子说:“现代科学的源头来自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诞生、发展起来,然后向全世界传播的。古代中国也有灿烂的文明,某些技术发明甚至长期领先西方,但是为什么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呢?这个问题是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提出的,被称为‘李约瑟问题’。”
1 x% U/ V: |: P4 R7 _4 H% I% a1 a方舟子这段话,乍看上去好像是一段学舌,没有什么问题,其实不然。这是一个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做法,其想说的就是科学是西方发明的,与中国无缘。“李约瑟难题”的表述,在方舟子引文里也有一些走样、变味。假如李约瑟说“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他怎么会写《中国科学技术史》?难道李约瑟写的是“五·四”之后“赛先生”来到中国后的科技史吗?显然不是。李约瑟先生认为中国古代有科学,而且很值得去写。

点评

关于这个问题,也需要我们展开论述,才能说得清楚。 1964年李约瑟写了一篇文章《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他在这篇文章一开始就说:“大约在1938年,我开始酝酿写一部系统的、客观的、权威性的专著,以论述中国文化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6 08:45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2-6 08:45:05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2-6 08:437 @% y: i# p6 o/ l" B
引言 不能回避的问题7 c+ @* b+ t9 {- a  B4 \! }
中西医并重是中国卫生体制的特色,也是《宪法》精神的体现,关系到人民大众的 ...

9 x) X  P% F( K" o$ W+ w" [关于这个问题,也需要我们展开论述,才能说得清楚。8 W( ~* E+ l0 }0 m
1964年李约瑟写了一篇文章《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他在这篇文章一开始就说:“大约在1938年,我开始酝酿写一部系统的、客观的、权威性的专著,以论述中国文化的科学史、科学思想史、技术史及医学史。当时我注意到的重要问题是: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成长?”- ~* @, }% n5 ]; {  D1 L& n. x
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博尔丁,把李约瑟的“问题”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当然,早在李约瑟之前,就有很多人提出与李约瑟难题类似的问题,但是没有他的影响大。
9 V% d1 o7 Q& L% R" @( U' O据一项初步统计,从1980年以来,国内关于“李约瑟难题”的讨论已发表论文不下260余篇,出版著作达30余种。参与讨论者,既有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学者,也有科技界、经济界、教育界等方面的人士。几乎可以说,凡是关心中国的前途和未来的人,都对这个问题抱有或多或少的兴趣。
6 T+ N' j; n- h8 f8 D“李约瑟难题”或称“李约瑟问题”(Needham Problem, 或Needham Question)、“李约瑟之谜”(Needham Puzzle)、“李约瑟命题”(Needham Thesis)等等,所有这些名目都译自于英文。其一般表述是: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之间,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之西方更为有效?或者,为什么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
  Q! R) H$ ~" e: C李约瑟的问题是深刻的,自然会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 [" W6 Z+ G; {为了促进大陆的科学社会史的研究,促进内外史研究的结合,也为了总结历史经验,为科学技术现代化服务,198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在四川成都召开了“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学术讨论会。会上宣读并交流学术论文近50篇,到会代表74人。会后,选出其中论文24篇,集成文集。
. R9 g0 t3 U2 ^8 A我国学界常常把“李约瑟难题”理解为对于“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这一历史现象的探索。把李约瑟对于中国的“表扬”,当作应该检讨的“难题”,这是在那个刚刚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
8 }. j1 G# X# T9 d2 x$ [3 P对于李约瑟先生的问题,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这样问:为什么欧洲经历了一千多年的“中世纪黑暗”?难道中国从古至今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才是应该的和必然的吗?欧洲文艺复兴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
* M4 X' k3 Q8 A' k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曾经创造了很辉煌的古代文明,也有过长久的衰落。1 _( }% I- X. D) n$ _9 O
古希腊的地理范围,除了现在的希腊半岛外,还包括整个爱琴海区域和北面的马其顿和色雷斯、亚平宁半岛和小亚细亚等地。1 m2 C( g9 _  ~; W' m" k
现在,让我们探索一下西方文明的发展,以及科学是怎样诞生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金属文明时代的到来,是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兴起的基础,但是他们并没有像同时期的中国古代那样,产生阴阳、五行学说。因为,阴阳学说可以出现在石器时代,而五行学说只能出现于金属文明形成之后的时代。0 j7 G& r( C6 g" a  p
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间的爱琴海地区,孕育了灿烂的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因为对这一时期的了解主要来自《荷马史诗》,所以又称“荷马时代”。在荷马时代末期,铁器得到推广,取代了青铜器;海上贸易也重新发达,新的城邦国家纷纷建立。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文学、戏剧、雕塑、建筑、哲学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0 f# l4 W) D- M! j& r: Q
迈锡尼文明时期,希腊人在意大利南部和中部沿海地带纵横航行,随后进入了一个停滞的时期。迫于在西方贸易线路上与腓尼基人的竞争,他们建立了新的贸易基地,接着在公元前8世纪使殖民地得到全面发展。他们最初在意大利的匹兹库萨(在那不勒斯湾的伊斯基尔岛)建立殖民地,之后又把势力稍微地向北推进到西西里岛的库米大陆以及意大利南部沿海地区。
2 l$ b1 j) H+ W7 Q0 d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意大利半岛处于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交织的时期。“古意大利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族。大概在公元前1000年的铜器时代,他们穿越北部和东部的阿尔卑斯山和亚得里亚海到达意大利,并残暴地迫使许多当地土著部落迁徙他乡。他们起初过着游牧生活,但已经具有制作铜器、使用马匹和带轮子的大车的技能。抵达意大利之后,他们形成了以农耕为基础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成为随后几个世纪其子孙后代的主要生活方式,直至罗马文明的衰落。“古意大利人”是由几个民族构成的,包括萨宾人、翁布里亚人和拉丁人。
5 a4 T4 `! w% O3 z, W公元前9世纪和公元前8世纪,意大利半岛上出现了两个新民族:埃特鲁斯坎人和希腊人。埃特鲁斯坎人居住在独立的、强大的城邦中,城邦之间通常结成联盟。这些城邦最初由一个君主统治,后来变成通过议会和选举出的官员施行统治的寡头政治。埃特鲁斯坎人本来是农耕部族,拥有组织严密的军队,他们用这些军队来统治周边民族,同时他们也喜欢经营商业和从事手工业。托斯卡纳和北部的拉丁姆地区应该是埃特鲁斯坎人最早的定居地。一小部分拉丁人在这片领土的南端生息繁衍,在那里最终建立了罗马城。
% p: n& M- @- M: d  R# g* K) j古希腊最著名的数学家有:丢番图,被誉为代数学鼻祖;阿波罗尼奥斯,圆锥曲线的研究;欧几里德,着有《几何原本》,奠下了以后欧洲数学的基础;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多个定理,包括勾股定理,并发现无理数;阿基米德,带动几何发展,善用穷举法、趋近观念(十分接近现代的微积分)。$ A+ T# M+ [; t. O: k
古典希腊哲学,或称早期希腊哲学集中在辩论与质询上。在很多方面,它同时为现代科学与现代哲学铺设了道路。西方哲学的历史从古希腊开始,特别是一群通称为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家。
9 q6 G* }& X1 {1 q% q0 F早期希腊哲学家提出了各种“宇宙论”,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元典里关于世界本原的认识与猜想有所不同,比如“《易》有太极”、“道生一”、“天地之大德曰生”等。他们所提出的问题,主要有:
- q% ?+ s# E0 y一切事物从哪来?它到底是由什么制造的?我们如何解释大量事物组成的本质?为什么我们能用单一数学来描述它们?而这些问题,在《圣经》成为真理的代名词之后,在“创世纪”里都由上帝来完成,谁也不许怀疑了,这就步入了禁锢思想的那个“黑暗的中世纪”。- O+ b2 c( b6 Q3 Y6 v
苏格拉底之前的哲学家,拒绝用传统的神话解释他们所见的现象,而赞同更理性的解释。他们主张依靠推论和观察,来阐明围绕他们周围的真实自然界,而且他们把论点突出出来,告诉他人。他们的争议已经被历史淹没了,只有一些片断出现在后世的哲学家和史学家的著作的引用里。, r# g8 a/ a3 a- a
在古希腊曾经盛行过许多“元素学说”, 比如希腊神话说阿波罗每天驾马车载着太阳由东向西跑,但许多希腊哲学家,并不满意这种说法,他们试图以自然的道理来解释复杂的宇宙现象。: |1 P, w: B/ Z7 x/ G; }! B
泰利斯(Thales of Miletus,公元前639~544年)是希腊史上第一位哲学家。他由推理及观察认为:水可以结成固体,也会蒸发成气体而消失在空中,而且许多生物都在水中活动,它们也许就是由水产生的,所以,水必定是构成宇宙的本质。但泰利斯认为他的结论并非就是真理,并告诉学生:“这是我的看法,我的想法,你们要努力改进我的教导。”这正是希腊哲学迷人的地方:提出学说,接受批评和改进。
; h' M  P: d8 f8 c1 P$ Y, _泰利斯教育出一位勇于批评的学生亚纳西曼(Anaximes)。亚纳西曼认为,人和动物都要呼吸空气才能活,而人死后肉体在空气中消失不见,只剩灵魂;火是稀薄的空气,水是浓缩的空气,水再浓缩就结冰,再浓缩就成石头。所以,空气才是构成自然的基本元素。另一些哲学家则以另一套推理,认为火才是自然的本质。, J  Y3 u5 f& ?% ?
各种元素说被古希腊哲人提出讨论,于是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哲人兼医生恩培多克(Empedocles of Agrigetum约公元前495~前435年)综合各家之说,继承了伊奥尼亚学派关于宇宙本原的学说,把水、火、气综合在一起,再加上第四种元素“土”,作为“万物之根”,即万物的本原。他认为,由实际观察,空气、水、火、土并不能互相转换,自然物质是由这四种元素,配以热、干、湿、冷等四种性质所组成的。' {' O8 S) i) [7 F* ^* ^
恩培多克勒告诉人们,观察生树枝在火炉中燃烧的情形,树枝在燃烧时发热,喷出火焰,证明在它的里面含有“火”;烟囱顶部逸出烟雾证明它里面含有“气”;燃烧着的生树枝两端会鼓泡并嘶嘶作响,这就是“水”;灰烬具有重量、不可再燃烧性和干燥性,它被命名为“土”。将世界上所有的物体用燃烧方法进行分析,都会从中解析到这四种“元素”。因此,他认为自然界是由土、水、气、火四元素构成的,这种观点就被认为是得到了普遍性的证明。
. \  f/ ]" X$ S) u7 n* \恩培多克将它推论到医学,认为人体也有相关的四种体液与这四元素和四性质互相配合,可以说是“四体液说”的雏形。
% [! T& H& L) a# i2 X: x他认为,从这四种元素中产生出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切存在的东西:树木、男人、女人、兽类、鸟类、鱼类和神灵。( z, B0 U% L2 ~1 _# _
这四种元素本身不变,在万物中存在着,它们按不同的比例互相混合而形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例如:肌肉由四种元素等量混合而成,神经由火和土与双倍的水混合而成等等。在这个时候,四种元素聚集而成一个存在物;在另一个时候,这个存在物又分解为四种元素。宇宙万物处在这种结合和分解的不断变化之中。他试图以此解决事物的“一”和“多”即统一性和多样性的问题,解决“变”和“不变”的矛盾。这比先辈们的思想前进了一步。
1 a/ }' B7 r: y: G很显然,四元素学说属于构成论,倾向于具体结构,容易走向实证和解剖,也容易由哲学走向科学,比如原子、物质是古希腊的哲学概念,后来都成了实证科学的基本概念;中医的五行学说属于关系论,容易说明事物之间动态变化的复杂关系,而不是具体形质,所以不容易派生解剖实证的思想,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后边还要展开论述。
  U+ G7 B; u, b5 Z8 i$ ^: P2 B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9年),是一位雅典哲学家,他开创了“伦理哲学”,使古希腊哲学从单纯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人类本身,成为西方哲学传统中最重要的偶像。他采用的“诘问式”教育方法,对西方的思维方式有极为重要的贡献。+ F7 X" T: A0 Y) S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古典希腊哲学家,受教于苏格拉底,并教导了亚里士多德。他最著名的作品《理想国》(The Republic)描绘了他幻想的“完美”国家。他也写了《律法》和许多苏格拉底的对话录。他认为通过直觉(感观)所获得的知识,总是会留下困惑和不纯的观点,而且对所谓“沉思的心灵能从世界中获得‘真实’的知识”感到不满,认为只有灵魂能掌握知识的结构、事物的真实本质,我们看到的世界仅仅是一个充满瑕疵的拷贝。因此,人们把柏拉图视为一个唯心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
0 J2 K  }. D; ]  M: S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3月7日),与柏拉图一起,被称为对西方思维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力的两人之一。亚里士多德更重视从感观获得知识,包括了物理学、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论灵魂和很多其它的作品。
5 G  L" f$ x* w8 S在西方哲学的世界观、人体观的指导下,诞生了西方古代的医学思想。
' c+ Y. a# S' {/ X+ F" N: _  |* l; D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约公元前460-前377)与他身后的盖伦(Calen公元129-199年)都重视解剖与实证研究,在历史条件的限制下,不得已做了许多大胆的猜想。
7 L7 s6 d+ V6 }; K) R4 X5 h3 p希波克拉底在《古代医学论》里说:“我们必须坚信,每一种病症都是由一种特殊的东西引起,当这种东西转化为其他结合物时,病症便消失了。”“我们必须知道,疼痛是什么,为什么会疼痛,以及人体的何种构成受到损伤。”“我希望,这种精确的真相在一切举例中显示出来。”“我认为,了解什么病是因功能而生,什么病是因结构而生,也是必要的。我所说的‘功能’大致是指体液的强度和力度,而‘结构’是指人体内待发现的形态,其中有空的、凹的、渐宽的、渐窄的,有的是膨隆的,有的是圆而硬的,有的是宽而悬吊的,有的是平展的,有的是长的,有质地紧密的,有质地松散而多肉的,有似海面多孔的。那么,哪一种结构最有利于从人体其他部位吸取体液并吸住它们呢?是中空而膨大的、圆而硬的,还是渐渐凹陷的?我主张最适宜的构造是宽广、中空而且渐细的。人们应该知道这一完全不封闭的东西能看到。[赵洪钧、武鹏翻译《希波克拉底文集》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合肥、1990年10月第一版、12-15页。]”
- L8 x' E  {* j1 Q从上述引文之中,我们不难看到希波克拉底是很重视结构问题的,为将来的生理病理解剖研究奠定了基础。盖伦(Calen公元129-199年)写作《论解剖过程》、《论身体各部器官功能》两书。他们在人体解剖的基础上研究生理功能,在方法论上是完全一致的,这与与此后在文艺复兴时期崛起的实证医学,也是一脉相承的。
& J! ]- V7 s, {% a由于时代的限制,技术方法的制约,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的论述都进行了大胆的猜测,当然,其中的错误也随处可见,现在看来已经粗疏不堪,必须予以废除。如希氏说:“海绵状多孔的器官如脾脏、肺和乳房,随时准备吸干紧挨它们的东西”,“肝脏紧密而宽大,当肠胀气增加,受阻而变的较硬时,就会持续猛烈地对抗气机。但肝脏抵抗而不退让。[赵洪钧、武鹏翻译《希波克拉底文集》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合肥、1990年10月第一版、15]”, F# b' q* R- \
希氏说:“人通过口鼻吸入的气,先进入脑,而后大部分进入腹中,一部分进入肺和血管。由血管通道,空气靠这些器官布散全身各部。进入肚子的那一部分空气将肚子变凉,但没有更多的用途;而进入肺和血管的空气是有用的。当空气进入脑和体腔时,人便清醒,肢体便运动。故血管被黏液阻断,空气不能源源通过时,患者便出现不语和无知觉。”“空气在小血管内变凉,而后再由这些管道呼出。因为呼吸不能停下来,总是吸入、呼出地运动。任何部位一旦因故停止了呼吸,便会发生瘫痪。”“黏液质的父母,生下黏液质的孩子;胆液质的父母,生下胆液质的孩子;痨病的父母,生下痨病的孩子;坏脾气的父母,生下怀脾气的孩子。”“总之,患者的一切症状都是由于性冷的黏液流进血管,使热血变凉而停滞。[赵洪钧、武鹏翻译《希波克拉底文集》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合肥、1990年10月第一版、115-117]”1 C" `/ \! s$ j8 f+ D. R
现在看来,希波克拉底对人疾病成因的解释并不准确,但他提出的人体气质类型,却一直沿用至今。那时,尸体解剖为宗教与习俗所禁止,希波克拉底勇敢地冲破禁令,秘密进行了人体解剖,获得了许多关于人体结构的知识。在他最著名的外科著作《头颅创伤》中,详细描绘了头颅损伤和裂缝等病例,提出了施行手术的方法。其中关于手术的记载非常精细,所用语言也非常确切,足以证明这是他亲身实践的经验总结。
$ W/ G4 M2 E8 l! W. Y1 i中医自扁鹊和《黄帝内经》奠基以来,以及开创辨证论治的张仲景,追求的都是在不解剖器官的生态条件下“尽见五脏症结”,依据的都是古人关于气、阴阳、五行思维方式指导下的理论推求,几千年来只有不断完善的演进,也没有改弦更辄的革命性变化。. e) \' }7 t7 W
从学科奠基的年代看,中医与西医十分接近;而在地域上,在思维方式上却是截然不同的。尽管古代西医也有四元素学说、四体液学说、冷热干湿,好象西医也与中医一样擅长理论推求,不重实证解剖。其实不然,土水气火,虽然与与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学说”字面上十分接近,好象只差一个金,但是其用意却是完全不同的,是不同的世界观。关于这一点,我在后边还要展开论述。
& z" O8 P0 E- D# R中医与西医碰在一起,是人类近代社会发生的事情。到目前为止,它们之间的交融与渗透,也没有能够完全同化、吸纳对方,却依然沿着其固有的惯性,双轨制地向前飞奔、演化。
5 l+ |* B! M# c现在,让我们回到前边的话题,说说为什么西方出现了“中世纪黑暗”。
* @6 T, S8 E: C3 O古罗马对西方文明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其完备的法律体系,包括市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自然法(适用于所有人)和国家关系法(用于调节罗马人与其它民族之间的关系)。从公元二至六世纪,罗马法经历了一个不断补充和完善的过程,至公元534年在东罗马帝国国王查士丁尼的主持下编撰完成并颁布施行,后人称之为《民法大全》。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被认为仅次于《圣经》,其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5 R6 |5 Y8 a; G7 ^$ s
我们现在仍可从《民法大全》里,领略到罗马法的博大精深,比如对证据、公正、思想自由和契约精神的肯定。
1 f& u$ H. s" P) f, ?. r其中规定,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0 @5 \5 p5 I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武力威胁与自愿的同意背道而驰,而后者乃诚实契约之根基;容许任何此类行为都是悖逆道德的。2 t) f/ T  \' c
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G" V% d- _" L- f- w  a
古罗马这种对于自由精神十分尊重的情况,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而不复存在了,逐渐步入了一个“中世纪黑暗时期”。
% j# `0 v1 ?7 Y* V8 N* ]2 E“中世纪黑暗时代”这个词,是由十四世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学者彼特拉克提出来的。他把欧洲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古罗马与古希腊时期;二是“黑暗时期”。他周游欧洲,重新发掘和出版经典的拉丁和希腊著作,志在重新恢复罗马古典的拉丁语言、艺术和文化,对自公元410年罗马沦陷以来的变化与所发生的事情,认为不值得研究。人文主义者们也相信,总有一天罗马帝国会再次兴起,重新恢复古典文化的纯洁性。十四世纪末与十五世纪初,人文主义者们认为一个现代时期(Modern Age)已经开始了。在十六与十七世纪基督教新教徒的宗教改革中,新教徒们也把天主教的腐败写进这段历史中。17与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康德和伏尔泰的作品中,进行了更深刻的揭露与批判。6 r; p* ]8 u7 K
在“中世纪黑暗”过程中,相伴出现的“宗教审判所”,具有典型意义。“宗教审判所”是13~19世纪天主教会侦察和审判异端的机构。又译为“罗马宗教裁判所”、审判伽利略(1633)异端裁判所、宗教法庭。它旨在镇压一切反教会、反封建的异端,以及有异端思想或同情异端的人。它认为《圣经》具有法律效力,怀疑、反对《圣经》的观点,就属于“异端”,应该加以禁止。因此,它对于人们的思想、科学、文化意识进行禁锢,形成了近代科技史上很多有名的历史事件。3 `& l* Z) ~+ H4 F) L
宗教裁判所是从13世纪上半叶开始建立的。教皇英诺森三世为镇压法国南部阿尔比派异端,曾建立教会的侦察和审判机构,是为宗教裁判所的发端。霍诺里乌斯三世继任教皇后,于1220年通令西欧各国教会建立宗教裁判所。教皇格列高利九世又重申设置机构的重要,并任命由其直接控制的托钵僧为裁判官,要求各主教予以协助。于是宗教裁判所在西欧天主教国家普遍成立。% z, E& }8 m% T! }6 ~- o
僧侣裁判官主要由多明我派修士担任,也有少数方济各派僧团成员。最初裁判官巡回侦审,后来建立地区性的常设裁判所。裁判官掌握对本地区异端的搜查、审讯和判决大权。主教和世俗政权有协作、支持的责任,但无制约、干预的权力。% _0 Q& @% k1 M- |: ~
“异端”包括不同于罗马正统教派的言行和思想。不少反封建斗士、进步思想家、科学家、民间魔师、术士皆为裁判所打击迫害的对象。
. \9 L, V3 @( X' C5 P6 W$ f“异端罪”的侦审秘密进行。控告人与见证人姓名保密。罪犯、恶棍乃至儿童,皆可作见证人。一经被控,绝难幸免。为被告作证、辩护者,有被指控为异端的可能,因此无人敢为。被告如认罪并检举同伙,处理从宽。苦行、斋戒、离乡朝圣、在公开宗教仪式中受鞭打、胸前或身后缝缀黄色十字架受群众凌辱等,皆属轻罚。对不认罪、不悔过者,刑讯逼供,从严定罪,处以徒刑或死刑。死刑多为火刑,交由世俗当局执行。对被判死刑、徒刑者,财产没收归教会和世俗政权分享,或由政府全部占有。没收异端财产而获得利益,是世俗政权积极支持宗教裁判所的原因之一,从而造成滥肆搜捕、定罪,株连扩大的恶果。  R5 R1 }0 R1 q6 Y
学者指出,在天主教国家里,除英国和北欧国家外,先后皆有宗教裁判所活动。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历时较久,凶残恐怖较著,不仅用来镇压异端,并用来迫害阿拉伯人和犹太人。1483~1820年间,受迫害者达30余万人,其中三分之一被判处火刑。16世纪中叶,教皇在罗马建立最高异端裁判所。18、19世纪,西欧各国宗教裁判所先后被撤销。1908年教皇庇护十世把罗马最高裁判所改为圣职部,主要职能是监视和处罚参加进步活动的教徒,查禁各种进步书刊,革除教徒的教籍和罢免神职人员等。
7 ~: k& i. H; C* J- E2 S0 C* t漫长的中世纪是欧洲最黑暗的时期,教会和反动封建政权勾结在一起,残酷镇压一切进步力量,整个欧洲像是一个无形的思想监狱。宗教审判所却成了血腥地制裁和处决异教徒的场所。凡是它认为是异端思想和行为的,宗教审判所统统都要管.揭露教会黑暗和反对封建统治的人,甚至一些进步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也会受到它的黑手迫害。从坐牢抄家流放到火刑,什么手段都用.仅1438年,受迫害的人就有近10万人,足见其残忍和残酷!
8 Z0 E5 Y+ l% M被宗教审判所迫害致死的著名科学家之中,最早发现肺循环的西班牙医学家塞尔维特(1511-1553年),因为批判盖伦的解剖错误和神学权威而被处于火刑。: S) i$ B- d& }9 S0 G7 k
比利时的解剖学家维萨留斯(1514-1564年),他出版的《人体的构造》也因为指出了盖伦解剖的错误而被判处死刑。
' q" N' O! Z0 F8 v4 o6 ?% U著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维斯杜拉河畔的托伦市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个当议员的富商,他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哥白尼10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死了,他被送到舅舅务卡施大主教家中抚养。务卡施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与当时的知识界、革命家来往极为密切。1491年,18岁的哥白尼按照舅父的安排,到克拉科夫大学去学习天文和数学。在那个“科学成了神学的婢女”的年代,许多学说都被歪曲和阉割了,被用来为封建统治服务。托勒密的“地心说”就被教会的天堂、地狱学说所利用,成为不可质疑的教条。
: w/ S0 t! z% x1496年,23岁的哥白尼为了取得出国的路费和长期留学的生活费用,他再次接受他舅父的安排,决定一辈子担任教会的职务。在1496年秋天,哥白尼披上僧袍,来到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
/ P! p) x& f) M博洛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徳·诺瓦拉(de Novara,1454-1540)对哥白尼影响极大,在他那里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后来在费拉拉大学获宗教法博士学位。哥白尼作为一名医生,由于医术高明而被人们誉名为“神医”。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劳恩译格大教堂任职当一名教士。哥白尼并不是一位职业天文学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2 _/ M4 a6 u6 ?/ E9 m5 s) I7 b
在意大利期间,哥白尼就熟悉了希腊哲学家阿里斯塔克斯(前三世纪)的学说,确信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这个日心说是正确的。他大约在40岁时开始在朋友中散发一份简短的手稿,初步阐述了他自己有关日心说的看法。哥白尼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终于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他在《天体运行论》(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中观测计算所得数值的精确度是惊人的。% X$ B7 G- q/ x; u/ i0 e* c9 F
1533年,哥白尼60岁的时候,他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提出了“日心说”的要点,由于教会没有预测到这种学说对于《圣经》的挑战性,所以他并未遭到当时那个教皇的反对。但是哥白尼却害怕教会会反对,甚至在他的书完稿后,还是迟迟不敢发表。直到他70岁时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他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这部书。在书中他正确地论述了地球绕其轴心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转的事实。但是他也和前人一样严重低估了太阳系的规模。他认为星体运行的轨道是一系列的同心圆,这当然是错误的。他的学说里的数学运算很复杂也很不准确。但是他的书立即引起了极大的关注,驱使一些其他天文学家对行星运动作更为准确的观察,其中最著名的是丹麦伟大的天文学家泰寿·勃莱荷,开普勒就是根据泰寿积累的观察资料,最终推导出了星体运行的正确规律。
. S/ N/ v9 U* V$ u$ t1 y显然哥白尼的学说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它使人们的整个世界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动摇了《圣经》关于天堂、人间、地狱说法的“地心说”,上帝的权威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确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从而掀起了一场天文学上根本性的革命,是人类探求客观真理道路上的里程碑。 哥白尼的伟大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开创了整个自然界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从哥白尼时代起,脱离教会束缚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开始获得飞跃的发展。
$ q2 ~! S' H0 D$ j哥白尼的书启发了伽利略和开普勒,他俩又成了牛顿的主要前辈,他们的发现才使牛顿有能力确定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可见,科学的诞生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不断继承前人成果、不断创新的一个结果。《天体运行论》是当代天文学的起点──当然也是现代科学的起点。
7 D/ c9 V" n, [, y* X哥白尼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但是他用科学的观察否定了天主教会关于天堂地狱的旧思想,他在《天体之运行:导言》里说:“如果真有一种科学能够使人心灵高贵,脱离时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因为人类果真见到天主管理下的宇宙所有的庄严秩序时,必然会感到一种动力促使人趋向于规范的生活,去实行各种道德,可以从万物中看出来造物主确实是真美善之源。”。思想家罗素也高度评价哥白尼的贡献,他在《西方哲学史》中说:“哥白尼是一位波兰教士,抱着真纯无暇的正统信仰……他的正统信仰很真诚,他不认为他的学说与《圣经》相抵触。”# A4 y5 e# @/ R* ]: s" o
哥白尼是幸运的,但是宗教势力对于科学精神的反感和迫害,落到了传播他的科学成就的布鲁诺身上,使他成了为科学而殉难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4 T, J& K9 Y8 Y布鲁诺(1548—1600)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天文学家、哲学家。他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诺拉城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布鲁诺家境贫寒,10岁就进了修道院,15岁成为修道士。但是,在修道院中他刻苦自学,读了大量书籍,成为知识渊博的学者,特别是读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之后,更激起了他为科学真理而献身的热情。当时正是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主张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他们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反对宗教的专横统治和封建等级制度,主张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要求现世幸福和人间欢乐,提倡科学文化知识。所以,人文主义的理念,其重点是“人”,是“人”的本能的发挥,是“人”追求真、善、美的动力。! _  F9 I* |6 A  n* O
布鲁诺性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对天文学和哲学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写过一篇题为《诺亚方舟》的文章,不但猛烈地抨击了固守《圣经》教条的学者们,而且无情地讥讽了罗马教廷和古代权威亚里斯多德。他的这些行动,立刻遭到宗教卫士们的围攻,罗马教皇还公开宣布他是“异端分子”,派专人监视他的活动。
. g' O, ^/ @/ _1576年,28岁的布鲁诺毅然扔掉袈裟,逃出了修道院,前往罗马、威尼斯等地,开始了长期的流亡生活。因为遭到教廷通缉,布鲁诺不得不在1578年离开意大利,先后流亡瑞士、法国、英国、捷克斯洛伐克、澳地利、匈牙利等国,长达13年之久。布鲁诺每到一个地方,经常出去作报告、写文章,还时常地出席一些大学的辩论会,用他的笔和舌毫无畏惧地积极颂扬哥白尼学说,无情地抨击官方经院哲学的陈腐教条,反对托勒密的地心说。1583年,布鲁诺来到伦敦,在这里度过了两年多比较安静的时期,他的哲学著作《论原因、本原和统一》以及《论无限的宇宙和多世界》就是在伦敦写成并于1584年出版的。
4 j0 ?3 W% ~! m2 R7 V- q他写道:“要是因为感官不能理解也不能看到一个事物,就否认了它的存在,那么必然也要否定他自己的存在。”他声称如果有神的话,自然界本身就是神,不相信世上有什么“造物主”。" b; W; X& f; k9 k+ \
他在《论无限的宇宙和多世界》里,不但系统阐述和赞扬了哥白尼的日心学说,而且大胆地提出了他的宇宙无限的思想。他说:“无数的世界在无穷无尽的宇宙的广阔胸怀中产生、发展、灭亡,又重新产生……宇宙中有无数绕着自己的太阳运转的地球,就象那些绕着我们的太阳运转的行星一样。”在布鲁诺看来,宇宙是无限大的,也是物质的;宇宙中无数的恒星都是类似太阳那样的巨大而炽热的天体,太阳不过是一个行星系的中心,不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布鲁诺甚至还预言,生命不但存在于地球,也可能存在于我们还观察不到的遥远的行星上。他所描述的与无数太阳系并存的无限宇宙图景,差不多三百年后才得到科学界的公认。
2 j0 @8 F- _3 ]$ h4 t0 b在天主教会的眼里,布鲁诺的学说是极端有害的“异端”和十恶不赦的敌人。他们施展狡诈的阴谋诡计,以收买布鲁诺的朋友,将布鲁诺诱骗回国,并于公元1592年5月23日在意大利的威尼斯逮捕了他,把他囚禁在宗教判所的监狱里,次年2月被押解到罗马,接连不断地审讯和折磨竟达8年之久!布鲁诺始终没有屈服。2 q; {8 g+ A% c" n- j
布鲁诺在监狱里,宗教裁判所对他威胁利诱,软硬兼施,妄图迫使他就范,公开声明改变自己的观点。但是布鲁诺没有屈服。他自勉说:“如果愚昧无知者的法庭吓唬你,企图消灭你珍贵的事业,你一定要坚贞不屈,不要失掉勇气,甚至也不要退步。”他始终坚信真理一定会战胜邪恶,有一次审讯的时候,主教规劝布鲁诺:“只要你公开表示认罪和忏悔,不但可以免除对你的火刑,还可以在罗马教廷中给你安排一个令人羡慕的高位。”布鲁诺嗤之以鼻,大声呼喊:“收起你们这一套吧!我没有罪,也根本没有做过需要忏悔的事情!”主教露出了凶相,狂怒地吼道:“你坚持异端邪说,执迷不悟,等待你的就是火刑!”布鲁诺镇定自若地说:“在真理面前,我半步也不会退让!”罗马教廷把布鲁诺看作顽固不化的魔鬼,决定对他处以极刑。当布鲁诺听完判决以后,冷冷地刽子手们说:“你们宣读判词,比我听到判词还要恐惧!”
8 k; g; ^* Q7 H: I: V$ i  G1600年2月17日,52岁的布鲁诺被押赴罗马鲜花广场,捆绑在火刑柱上。临刑前,罗马教廷还奢望布鲁诺屈服,最后一次对他劝降:“只要你忏悔,马上可以免刑。”布鲁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地回答说:“我宁愿做烈士而牺牲!”在被火焰和浓烟包围着的时候,布鲁诺还在发表最后的演说:“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红衣主教们担心布鲁诺当众扫了自己的威风,用钳子夹住他的舌头,不让讲话。教会甚至害怕人们抢走他的骨灰来纪念他,匆匆忙忙把他的骨灰连同泥土一起抛撒在台伯河中。几年之后,人们不顾教廷势力的威胁和阻挠,在烧死布鲁诺的地方树起了一座布鲁诺纪念碑,使他的英名万世流芳。但是,宗教迫害科学的事件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公元1619年罗马天主教会议决定将《天体运动论》列为禁书,不准宣传哥白尼的学说。8 t1 H& n7 O& X
但是科学的脚步并没有因为教会的禁锢而停止,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后被称为伽利略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他发现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亲手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这些发现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
" @. V& P7 L7 e, [1 l$ r/ ^1564年2月15日,伽利略出生在意大利西海岸比萨城一个破落的贵族之家。据说他的祖先是佛罗伦萨很有名望的医生,但是到了他的父亲伽利略·凡山杜这一代,家境日渐败落。伽利略最初进了佛伦勃罗萨修道院的学校,他专心学习哲学和宗教,很想将来当一个献身教会的传教士。但是他父亲凡山杜听到这个情况后,立即把儿子带回家,他劝说伽利略去学医。17岁那年,伽利略进了著名的比萨大学,成了医科学生。比萨大学是所古老的大学,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这很合伽利略的心意,但是伽利略对医学并没有多大兴趣,他很少上课,一上课就对教授们教课的内容提出这样那样的疑问,使教授们难于回答,在教授们的眼里,伽利略是个很不招人喜欢的坏学生。不过,伽利略的兴趣不在医学,他孜孜不倦地学习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并且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1 b& m% [  R, {8 p: D  M: A* G
伽利略对于世界充满了好奇,他通过观看教堂吊灯的摆动,研究了摆动的运动规律,也发现了摆动与心跳之间的关系,研制出脉搏计;通过测定物体在水中的重量发现,物体投入水中减轻的重量,刚好等于它排开的水的重量。在这个重大发现的基础上,伽利略发明了一种比重秤,可以很方便地测定各种合金的比重。一千多年之前,中国汉末曹冲称象的故事,我们传为美谈很久,却没有像伽利略那样开发出“比重称”,这件事情不知道李约瑟先生感慨没有?" O. F1 _- R0 s% W6 A" [
1589年夏天,25岁的伽利略,在盖特保图侯爵的推荐下,获得了比萨大学数学和科学教授的职位。不久,伽利略进行了自由落体实验,他在比萨斜塔上扔下的铁球,不仅证明了不同重量的物体由同一高度下落时速度是相同的,更重要的是,这个大胆的结论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权威结论。在那些思想保守、头脑僵化的人眼里,这个举动无异于挖了他们的祖坟,亚里士多德的信徒们与伽利略开始势不两立了。在比萨大学呆了一个学期,伽利略又失去了职位。
. Q' t! k# w/ M0 @4 h: E伽利略再一次求助于盖特保图侯爵,他把伽利略推荐给帕多瓦大学, 1592年,28岁的伽利略被任命为帕多瓦大学的数学、科学和天文学教授。$ Q* Q; P: ?; w
利略在帕多瓦大学工作的18年间,最初把主要精力放在他一直感兴趣的力学研究方面,他发现了物理上重要的现象——物体运动的惯性;做过有名的斜面实验,总结了物体下落的距离与所经过的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他还研究了炮弹的运动,奠定了抛物线理论的基础;他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加速度的概念:他为了测量病人发烧时体温的升高,在1593年发明了第一支空气温度计。
) b0 D' a' C$ [) ~2 _1609年6月,伽利略听到一个消息,说是荷兰有个眼镜商人利帕希在一偶尔的发现中,用一种镜片看见了远处肉眼看不见的东西。伽利略非常高兴,急忙跑进他的实验室。他找来纸和鹅管笔,开始画出一张又一张透镜成像的示意图。伽利略由镜管这个提示受到启发,看来镜管能够放大物体的秘密在于选择怎样的透镜,特别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如何搭配。他找来有关透镜的资料,不停地进行计算。整整一个通宵,伽利略终于明白,把凸透镜和凹透镜放在一个适当的距离,就像那个荷兰人看见的那样,遥远的肉眼看不见的物体经过放大也能看清了。他一连干了好几天,磨制出一对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然后又制作了一个精巧的可以滑动的双层金属管。伽利略小心翼翼地把一片大一点的凸透镜安在管子的一端,另一端安上一片小一点的凹透镜,然后把管子对着窗外。当他从凹透镜的一端望去时,奇迹出现了,那远处的教堂仿佛近在眼前,可以清晰地看见钟楼上的十字架,甚至连一只在十字架上落脚的鸽子也看得非常逼真。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经过不断改进,放大率提高到30倍以上,能把实物放大1000倍。现在,他犹如有了千里眼,可以窥探宇宙的秘密了。; c* u; C4 A5 n8 {: G
过去,人们一直以为月亮是个光滑的天体,像太阳一样自身发光。但是伽利略透过望远镜发现,月亮和我们生存的地球一样,有高峻的山脉,也有低凹的洼地 (当时伽利略称它是“海”)。他还从月亮上亮的和暗的部分的移动,发现了月亮自身并不能发光,月亮的光是透过太阳得来的。伽利略又把望远镜对准横贯天穹的银河,以前人们一直认为银河是地球上的水蒸汽凝成的白雾,亚里士多德就是这样认为的。伽利略决定用望远镜检验这一说法是否正确。他用望远镜对准夜空中雾蒙蒙的光带,不禁大吃一惊,原来那根本不是云雾,而是千千万万颗星星聚集一起。伽利略还观察了天空中的斑斑云彩——即通常所说的星团,发现星团也是很多星体聚集一起,像猎户座、金牛座的星团都是如此。他还发现了木星周围环绕着它运动的卫星,还计算了它们的运行周期。伽利略还用望远镜观察到太阳的黑子,他通过黑子的移动现象推断,太阳也是在转动的。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发现,促使伽利略动笔写一本最新的天文学发现的书,他要向全世界公布他的观测结果。0 x3 l6 A) c- I) }) x
1610年3月,伽利略的著作《星际使者》在威尼斯出版,立即在欧洲引起轰动。但是,他没有想到,望远镜揭开的宇宙的秘密大大触怒了很多人,一场可怕的厄运即将降临在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的头上。
5 o- l$ Y" h% F2 y" a5 ~1615年冬天,伽利略的名字上了罗马宗教裁判所的黑名单,他被传讯到罗马来接受对他的审讯。教会推崇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学说,因为在神学家看来,太阳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因为上帝创造太阳的目的,就是要照亮地球,施恩于人类。这是永恒不变、颠扑不破的真理。为了维护这个荒谬的理论,天主教会的宗教裁判所不惜用恐怖的暴力对付一切敢于提出异议的人们。132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采科·达斯科里活活被烧死,他的罪名只不过说了地球是球状,在另一个半球上也有人类居住,却因违背圣经的教义惨遭迫害。1600年2月17日,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在罗马百花广场被活活烧死,也是因为他到处宣传了哥白尼的学说,动摇了地球中心说。1616年2月,宗教裁判所宣布,不许伽利略再宣传哥白尼的学说,无论是讲课或写作,都不得再把哥白尼学说说成是真理。他如果敢于反抗,下场绝不会比布鲁诺更好。在教会的威胁下,伽利略被迫作了放弃哥白尼学说的声明。他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回到佛罗伦萨,在沉默中度过了好些年。
+ s" c2 Q5 F- w, t6 |6 B经过长久的酝酿构思,用了5年多的时间,伽利略另一部伟大的著作《关于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在1632年2月出版。该书以三个人对话的形式,以充分的论据和大量无可争辩的事实,客观地讨论托勒密的地心说与哥白尼的日心说,谁是谁非的问题。这本书有力地批判了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错误理论,科学地论证哥白尼的地动说,宣告了宗教神学的彻底破产。
' [3 Q3 S* |. X* v# U科学和神学不可调和的斗争爆发了。1632年8月,罗马宗教裁判所下令禁止这本书出售,并且由罗马教皇指名组织一个专门委员会对这本书进行审查。到了10月,宗教裁判所要69岁的伽利略去罗马接受审讯。这时,他已经病魔缠身,行动不便,许多关心他的人到处为他说情,但是罗马教皇恼怒地说:“除非证明他不能行动,否则在必要时就给他带上手铐押来罗马!” 1633年初,伽利略抱病来到罗马。他一到罗马便失去自由,关进了宗教裁判所的牢狱,并且不准任何人和他接触。在罗马宗教裁判所充满血腥和恐怖的法庭上,真理遭到谬误的否决,科学受到神权的审判。那些满脸杀机的教会法官们,用火刑威胁伽利略放弃自己的信仰,否则他们就要对他处以极刑。年迈多病的伽利略绝望了,在审讯和刑法的折磨下,伽利略被迫在法庭上当众表示忏悔,同意放弃哥白尼学说,并且在判决书上签了字。
6 |" u& {/ ]# D0 K1 t7 K0 w根据资料介绍,伽利略的晚年是非常悲惨的。这位开拓了人类的眼界,揭开了宇宙秘密的科学家,1637年双目完全失明,陷入无边的黑暗之中。他唯一的亲人——小女儿玛俐亚先他离开人间,这给他的打击是很大的。但是,即使这样,伽利略仍旧没有失去探索真理的勇气。1638年,他的一部《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讨论》在朋友帮助下得以在荷兰出版,这本书是伽利略长期对物理学研究的系统总结,也是现代物理的第一部伟大著作。后来,宗教裁判所对他的监视有所放宽,他的几个学生,其中包括著名物理学家、大气压力的发现者托里拆利来到老人身边,照料他,同时也是向他请教。他们又可以愉快地在一起讨论科学发明了。1642年1月8日,78岁的伽利略停止了呼吸。300多年之后,1979年11月,在世界主教会议上,罗马教皇提出重新审理“伽利略案件”,为其平反。3 J2 v, e( c- L8 h. ~( O  a6 Y
在伽利略之后,近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逐渐由天文、力学、数学等学科扩展开来,诞生了化学、生物、声、光、电等许多数不清的近现代科学技术,近来又出现了控制论、信息论、自组织理论、系统论、复杂性科学等新科学思想和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向人们说明了一个道理,冲破宗教对于人们思想的禁锢,才能解放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客观世界是非常复杂的,人们的探索和认识也会不断深入、扩展,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领域里、某一水平上。+ A% d+ \8 ]2 l8 {+ i. ]
尽管科学终于冲破了宗教的束缚,战胜了迷信与愚昧,但是科学没有消灭宗教,在欧美的许多科学家还是虔诚的信徒。方舟子十分景仰的科技先导美国,他们选出来的总统,在就职典礼的时候,把手放在《圣经》上,由神父引导着宣誓,而不是把手放在《科学词典》上,信誓旦旦地崇信科学。对于这个“奇怪”的现象,方舟子为何不“妨之、咒之、取消之?”却在中医诞生的祖国,大事宣扬中医如何“不科学”、“伪科学”,实在是别有用心。6 S! y5 M) V( T( c4 j1 M, f
欧洲文艺复兴,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打破“一神论”,恢复古希腊“众神”统治下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自由。很不幸的是,在西方科学中国化的过程之中,很多人把科学定义“狭隘化”,在没有弄清什么是科学的情况下,就虚拟了一个“科学神”, 把科学说成是一个神,崇拜起来,而且是排他性地主张“科学一神论”,凡是不符合他们观点、他们看不懂的东西,都判为“异端”邪说,都指为“伪科学”、反科学,这实际上是违背科学精神的,也与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是格格不入的。4 D1 Z+ V! w) M4 Y
方舟子说:“有些中医支持者为了把中医说成科学,另外提出了科学判定标准。这在逻辑上是荒谬的。这实际上是先入为主地认定了中医是科学,然后再去设立相应的科学标准。我们要判定某个事物的属性,应该根据已有的标准,而不应该特地为之另设新的标准。这在历史上也是错乱的。如果中医是科学的话,相当于要把科学诞生的时间提前上千年,从而大幅度地改写世界科学史。而在本质上与中医并无区别的其他民族的传统医学,甚至连同风水、算命、巫术等种种玄学、迷信也都可以根据相同的理由自称为科学,其结果是混淆了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当然,对这一点一些中医支持者不会认为是个难堪,因为他们也相信风水、算命、巫术等等都是科学。”
' M4 C5 u' I$ C) d: C方舟子的指责,使我们看到他用一个含混不清的所谓“科学”做判定是非的标准是假的,想以此打击中医却是真的。正是他把自己作为科学的化身,“先入为主地”判定文艺复兴之前无科学,因而简单判定中医不科学。
- n8 Q" x% i+ D2 p, T2 f# f' z9 h& z( Y3 O6 a4 w) S
不能自诩为科学代言人

点评

不能自诩为科学代言人 方舟子首先一口咬定,科学诞生在西方,与中国无缘,中医因此也就不属于科学。他靠着这样的简单推理,不从人类积累知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体系来看问题,所以就走向了荒谬。他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6 08:46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2-6 08:46:51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2-6 08:45
$ |# x+ g4 ^* ?' h! T4 u3 i  H关于这个问题,也需要我们展开论述,才能说得清楚。
2 b0 i+ ?2 w* h" _0 V2 r( ]' u1964年李约瑟写了一篇文章《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
. H% |# _- a$ d% D7 r
不能自诩为科学代言人. H7 a. ?3 M3 \/ Y  N8 ]  b
& M, `6 {! b6 m; @  f
方舟子首先一口咬定,科学诞生在西方,与中国无缘,中医因此也就不属于科学。他靠着这样的简单推理,不从人类积累知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体系来看问题,所以就走向了荒谬。他说:“中医是一种文化的东西,但它的理论体系不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因为这是在人类有科学之前就已经形成的,就基本定型的体系。”他认为,中医学无论多么安全有效,肯定不是科学,而只能算一种文化。这种勉强的肯定,包含着坚决的排斥,是十分有害的言论。" W- d5 y. p; W. y* T  ?2 J% i
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是不容隔断的,科学也不是凭空里产生的,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事实,在事实基础上不断思考,不断总结的过程。科学必须以整个人类生产、生活为基础,必须吸纳以往的物质和思想文明成果。
: @& _/ Z$ }% Q现在,我们说搞科学研究,往往是先由科学家提出学说,或者假说,然后再验证,再进一步推广。也就是学理在前,方法在后。古代科学技术的发明,也许是一样的过程,但是,流传下来的往往只有技术,而没有相应的学说。甚至只有“衣钵”、“法器”,理论原理则需要后人去体会、去悟道。所谓奥妙无穷,言不尽意,心领神会等等,往往都是这样的一种情况。4 j9 G& P6 c" P7 u3 R2 o3 F  j
比如,埃及金字塔留下了许多后人难以破解之谜,它的建筑特点毫无疑问是符合建筑学原理的,但是同样毫无疑问的是它不是按照建筑学建造的,因为建筑学成熟的时间很晚。古人制酒、制醋、制糖,都符合生物化学原理,或者说成功地运用了生物化学方法,但是,并不是按照生物化学而产生的行业。制盐、冶铁也是这样,先有具体方法而后才有相关学问诞生。四川都江堰的建造,符合流体力学原理,也是流体力学方法在前,而相关学问在后。龙泉、太阿宝剑在前,而冶金锻造学在后。烹饪技术在前,而营养学在后。按照营养学去训练厨师,可能不会产生几大菜系的高级厨师,而可能培养出来一些“化学提取师”。* a5 W7 H6 ]1 G  T. U( ]: }! L
学有专攻,法不二门。按流体力学原理,建不成金字塔;生物化学方法,也造不出龙泉宝剑;分析化学方法,指导不出中药的组方原则;靶点攻击的受体学说,也难以阐明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因为中医追究的是辨证之后的病机,运用的是整体效应治疗,而不是分析化学效应。6 E  ]  S1 b% P% s0 i% e- O* ^' ]
西医借助化学、物理学的成就,建立了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超声诊断学、核磁、CT诊断、细菌化疗、肿瘤化疗等等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因为它们的基础一样,可以无障碍接受,全部同化吸收。而中医学与之学理不同,难以借鉴化学、物理学的成就,也不能建立相应的学科。8 r: A; |* A. g# ?/ [# I! b
中医研究人与天地自然的联系,研究人的脏腑与天的五气四时的关系,研究人的五脏与地的五味的关系,研究人体的七情与健康的关系,研究人体疾病与针灸按摩的关系,研究人体疾病与天然药物的关系,研究人体的升降出入运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研究生理机能、生命物质的适中、和谐、通畅的重要性,研究四诊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具有复杂化学成分的药物如何配伍、如何减毒增效,研究如何通过辨别证候进行立法处方选药,如何调整药物等等,这些都不是西医学的内容。3 M) Y% l' v4 g! H$ H, Y% f
随着控制论、信息论、黑箱理论、自组织理论等新学术体系的建立,系统科学、复杂性科学的兴起,都在中医学里找了相关的内容,中医学在没有形成这些新学科之前,就成功地运用了这些先进的科学方法。这正好与我们刚刚说过的“古代科技往往先有技术方法,而后建立现代学理”一样,说明中医学符合未来科学的要求,经过转换,可以建立相应的有关学科,从而发展中医学。“远缘杂交”正是建立新兴学科的重要条件。) c1 g$ N5 g- n# M2 M
方舟子说:“人们有选择使用自己相信的医术的权利。由于目前中医还有广泛的民众基础,而且在某些时候还可以对现代医学技术有所补充,试图通过行政或法律手段取消中医,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学术界、科普界人士应该做的,是加强科普,让公众掌握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提高辨别医疗保健真假的能力。政府管理部门现在应该做的,则是加强对中医药的管理,加强对中医药安全性的研究和监控,同时应该逐步减少、最终取消那些试图证明中医基础理论的物质基础的科研项目。几十年的实践已经证明,这类中医基础研究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科研成果的,只是在浪费科研经费。有关中医研究的科研经费应该用于检验中医具体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如果是把中医做为一种文化遗产,从人文的角度研究中医理论体系,我完全赞成。”1 C. a6 W* ?: z
方舟子以为自己是懂得科学的,其实与科学巨匠相比,他只是一个“科学小矮人”;与未来科学相比,他的知识是很有限的。假如他以如此浅薄的知识为凭据,让人们远离中医药,那他就不仅仅是知识浅薄的问题了,而是“空谈误国”的问题。因此,他远离中医,不信任中医,我们管不着;但是,他还要代表科学,向群众宣传中医不科学、不可信,动摇中医生存的群众基础,破坏中医生存所依赖的市场,让中医自己走向灭亡,我们就不能等闲视之。* ]* p# B8 k' s1 V3 t" s- _( P
方舟子断言:“站在历史的高度,从世界范围内看,中医的衰落是必然的。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曾经有过自己特有的、非科学的医术。在医学科学诞生之后,各个民族的医术都无法避免走向衰落的命运。它们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它们之中的某些合理成分已经或即将被医学科学所吸收。我们没有理由相信我们这个民族的古代医术就会是例外。医学科学早就进入中国并牢固地确立了起来。既然我们现在已经拥有更好的医学,我们也没有理由对一个古代医术体系恋恋不舍。”
3 w" M, J. @) s0 ?" l( C+ n  G9 o经过这些“理论铺垫”,方舟子逐渐走上了反对中医、取消中医的不归路。他要替天行道,要为“科学大帝”清君侧了。
4 J& G/ }! h3 t& D: ]6 p$ I与方舟子志同道合的张功耀,更是直接以科学代言人的身份站出来,大声疾呼:“以文化进步的名义,以科学的名义,以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名义,以人道的名义,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告别中医中药。”在2006年,他从网络到公开媒体上,不断兜售《告别中医中药》[ 曹东义.捍卫中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 n* N5 ]* }. Z4 @1 N; g  C
“以科学的名义”,让人们联想起教堂里神父们经常 “以圣灵圣父的名义”来说话,方舟子、张功耀有什么资格可以代表科学说话?有授权吗?科学是一个多么广大的体系啊,他们怎么能代表得起?他们精通所有的科学分科之学?是这些学科的带头人?有权代表科学说话?他们能代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能代表过去的科学、现在的科学、未来的科学?谁能相信!代表不了,强行“代表”,那就是冒用“科学”的旗号,把科学当大棍子使用,这是亵渎科学!
4 h+ V) q; D) l4 N2 n' W“以文化进步的名义”更是荒唐。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总合,包括巫术与宗教,都是文化的体现。古代之巫与现代之巫相比较,就有原始与进步的差异;宗教也是发展的、变化“进步”的。张功耀可以代表进步的巫术与宗教,来批判中医吗?他经常说中医不进步,其实,他最不进步,他站在21世纪现实的讲台上,仍然重复着70年之前有些人的过激语言,甚至连腔调也没有变化。时代已经发展到了21世纪,他仍然像100年之前一样,念念不忘改造中华文化,说什么要取消阴历、取消孙子兵法、中国古代无科学、李约瑟的难题根本不存在、要愚公移山、开启民智,等等。可惜的是,这些话如果讲给西太后听,也许会很新鲜,现在仍然以此为“卖点”,已经错过了100年。
" C% ^+ ?' R% I  O8 u  T9 D& }还有一个自称能代表科学来反对中医的人,不但比他们两个人的资格老,而且还号称是无所不知的“万能院士”。网络里有一篇文章,叫做“丁肇中的不知道,与何某某的无所不知”。文章说,作为一个很有成就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回答许多专业之外的问题时,甚至是关于物理学的某些问题,经常谦虚地说“不知道”,而“万能院士”等人,对于他们所不了解的中医学,经常拿着“伪科学”的大帽子、大棍子进行攻击。他们往往说“我依靠科学原理,不用了解中医的理论,就知道中医属于伪科学。”真是一个自诩“只有你问不到,没有我不知道”的“科学狂人”。5 _) |* j' n5 c# N3 I* Z
在科学中国化的过程之中,伴生了三类社会现象,正在损害科学的清誉。一类社会现象是产生了不少“科学傻子”,只要一听到“科学”两个字,听到某人说某某是科学的,就顶礼膜拜,根本不问所以然,这是科学的悲哀,因为他们是把科学作为宗教来崇拜的。把科学当作神,推倒玉皇大帝,另立起一个“科学大帝”,仍然是愚昧的表现。还有就是借科学名义行骗的“科学骗子”,借科学名义打击异己的“科学棍子”,都在危害科学的清誉。8 V1 [" U$ x. y6 Y& {* c
2007年爆发的“茶水发炎事件”很有典型意义,值得人们反思。
( v! c+ K- Y& h2007年3月19日,中新网杭州刊发一则记者柴燕菲、特约记者郑瑜、李京报道的消息《用茶水当作尿液样本送检,医院化验出“发炎”》。记者们说,随着人们健康知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患者对医院、医务人员的期望值不断增高,而现代医学的局限以及一些医务人员的不负责任,使医患矛盾成为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针对医院前来投诉的人很多:杭州的一位陈女士看了个小病花了两千多元,病历和药物的明细单都没有;一个医院口腔门诊部花四千块钱给患者装的烤瓷牙居然是个合金的假货;明明是一般的主治医师却偏偏说成是北京大医院来的教授、专家。因此,他们突发奇想,要亲自试验一下医院的诚信度。' X) u! g* j0 ^5 `& Z
本网记者和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新闻007》记者一起暗访了某些医院。仅仅化验一项得出的结论就让人“不寒而栗”。是什么让记者们“不寒而栗呢?原来,他们用一只崭新的玻璃杯泡了绿茶,并将茶水当做尿液的样本送检。记者首先来到了位于杭州萧山区萧绍路1541号的萧山钱江医院。值班的蔡医生在问了记者的大致情况后,叫记者先去做个小便化验。记者把事先准备好的茶水倒进盛放尿液样本的量杯,然后送进了化验室。不到5分钟,化验结果就出来了。上面的数值显示:包括胆红素在内的三个指标超标。蔡医生看了化验单一眼后表:,“从化验单显示的:‘白血球,1到3个’说明有炎症,可能是尿道炎,必须先配点药回去吃,不好的话马上再来。”蔡医生给记者开了三盒消炎药,两盒甲讽霉素胶囊,一盒阿奇霉素片,包括药费和检查费,记者一共花了两百二十多元。记者的科学素养使他们觉得这可能是这家医院的偶然失误,因此,他们就又到了位于杭州萧山区萧绍路608号的萧山华东医院。化验员拿到记者的茶水样本后,把它送进了检验机,几分钟后,报告单出来了,胆红素一个加号。“胆红素什么意思?”记者问到。值班医生告诉记者:“胆红素一个加号问题不大,不象白细胞,有白细胞可就问题大了”。当记者问可不可以不配药,这位医生没有回答,只是说最好做进一步检查。
. U. A7 x/ V4 ^% [2 l, z: C$ D8 A记者们不敢大意,又来到第三家医院,这是位于杭州学士路一号的浙江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当听说记者小便时有点痛,这位医生让记者先做个小便化验,记者把事先准备好的茶叶水送进了化验室。半小时后化验结果出来了,白细胞2个加号,显微镜还检测2到3个白细胞。“有炎症了,尿路感染,挂盐水效果好。”医生让记者不要紧张,并给记者开了3天的盐水消炎,花费了近400元钱。9 k1 p+ Z/ Q& z. f1 H
茶叶水难道真的会发炎?大医院难道也会搞错?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又在这家医院用同样的茶叶水作了第二次检测。化验单上显示,仪器检测白细胞一个加号,人工显微镜检测白细胞1到3个加号。在2天的时间里,记者跑了10家医院,其中4家是民营医院,6家公立医院,6家公立医院里有4家是省级医院,都是用同一杯茶叶水作尿液样本,检测结果是:2家民营医院和2家省级医院茶叶水中没有被检出白细胞,另外6家医院不同程度的被检测出了白细胞和红细胞,其中2家医院的化验单上显示,用显微镜也能看到白细胞,5家医院给记者配了消炎药,总计药费1300元左右。4 o  r- `0 Y. b; V
他们带着这个问题,请教了生化专家和主管化验师,他们都肯定茶水中不可能有红、白细胞的存在,那么记者去医院检测出的那些数据又是怎么回事呢?是检验仪器出了问题还是化验师的检验水平有问题?难道是一些化验员在有意篡改化验数据?这个问题在网上披露之后,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1 W! i0 C1 W/ s4 h) C# T; p, ]
2007年4月8日,生命科学类专业网站———丁香园网站公布一份报告,称包括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全国92家三甲医院的医生自发参加了模拟“茶水尿常规”检测,回收有效报告单136份,其中检出“阳性”项目的报告单为127份,占总数的93.4%;未检出“阳性”项目的报告单为9份,占总数的6.6%。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主任康熙雄介绍说,浙江的报道发表后,引起医疗界广泛关注。一些医生在丁香园网站论坛展开讨论,并参照报道,自发形成了一个模拟“茶水尿常规”检测方案:用一只100毫升的崭新玻璃杯,取5至10克绿茶泡成茶水,并对茶水进行尿常规检测。结果显示“阳性”反应居多,回收的136份有效报告单中,127份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中57份报告单检出“胆红素”,42份报告单检出“白细胞”,28份报告单检出“红细胞”。
% B" V% r8 P1 G人们经过认真细致地反复验证,终于揭开了一个“科学障眼法”制造的“茶水发炎事件”的真相,如果见了科学仪器报告的结果就作为证据,就“铁证如山”地断定患者的病情,有的时候就会被“科学愚弄”。人们不能一听科学仪器,就顶礼膜拜,甘心做“科学傻子”。
2 S# j7 F8 L" ~, B  g/ \同样损害科学清誉,与科学傻子一同出现的,就是“科学骗子”。2008年的“三鹿牛奶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由于安徽阜阳“大头娃娃”是喝了不含蛋白质的牛奶造成的,国家就出台了一项措施,要检测奶粉的含蛋量。可是含蛋量检测的科学方法,让科学骗子利用了,害了不少儿童,也打垮了一家民族明星企业。8 R5 o( w; U! \5 @1 G
2008年9月国家查出三鹿集团和其他20多家企业,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之中混入三聚氰胺,使儿童赖以生存的牛奶变成了“毒牛奶”,让很多儿童发生肾结石和肾损害。人们普遍谴责刻意掺杂使假的犯罪分子,然而对于科学技术在整个事件之中扮演的特殊角色,却很少有人注意到。
/ F- L+ h0 a5 z3 A我们习惯了“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说法,对于科学技术被不怀好意的“科学骗子”所利用,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却很少了解。
& ^8 T$ Q7 l) B1 N3 M“科学骗子”为何要在牛奶之中,添加三聚氰胺呢?原来是为了把原奶加水,把稀释之后蛋白含量不足的问题遮盖过去,而掺杂使假,谋取不正当的利益,欺骗群众,长期食用这样的奶粉,不仅会损害肾脏,也可以造成“大头娃娃”。& s3 F" s/ H7 F% G: _, ~" u
食品的营养价值,主要由其中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来决定。由于直接测量食物之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困难,因此,人们普遍采用“凯氏定氮法”来进行检验,也就是通过测“含氮量”来估算蛋白质含量。这也是还原论指导下的“科学方法”,用其中的关键因素代表整体,而不是真正的整体检验。由此,就像“茶水发炎事件”那样,龙井茶水竟然被几十家三甲等医院的化验室,煞有介事地检查出来“泌尿系炎症”;有的竟然据此报告单,开出来几千元的药费。# `" w- c" t! r6 ]! N% Z
这是“科学的障眼法”在捉弄人们,以分析还原的方法说明整体状况,往往就会闹出这样的笑话。& x( u' L* e6 Z- b& z4 D4 D0 W
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其含氮量一般不超过30%,而三聚氰胺的分子式含氮量为66%左右。因此,添加三聚氰胺会使得食品的蛋白质测试含量偏高,从而使劣质食品通过食品检验机构的测试。有人估算,在植物蛋白粉和饲料中使测试蛋白质含量增加一个百分点,用三聚氰胺的花费只有真实蛋白原料的1/5。三聚氰胺作为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没有什么气味和味道,掺杂后不易被发现。由于食品和饲料工业蛋白质含量测试方法的缺陷,三聚氰胺也常被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因此三聚氰胺也被人称为“蛋白精”。
9 T* ?  j# m/ w6 e三聚氰胺是李比希于1834年合成的化工产品,现在常用尿素作原料进行人工合成。它有着广泛的工业用途,可以作阻燃剂、减水剂、甲醛清洁剂等。它的树脂硬度比脲醛树脂高,不易燃,耐水、耐热、耐老化、耐电弧、耐化学腐蚀、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光泽度和机械强度,广泛运用于木材、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而不能用于食品之中。
  ~7 Z) o/ ^" K3 ~尽管“科学骗子”明知三聚氰胺不能用于食品之中,然而利益的驱使让他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儿童没有母乳,或者母乳不足,需要添加牛奶,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幸了,不成想他们柔弱身体赖以生存的“婴幼儿配方奶”里竟然暗藏杀手。
5 K" ]/ t% a& N/ f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进入胃肠道之中,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首先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进一步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一酰胺,最后生成三聚氰酸,成了毒害肾脏的物质。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7 y$ n" z4 _- d$ |- V
目前已经知道,转基因大豆之中,缺乏对人体有益的大豆异黄酮;各种蔬菜、水果之中,常见农药、生长素、化肥超标的报道;不少肉制品之中,瘦肉精、激素含量也时常见到“超标”的现象;毒大米、增白馒头也被媒体多次披露。这种以“高科技”造假的“科学骗子”,正在威胁人民大众的饮食安全问题,应对的形势也日益严峻起来。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是,食品的不安全,环境灾难,往往都是科学骗子打着“科技产品”惹得祸。5 J! Y. m' ]3 o: \0 n
我们应该打击的是那些利用科学名义行骗的犯罪分子,而不能把科学本身一同株连进去。方舟子却不分青红皂白,把以中医的名义行骗的行为都归到受害者中医身上,借机把整个中医界称做骗子。7 A) T- _* |" I; r, d
古人所赖以生存的洁净的水源,清新的空气,安静的环境,正远离我们而去。如果不用中医学所总结的养生之道善待生命,而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逆于生乐”,那么我们要应对的事情,无论是突发的,还是逐渐积累的,就会越来越多。0 I. m* m7 a6 g
; ]' L. S$ Z: u1 m
不要以“伪科学”清君侧

点评

不要以“伪科学”清君侧 方舟子在2006年10月28日的《经济观察报》上发表文章“为什么说中医不是科学”,文章说“1955年成立的中医研究院在去年11月改名为中医科学研究院,特地加了‘科学’两个字,据称这表明结束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6 08:47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2-6 08:47:34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2-6 08:46
+ Z' C3 R/ ?: p4 s  u( G% q不能自诩为科学代言人
8 a1 g) H% F! T  X$ ?  s& ^6 b2 N0 k0 P
方舟子首先一口咬定,科学诞生在西方,与中国无缘,中医因此也就不属于科学。他 ...
( M) I7 W, v( v
不要以“伪科学”清君侧
9 O1 V+ F: X9 u" `- Q9 U方舟子在2006年10月28日的《经济观察报》上发表文章“为什么说中医不是科学”,文章说“1955年成立的中医研究院在去年11月改名为中医科学研究院,特地加了‘科学’两个字,据称这表明结束了多年来中医是否是科学的争论。如果靠这种文字游戏就能结束争论那就太省事了。美国的神创论者成立了‘神创科学研究所’,但是生物学界仍然不认神创论是科学。同样,美国生物医学界虽然对中医的某些疗法(例如针灸)是否有效有争论,但是对中医是否是科学却是没有争论的:不是科学。例如,美国国家卫生院和美国医学会都把中医和其他乱七八糟的民间医术一起归为‘另类医学’,不属于医学科学。著名的反伪科学组织‘对声称超自然现象的科学调查委员会’(CSICOP)则干脆认为中医是玄学、巫术、伪科学。中医支持者在面对批评时常见的一个反弹是批评者不懂中医,似乎只有中医从业者才有批评中医的资格。按这个逻辑,我们也可以说只有算命先生、风水‘大师’、星相师才有批评算命、风水、星相的资格了。要批评某一种学说是否科学,无需演一出‘敌营18年’再反戈一击,甚至无需了解它的细节,只要根据通用的科学标准对其思想和方法加以衡量即可。尤其是在有现代医学可做为对照的情况下,只要具有现代医学知识,要判断中医的非科学性就更为容易。如果用科学哲学中一些被广泛接受的检验标准,例如逻辑的自恰性、可检验性、可证伪性、可测量性等,对中医进行一番分析,我想不难认定中医不是科学。我不想在此做这种枯燥的‘科学是什么’的理论分析,而只想从另一个角度,反过来从‘科学不是什么’说明为什么中医不是科学。”5 s7 _; _. S. X% D9 [
我们认为,中医是保障人们健康、诊治疾病的行业,它是否属于科学其实并不很重要,因为科学是是什么本身还没有搞清楚,有广义狭义的区别,有简单与复杂性的不同,有现在与未来的差异。一般说来,科学是研究为什么的,很多“为什么”的解释,也就是科学道理,经常处于否定之否定的不断变化之中。医学的根本目的是安全有效地解决疾病的治疗问题,是增强人民体质,保持健康体魄,这些问题中医学在历史上有了很丰富的历史经验,也有很多经验教训。- z2 N  ~2 s' X6 V, B
中医学的安全有效性,就像中华饮食的不同烹饪方法,追求的是色香味,当然“冒死吃河豚”是有危险的。至于它的安全性问题,早就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基本解决了。几千年之前,古人利用微生物原理酿造出了白酒,但是并不主张酗酒,也对化学制剂的醋和糖,有过很多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为什么鲁菜要这样配,粤菜要那样的火候?为什么一样材料,搭配却不一样?什么温度、多长时间的加工方式?等等,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但是并没有“科学”地研究含有多少维生素,因为那是另外一个问题,那不是鲁菜、粤菜师傅要解决的问题。假如,有所谓“科学”营养学家,以科学为招牌,非要鲁菜、粤菜的师傅们拿出“科学数据”来,加以说明、证明自己的做法“最科学”,才是合法的,不然的话,就说他们这样做了食物出售,就是“有意无意”地坑骗顾客。然后,再煞有介事地拿着科学仪器进行化验,说其中的某一成分是致癌的,某一成分是可以引起肾损害的,某一成分是对肝脏不利的!然后,“以科学的名义”宣布:“你们不去除这些成分就是伪科学、危害科学、危害大众生命健康!”/ G- v, {( P# [
面对这样的“科学”营养师的指责,大家是否都去吃肯德基?吃麦当劳?去药房里吃西药片?因为,据说他们的做法“最规范”、“最标准”,也“最科学”,或者如某些人宣扬的“最符合科学”。难道我们的生活果真要进入“纯净化学药片”充饥的时代了吗?. G( m; I! a, G
如果我们的鲁菜、粤菜的师傅们说,尽管我们说不出你要的大道理,但是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反复试验、反复验证过的,我们的祖先都说这样做好吃、好看、有营养。难道这就是“不科学”的行为,或者是宣扬“伪科学”?因为饮食也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科学”难道不管这样的大事?2 o8 k# i& d5 @: L) l+ L
方舟子说:“科学讲究创新,绝不崇古。因此在科学中不存在人人必读、必信的经典。现代医学的学生除非是本人对医学史感兴趣,否则没有人会去研读希波克拉底、盖伦、维苏里、哈维等等历代医学大家的著作,不熟悉经典著作丝毫也不影响他们行医。现代医学的论文也没有人会把前贤语录当论据,靠引经据典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中医则不然,《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代文献是中医学生必读、必背、必信的至高无上的经典,是他们诊断、处方的依据,中医的论文往往只是对这些经典的阐明、验证。所以,中医更像是一种人文学,而不是科学。”8 {0 \, J* ~& e& ?5 l# \- N( i% H
方舟子说的不错,西医的许多经典都过时了,没有人再感兴趣了,用这些经典指导临床就会出笑话,所以不会有西医学生去问津了。但是,西医学的基本方法没有变,无论什么时候也必须学盖伦创立的解剖学,必须在解剖的基础上研究功能。盖伦命名的骨头,方舟子改不了,“后方舟子”也改不了。哈维说的循环,伽利略的显微镜,威尔啸的细胞学说,霍夫曼的细菌理论,那一个西医也必须学,不学习这些知识就成不了西医。科学创新是有基础的,必须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当然,中医学对于前人知识的依赖更大,这就像一颗大树、一条河流一样,不能断绝本源。
" G8 u& _- \6 H; `, K3 I* u5 o中医的“《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代文献是中医学生必读、必背、必信的至高无上的经典,是他们诊断、处方的依据,中医的论文往往只是对这些经典的阐明、验证”,这是由于这些中医经典具有很高的普适性,运用这些经典,就能解决临床问题,就可以在西医没有治疗办法的时候,找到办法,甚至解决西医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SARS的“疑似”阶段,临床上没有找到病灶、病菌,没有药敏试验证据的时候,进行西医药的攻击治疗,就是盲目的“以药试病”,因为目标不明确,可攻击的靶点不清楚,所以是“不科学”的做法,尽管临床上这种“不科学”的做法很普遍。中医则不然,中医治疗依据的是“病人的反应性”,也就是方舟子看不明白的“证候”,他坚决不承认的“辨证论治”。方舟子以为,只要你们中医说不出什么是“证候的物质基础”,你们就不能使用证候的概念,否则就是虚无缥缈的玄学,就是不科学。
; \# `. S" E& c7 s2 F4 A, j7 i方舟子说:“科学研究的是普适的自然规律,它没有国界,不具有民族、文化属性。虽然现代科学是在西方发展出来的,但是早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也融入了东西方各国科学家的贡献。没有一门科学学科是只有某个民族才有而其他民族不予接受的,也没有一门科学学科是只有某个文化背景的人才能理解而其他文化背景的人无法掌握的。中国人并不需要先去学习西方文化才能掌握现代医学,就是因为现代医学是一门不具有民族、文化属性的科学。所以,把中医当成中国特有的科学,把中医的科学地位不受西方科学界的认可归咎于西方人不了解中国文化,那是很荒唐的。”
" A5 q, N* _: C+ {+ H在方舟子的潜意识里,中医只在中国生存着,只要一出国界,就找不到中医了;说中医的学术语言,外国人也不懂,外国人永远理解不了中医理论。其实,这都是毫无根据的指责。中医在改革开放之前就走出了国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后,针灸、针刺麻醉就掀起了一股中医热。改革开放之后,来自国外学习中医的留学生,是非常之多的,遍及一百多个国家,中医的诊所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很多出国的西医,往往那要先学习一些针灸之类的中医知识,以便交流或者有利于在国外谋生。那些只懂西医知识,看不起中医学问的西医,在国外大受其苦,完全不被当作一个医生看待,远没有中医医生那样可以“落地生根”,一展宏图,尽早过上好生活。近些年在美国申请考针灸执照的许多考生里,绝大多数是美国白人,而不是华裔中国人。5 |: B: d/ o; g" {, J# U: l7 }# W0 S
方舟子说:“科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各个学科都相互联系、统一在一起,不存在一个与其他学科都无联系、甚至相互冲突的独立科学学科。现代医学建立在生物学基础之上,而生物学又建立在物理、化学的基础之上。但是中医不仅在整体上(而不仅仅是个别细节)与现代医学不兼容,也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不兼容,它对抗的不仅仅是现代医学,而是整个现代科学体系。这样的东西,可以是与科学无关的哲学、玄学或别的什么东西,但是不可能是科学。”; P- U+ B0 M; D4 u/ x, w( k6 g
方舟子这个批评也没有说对。6 j- }+ B; g' n4 j
中医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绝对不是无缘的,更不是互相冲突、对抗的。中医的针灸所用的材料是金属,扎针要靠物理学的力来推动,针刺的部位要避免重要解剖脏器;中医所用的中药,经过煎煮,会分解出许多化学成分;不加煎煮,经过萃取,或者酒精提取,也可以找到许多化学成分,而且是非常丰富的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往往让化学家们十分头痛,不知道为什么中药的化学成分这么多,更无法一个一个地控制其含量,调节其比例,更无法预测各个化学成分之间,会在煎煮的时候相互作用,会产生多少新物质?显然,不是中医不需要物理化学,而是现在的物理化学太幼稚,根本无法解释中医的所以然。
; t; k( |' Q: U$ ~8 z5 d难道因为你方舟子看不懂魔术,就要判魔术师“无中生有”?变魔术的人、学魔术的人都属于“伪科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方舟子也未必看得懂,爱因斯坦在方舟子对面坐着,也极有可能会被当作“伪科学家”。' g; ]+ j, f0 A! X; c, o
方舟子说:“为中医辩护的一个常见理由是说它是一门经验科学,是几千年经验积累的结晶。虽然经验有时候含有科学因素,但是经验本身并不是科学,单凭经验而不按科学方法加以研究是不可能归纳出科学理论的,所以‘经验科学’说法本身就不科学。历史是否悠久也与一门学科是否科学无关。有的科学学科(例如现代医学)的历史非常短暂,而有的非科学学科(例如算命、巫术、星相)的历史甚至比中医更悠久。事实上,中医主流历来是看不起经验的,鄙视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民间偏方、验方。中医理论基本上并非经验的积累,而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玄学基础上的臆想,并根据这套臆想来诊断、处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认为是中医药经验的集大成,充斥其中的却是天人感应的谬论,例如它声称夫妻各饮一杯立春雨水后同房,治疗不孕症有‘神效’,这显然不是什么经验积累,而是因为‘取其资始发育万物之义也’。中医之所以相信虎骨、虎鞭、熊胆、犀角是良药,是因为这些动物凶猛、强壮引起的联想,所谓取象比类,类似感应巫术。水蛭会吸血,中医就让为把它晒干了入药能够活血化瘀,蚯蚓(地龙)在土壤里钻来钻去,中医就认为它晒干了入药能够通络利尿,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以生物的习性附会其死物的药效,这显然不是经验结晶,而是变相的感应巫术。”
$ A% n' |0 z/ A: X% t5 w; h2 m: z科学不等于经验,但是科学绝不排斥经验,把经验与科学对立起来很危险。朱良春先生说:“所谓经验,就是把别人说的东西,拿来经过自己验证,是有效的,然后变成自己的认识,这才是经验。经验也就是经过验证的知识。”中医的很多经验,就是这样形成的,也是这样传承下来的,有什么不好呢?而很多据说是很科学的药品,却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有的要了患者的性命,这值得自豪吗?河北医科大学李恩教授介绍说,敌敌畏的发明,曾经获了诺贝尔奖,但是日后发现这个“科学成果”,严重地危害生态环境,所以虽然全球严令禁止再生产敌敌畏,但是被破坏的生态何时得以恢复,还是难以预料的。《本草纲目》所说的方法固然有一定局限性,但是既不会给患者造成医源性疾病,也有利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念,有利于自组织能力的恢复。中医使用虎骨、熊胆、犀角,绝对不像方舟子所说的是为了强壮、凶猛,更不是出于“巫术”的猜测,而是有大量临床依据的用药经验。当然,这些强壮、勇猛的动物,因为机械文明、批量掠夺的原因,迅速减少数量,甚至逐渐接近灭绝的危险,需要人们保护。中医药界完全遵循这一宗旨,积极寻找替代品,培养家养、驯养动物,以便治病救人,这就是与时俱进。靠水蛭(蚂蝗)吸血,曾经盛行于西方,西医比中医用得多,曾经是四体液学说治疗疾病的支柱疗法,中医现在还在使用这些动物药,完全是基于临床需要,而不是什么“巫术感应”,只不过在方舟子看来中医所有的方法,都可以归为巫术之中。/ \7 ~6 w) J2 P. `' o
方舟子说:“没有科学的指导,宝贵的经验也很容易走偏。以抗疟良药青蒿素为例,它的研发是受到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疟验方的启发:‘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显然是一个验方,与中医的辨证论治、复方配伍的理论无关。后来的中医医书例如《本草纲目》虽然都有青蒿可截疟的记载,但是现代研究表明中医所说的那种芳香可食用的青蒿(香蒿)并不能治疟疾,青蒿素是从中医并不认为能截疟、辛臭不可食用的另一种植物臭蒿(黄花蒿)提取出来的。我们只能推测葛洪说的青蒿指的是臭蒿,被后来的中医家搞混了,所以现在往往就把臭蒿改叫青蒿了。”
* S' w& i5 Q: g$ Q方舟子的指责是没有道理的,中医的独特贡献,在他的眼里不仅无功,反而有过,他经常这样看问题,也经常用这样的观点评论中医。谁说过黄花蒿是臭蒿,不可用呢?黄花蒿的叶不是青的吗?葛洪的记载,中医一直在用,而且“绞取汁”的煎服法也必须遵循,才可以“效专力宏”,单方一味而有效。否则入了煎剂,单靠青蒿就不灵了,必须多种中药配伍起来,而且治疗的机理,也从专门抑制疟原虫,改变为针对机体反应性。中医针灸可以截虐,解放大西南的时候曾经大显神威,临床上也屡有报道,但其机理绝对不是用针灸刺杀疟原虫。
9 ^: f# j# l3 x) |& m方舟子说:“为中医辩护的另一个常见理由是说它有效。但是有效性并不等于科学性。科学固然会有效,有效的却未必是科学。中国人大约在明朝的时候已发现通过种人痘能够预防天花,这应该是一种经验结晶,而且也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中医却把天花当成是小儿先天就有的藏在命门中的‘胎毒’,而种痘是为了把胎毒引出来。甚至在更安全、更有效的牛痘术于19世纪初自西方传入中国后,中医家也要来个‘中西医结合’,对种痘后的反应进行辨证施治,认为是‘脾经毒甚,血热违和’。在今天看来这种与有效的经验相结合的理论当然是很可笑的。何况,中医治疗的有效性是很值得怀疑的。许多人之所以相信中医的疗效,是因为相信自己曾经被中医治好过,而中医家也在医案中津津乐道如何巧治某个患了疑难杂症的病人。不幸的是,患者的证言和医生的‘医案’并不被现代医学认为是疗效的证据。许多疾病都能自愈,在受到心理暗示时更是如此,患者的痊愈不一定是所接受的治疗导致的,因此某个患者被某个中医用某种疗法治好了病,并不能做为该中医医术高明、该疗法确实有效的证明。一种疗法、药物是否有效,是必须经过严格设计的临床试验才能确定的。现代医学是迟至上个世纪40年代才确立了这个原则,古人迷信名医医案本无可厚非。但时至今日,一些‘中医泰斗’仍然拒绝接受现代医学的临床检验标准,碰巧‘治好’了某个疑难杂症就大肆吹嘘,没治好的病例则只字不提,连把自己的亲人治死了也不知反省,这和江湖医生有什么区别?”9 Y; n% {  L0 ]! {  h* ?3 E! A5 C
我们奇怪的是,中医所有的好东西,到了方舟子的嘴里,都变了味儿,都成了可以毒死人的毒药,或者属于“可笑”的奇谈怪论。中医发明的人痘疫苗技术,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经过千百年的临床实践探索才发明出来的。在西方医学的思想体系里,很难会产生这样的学术成就,因为他们信奉的是隔离,是杜绝病人与健康人的直接接触,所以也就不可能把病人的疮痂,接种到健康人的身体上。所以这样的原始创新,一定会被“以毒攻毒”、“化毒为药”的中医创造出来,而不可能首先出现于西方。这个问题说来话长,可以参见笔者主编的《热病新论》,这本书2008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书中详细讨论了这个问题,这是中医学的“原始创新”,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其功甚伟”不容抹杀。
  N' m7 x2 D+ ~( G! y4 o: n中医治疗向来依靠心理作用,讲求医患和谐、密切配合,而且是“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其气不服。”中医决不把病人当作化学药品的实验场,不过分看重药物的作用。中医认为一切治疗措施,都是为了病人恢复正气,恢复阴阳平衡、脏腑和谐,医生只不过是一个辅助手段,绝对不是病人主宰。恰如扁鹊那样,他们师徒救活了虢太子,“天下尽以为扁鹊能够生死人(让死人复生)”,扁鹊却说:“越人(扁鹊的名字)非能生死人,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这才是中医的传统,是中医应该有的态度,假如有人败坏了这个传统,那是他个人的问题,不是中医学的问题。# l- ~* ^4 A# Z& P- T
中医非常注重病人精神在疾病治疗之中的重要作用,因为中医认为“人是形神一体之人”,精神与肉体不可分离。中医绝对要依靠病人的自主意识的紧密配合,而不会为了排除“心理作用”,把药物与心理疗法对立起来,不会“分解病人”,让他(她)再去心理科挂一个号,也绝不会对他说:“你的病,是精神科的范围,我们只管这个器官的毛病,不管精神。”中医一定会把病人的形体与精神,统筹一体结合起来加以兼顾,所谓“千方百计”,一切的措施包括心理暗示,都是为了患者的健康。中医是“一揽子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而不是让病人在各个专科之间转来转去,就像一个误入医学丛林的“迷路者”。
5 j/ z' K+ p7 c; v( J0 R方舟子说:“为中医辩护的人经常说,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实践证明了传统中医药学的确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这个诉诸民族感情的证据根本不值一驳。一个民族的繁衍生息并不需要靠医术来维持,这证明不了其医术的科学性。其他民族、甚至其他物种几千年来也都在繁衍生息。在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并不高于其他民族,在古代和近代都只有三十岁左右,现代中国人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到七十多岁完全拜现代医学之赐。事实上中医可能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反而有负面影响,本来可以自愈却因不当治疗或为了养生服用有毒的补药而过早死亡的中国人不知有多少。又如,历代中医都认为女性受孕时间为月经净后六日内,还胡说什么单日受孕为男,双日受孕为女,而那段时间恰恰是女性最不容易受孕的‘安全期’,如果古代中国人为追求多子多福真按中医的指导择日‘敦伦’,反而是无意中在搞计划生育了。”
! i2 B9 z& V6 o1 c+ p方舟子否定中医不遗余力,凡是能够陷害、栽赃的地方绝不会放过每一个机会。中华民族经历几千年摸索,有效预防和治疗了烈性传染病的危害,中医药对于SARS疫情控制、甲流防治、艾滋病救治的突出贡献,就是明证。当然,医学、医生在疫病流行之中的作用,或者全民族的人均寿命,主要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不完全是医学问题。古代有多少人,有经济能力,经常靠医药养生保健呢?毫无疑问,以中医药知识、方法作为寿亲养老的依靠,是广大民众和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选择,也是一个光荣传统。被毛泽东赞扬为“伟大宝库”的中医药,在方舟子眼里不仅“不值一提”,而且“莫须有”地认定“事实上中医可能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反而有负面影响,本来可以自愈却因不当治疗或为了养生服用有毒的补药而过早死亡的中国人不知有多少”;方舟子鼓吹“现代中国人平均寿命大幅度(由三十岁)提高到七十多岁完全拜现代医学之赐”,肆意抹杀和否定中医的历史贡献,放大、拔高西医药作用,挑拨中西医之间的关系。; ], @6 x5 ]+ G$ t' G; O" m: ~! Y
其实,人均寿命的提高,有现代西医的贡献,也有中医学作用。人类战胜传染病,靠的是预防接种和抗细菌、抗病毒药物。预防接种的免疫思想、免疫技术,源于中医学的原始创新,人痘疫苗技术是中医免疫思想哺育出来的科学成果,后来的牛痘疫苗疫苗是在中医人痘疫苗技术上的改良和再创新[ 见曹东义主编《热病新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细菌感染西药杀菌、抑菌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医药也有不俗的表现;抗病毒药研制很晚,中医治疗病毒性疾病流行,比如乙脑、流行出血热、甲肝合并乙肝、艾滋病、SARS等,都有独特的优势,是人类的财富,不容肆意歪曲和抹杀。人均寿命的提高,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关系,更与人们注重养生保健,提高抗病能力有关,这些方面中医药有大智慧,其作用不容低估。
& b' j6 p3 [. u$ w6 \中医与西医在历史上,都有过对于生育问题的错误观点,这并不奇怪,西方古代在人体生育问题上的各种猜想,也有许多荒谬的成分。奇怪的是,有的人借此千方百计地打压中医。中华民族人口众多尽管原因很多,中医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个历史事实不容否定,至今依靠中医“先调经,后种子安胎”而获得生育的人,也大有人在,这也绝对不是“完全拜现代医学之赐”。按照方舟子“敦伦”的说法,就不能解释他为什么降生在中国的大地上。因为他的父母绝不是因为认识到“中医属于伪科学”,就“完全拜现代医学之赐”地“敦伦”,才有了方舟子的降生。任意贬低或者抬高一种医学的作用,都是不正确的做法,也是不符合科学精神的。
; U: I9 Z6 [# y  W* X1 A方舟子辩解说:“否定中医是科学,并不是在全盘否定中医。中医理论没有科学价值,但是可以有人文价值,中医的某些经验疗法(特别是偏方、验方)也可能有其实用价值,值得现代医学去挖掘。所以对中医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废医验药’,抛弃不科学的中医理论,在现代医学的指导下检验中医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 }/ x& Q. j* A$ x! A方舟子竭尽全力批判中医,歪曲、否定中医的真实目的暴露出来了,他之所以丑化、摸黑中医,就是要推行“废医”的主张,动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里决定的发展传统医药的根本大法,把党和国家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取消,把一个高尚而合法的中医职业消灭。这就是他的目的,为此他不遗余力攻击中医,添油加醋地夸大中医的缺点,颠倒黑白地抹杀中医的成就,混淆视听地丑化中医形象。方舟子鼓吹的“废医验药”的危害性,下一节我们还要展开论述。
8 D! S% b6 o2 J0 y方舟子说:“我们也不必因为中医不科学而妄自菲薄。毕竟,在现代医学兴起之前,各国、各民族的医术(包括西医)也都不科学,并不比中医好多少,甚至更糟糕。有人声称中医是‘超科学’、‘人体科学’,未来科学的发展会证明其正确性云云,这和那些‘算命先生’、‘风水大师’宣称算命、风水是超越现代科学的‘预测科学’、‘环境科学’并无不同,不过是一厢情愿。现代医学接受中医的某个疗法是可能的,接受中医理论则完全不可能。我们没有理由相信古人的智慧能够超越现代科学。科学是向前发展的,不可能重归蒙昧。天文学不会重归占星术,化学不会重归炼金术,生物学不会重归神创论,同样,医学科学也不会重归玄学、原始医术。能否超出朴素的民族感情科学地看待中医,是检验一个中国人的科学理性素养的试金石。”
- i, y$ ~6 |4 N4 w; p/ m方舟子说对了一点,科学是发展的。科学的阵营越来越壮大,绝不会停止在简单物理化学的范围里裹足不前,未来的科学一定会超越当代的科学,“人体科学”也不是“完全拜现代医学之赐”就已经完结了的。“算命先生”、“风水大师”也不是方舟子所能理解的。《易经》肯定与算命有联系,风水大师也一定要用阴阳学说,我们必须历史而客观地评价这种社会现象。古人靠《易经》预测战争、灾祸的应对方式,就是向不可知论、神命论的挑战,屈原《卜居》也不是迷信行为。相反,如果帝王决策一件事情,就凭着脑子一热就决断,或者像方舟子这样想当然地发泄爱憎感情,那个世界将会比用《易经》预测、占卜,要混乱得多,无序得多。如果“激情杀人”的罪犯,在作案之前先去咨询“算命先生”,可能十有八九就不会走上犯罪道路。我国允许各种宗教自由存在,就是思想自由的一种体现。“风水先生”讲求的“天地人和谐”精神,也远比没有规划的乱建设好。当人们游览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的时候,肯定会被“风水先生”们设计的皇家陵园体现的天地人和谐精神所征服,这是一种美的创造,是体现中华文化文明的宝贵遗产。  C+ P8 ]" _2 S9 W- d
科学史上不乏“否定之否定”的先例,以新、旧论中西医不是方舟子的发明,已经被证明是不可取的历史陈迹。中医的历史悠久不是缺点,而是成熟的象征,也是具有广泛“普适性”的证明。SARS病毒第一次造访地球,中医药就有战胜它的利器,神舟飞船上天,中医药就可以预防太空病。中医并没有因为古老而被时代遗忘,而是在改革开放之前率先走出国门,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向世界各地。
* x- K" h4 Q3 W% [- M* B方舟子说:“既然中医理论体系不是一个科学体系,而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科学的医学理论体系,那么就应该废弃过时的、不科学的中医理论,而代之以现代医学理论。也就是说,不宜再在医疗中使用中医理论,也没有必要试图去证明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为其寻找科学基础——几十年的历史也已经证明,这种‘科学研究’只是在浪费中国宝贵的科研经费。但是,我们并不否定中医理论体系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把中医做为一种文化遗产进行研究。”
% k6 E$ ~" x- I“只要西医,废止中医”的观念,在方舟子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他扭扭捏捏、吞吞吐吐地说了一大篇,才抛出来这个伪装了很多“科学外衣”的炮弹。他说中医是否科学是假,以“伪科学”为武器、为打手,为“科学的医学”西医“清君侧”,才是他想要达到的目的。本来,经过百十年的认真识别,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医、西医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道路,中西医团结合作,共同构成我国卫生体制的“一体两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特色,也是中国自主创新,将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的一个领域。方舟子却处心积虑地要断其一翼,让中国只有西医,让中国人都吃西药。医药产品技术含量高,产业链很长,往往是中国人吃西药、用医疗器械的时候,西方的资本家在取得利润。方舟子这样做的背后,有没有西方资本的背景,我们不敢轻易下结论,但是他这样不遗余力地取消中医,西方资本家心中的畅快感,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方舟子的目的是不可能达到的,他的错误主张也是很不得人心的。) [! s+ V6 h! ~
发现一个生物蛋白、一个分子靶点,就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假如在西医之外另建一个医疗体系,可以提供世人更多的医疗保健的选择,而不是唯一选择一个体系,那该是多么伟大发明创造啊,其中蕴含着多少诺贝尔奖也未可知。我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候,多么需要中医药之类的原创科技体系啊,为什么念念不忘将其消灭呢?难道中医药时刻在危害中华民族的利益吗?绝对不是。
1 p% K. ]+ t: q" o% w' \( ]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之中,经常会有新知识取代旧知识的情况,这也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现象。如果一被“证伪”,就属于“伪科学”,那么整个一部科技史,就变成了“伪科学”的历史了。因为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其他的星体都围着地球这一宇宙中心旋转,这个学说被哥白尼的“日心说”所证伪、取代,现在看来,“日心说”也不正确,也被证伪了。整个宇宙都在膨胀,它的“中心”在哪里,现在还没有结论。我们不能据此宣布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哥白尼都是“伪科学家”,一部天文学的历史都是伪科学的历史。
$ a' o) b8 d- Z. l- u5 L" F科学探索经常会有失败,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充满了坎坷,比如2003年中国疾控中心(CDC)对于SARS病毒的认识,就是一个既艰辛,又曲折的过程。可以说是饱尝了失败的苦涩,却没有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 n0 w7 p1 V/ x
根据2003年4月7日的《健康报》记者郑灵巧所采写的“破译病因之谜”的文章报道,2003年1月中旬,中国CDC接到广东疫情报告,很快派出了专家组,会同当地专家,赴发病地区现场核实疫情。专家们发现,这是一种与以往非典型肺炎都不相同的传染病,其传染性强,潜伏期短,密切接触后突然发病。专家们从现场带回了血清标本,开始了病因排除的系列试验。2月8日春节刚过,中国CDC召开紧急会议,专题研究明显增加的非典型肺炎病例。9日,该中心专家组与卫生部领导再赴广东指导处理疫情。这次广东之行,专家们带回了两份非典型肺炎死亡病人的肺组织标本。为选择最佳研究方案,该中心多学科专家一同开会论证。2月15日下午,标本转到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首席科学家洪涛院士的实验室。拿到标本,洪涛和孙异临等助手彻夜工作,通过电子显微镜反复观看鉴别。2月18日,经对所拍摄的100多张电镜照片的仔细观察,洪涛惊呼:病人肺组织中存在大量的衣原体样颗粒!虽然病人肺组织中的衣原体样因子与已知的衣原体都不相同,可能是一种新的衣原体样因子!洪涛先生作为病毒专家,对于发现新的病毒具有更浓厚的兴趣。然而接下来的研究,闯入他们眼帘的,仍然是“衣原体样因子”。3月1日,他们将一名病人尸解肺、肾组织标本进行电镜观察与鉴别,从中见到大量典型衣原体样颗粒及其包涵体,而未见其他典型病原的形态。3月3日,对另一名病人尸解肺、心、肝、脾、肾组织标本作电镜观察与鉴别,在肺、肝、脾、肾组织标本中,再次见到大量典型衣原体样颗粒及其包涵体,又未见其他典型病原的形态。4日,用病人尸解脾组织标本与6份患者恢复期血清进行免疫荧光检测,5份血清标本阳性,并且大量而密集的荧光聚集在细胞浆,从血清学方面首次证明了病人组织中存在本次暴发的病原。: T; ?) n7 J; h1 `. A8 n- W
就这样辛苦的工作,却错过了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机会。尽管该所5个攻关组的科技人员全力倾注到病原的查找中。每天,他们都有一次研究进展信息交流与讨论会,由所长阮力主持,每天都要上报一份研究情况的书面报告。我们现在可以不避讳地说,科学家的辛苦是一回事,“科学结论”是否正确是另外一回事。刘畅在2003年5月23日的《中国青年报》上,刊出了“科学探索会有失败”的文章,记述洪涛院士回首衣原体与冠状病毒之争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判断失误。这是一篇发人深思的文章,它让人们以一种“平常心”来看待科学,因为“科学”的任务是探索,是发现未知,出现失败、错误的“科学结论”是经常会有的事情。
) I3 u* y% N( v+ J6 x在疫情如火的紧急时刻,在全国人民急切期待的眼神里,一大群顶尖的科学家,在科学的设计方案指导下,在最适宜搞科学研究的地方,用科学的仪器进行研究,用认真的科学态度分析,他们得出来的结论,应当叫什么结论呢?起码不是随意的、伪科学的,也决不是凭空的臆测、毫无根据的虚妄空谈,而只能是地地道道的“科学结论”! 人们用化学合成的方法,造出了7000多种化学药品,由于各种原因已经有6000种被淘汰了。这些被淘汰的化学药物,哪一个不是当初的科学成果呢?
: p  d2 u4 N) N* v, T2 O“科学不等于正确”,科学更不是绝对真理,不能把“科学”当成神,当成一种宗教来崇拜。“五·四”之后,科学这个“赛先生”与作为自由化身的“德先生”,在中国被当作神灵,一直被崇拜到如今。“科学”从一种手段、一种精神、一种知识体系,逐渐异化,成了无所不能、有求必应的菩萨;成了代表正确、代表真理的形容词。人们不允许“科学”出错误,一切的“科学实验”必须得出正确的结果,必须具有先进性、创新性、独特性,等等,在这种高期望值之下,在这种不现实的虚幻之中,促成了一桩桩的学术腐败,养成了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正应了“不是棒杀而是捧杀”、“举得越高,摔得越重” 的那句老话。这种不正确的“科学观”是十分有害的。相比之下,一切传统的文化、传统的科学都成了四旧的代名词,受到人们不公正的待遇。中医学,这个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仍然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中医学,还一再被许多人认为“不科学”!
7 z$ R3 M7 U+ ]" G" E  r如果科学是正确、先进的代名词,甚至可以等同于真理,哪科学怎么还需要发展?为什么科学还需要不断进步?正是中医介入SARS的治疗过程,才出现了小汤山人人服中药的局面,中医治疗的安全、有效,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肯定[ 曹东义主编:中医群英战SARS、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127-524页。]。/ _# |$ P, o. V( z2 V) \8 h+ E
人不能超越历史、不能避免时代的局限,也不能永远正确。一代伟人毛泽东、周恩来,他们就曾经说过中国将来也要走世界统一的拼音文字的道路。这是历史和技术的局限造成的。假如他们老人家活到现在,看到汉字在计算机里的输入速度远远超过英文,看到人类语言学家对于汉字的新认识,他们一定会为汉字的优秀结构、为我们的古人如此伟大的发明创造而骄傲!今天,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接受“走世界统一拼音文字的道路”的提法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他曾经不止一次说,假如后人认为他的工作“四六开”,有60%是正确的他就心满意足了。这既是谦虚,也是“科学精神”的体现。, x: i* r" q( C, @
中国科学院科技史研究所著名科学家宋正海研究员发起签名运动,为的是“不要让‘伪科学’一词成为灭亡传统文化的借口”,并恳请将“伪科学”一词剔除出《科普法》。此次恳请书的实名签名活动,是在2006年反中医思潮沉渣泛起之后发起的,在2006年11月14日于网上发布,到30日结束,仅半个月就有150位签名,其中绝大部分是高级职称(职务)的专家学者[ http://www.tdsrjz.org/20070203/2007020300.dochttp://www.wulou.cn/article/show.asp?id=83]。
* G. X9 x$ E0 b: j7 K宋正海先生指出:当前中华文化碰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不仅仅指发生了要取消中医的这场闹剧,而本质是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假借批判“伪科学”,实际打击的却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扎根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上具有挑战性的科技原创性成果和民间科学,妄图在中国实现全盘西化。更严重是这股势力内外呼应,气势汹汹,又掌握相当多的话语权,因而广大善良的人们茫然不知他们的根本目的,还以为他们真心干着反学术腐败的正义事业。国家兴旺,匹夫有责。在这种严峻的大形势下,仍有这么多志士仁人亮明身份站出来为弘扬中华文化,护卫民族精神家园而齐声呐喊,这体现了伟大的爱国精神,历史终会记住他们在国家陷入某种形式危亡时的疾呼。此次签名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希望更多关爱中华优秀文化,护卫民族精神家园的人士能团结起来,构筑起一条新的长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出新的贡献。
8 g2 ]3 o5 p$ A" i+ `+ D宋先生说,“伪科学”一词的产生经历了复杂的历史过程。原本含义很明确就是指:伪造科技成果或剽窃他人成果。它确切的名称是学术不端行为。然而时至今日(十几年间),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海外反华势力和国内某些学霸),原本他们背景不同、利益不同,现却殊途同归,假借批伪科学,打击的却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扎根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上的挑战性的科技原创性成果和民间科学,在科学界大搞“文字狱”。他们很多言行已经涉嫌人身迫害、名誉损害。而今更可恶的是他们将批“伪科学”的矛头集中指向汉字和中医:把汉字具有优越性的学术观点扣上“伪科学”的帽子;对中医搞出了一个取消中医的所谓万人(实为138人)大签名的哗众取宠闹剧,给国家主管部门施加压力。
( ]) o- y* f! C4 r6 z, H2 `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分分合合,人民倍受战乱之苦,其中更是经历了几次文化大浩劫,然而中华民族在磨难中却巍然屹立。她吸纳百家文化,有容乃大,更加熠熠生辉,其原由正是要归功于汉字和中医。汉字和中医正是传统文化最好依托,也是护卫中华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一个民族能不能长存,一个国家能否长久保持独立,完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传统文化;一个是基于文化之上的人民。两者缺一不可。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早已超越了学术争论,这让我们想起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华的《十条诫令》,其中提出对中国青少年进行“西化”和“分化”的具体要求,“要利用所有的资源,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等(见金鑫、徐晓萍,《中国问题报告:新世纪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71页。)。美国智囊库兰德公司提出对华战略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要分化中国,“使中国的意识形态西方化,从而失去与美国对抗的可能性”。 7 B9 O! P7 S% N7 [
勿以“废医验药”危害中医

点评

勿以“废医验药”危害中医 方舟子说:“医学首先应该是科学,即使不完全是科学,也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因此不科学的医学理论体系应该废弃。但是我们并非就因此要把中医药全盘否定。在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2-6 08:48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2-6 08:48:23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2-6 08:47/ s  }6 x2 v0 l. t6 [. ?! a1 g
不要以“伪科学”清君侧; u9 s0 e: `/ }( P: |
方舟子在2006年10月28日的《经济观察报》上发表文章“为什么说中医不是科学”, ...

! S3 M( M6 }- _勿以“废医验药”危害中医
9 Q" d7 C8 O( [0 X4 x, n" V方舟子说:“医学首先应该是科学,即使不完全是科学,也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因此不科学的医学理论体系应该废弃。但是我们并非就因此要把中医药全盘否定。在上千年的医疗实践中,中医可能会摸索出某些安全有效的药物和疗法,值得去挖掘。但是经验虽然有时有效,却也很有限,含有许多以讹传讹和谬误,因此应该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检验中药和其他中医疗法是否安全和有效。只有走‘废医验药’的道路,中医中的某些合理成分才会融入现代医学之中,变成现代医学的一部分,中医的贡献才会得到认可和保存。”& L$ {' p* J& S- I3 l
方舟子主张“废医验药”的目的,不在于“验药”,而是在于“废医”;它的危害也正是“废医”,而不是“验药”。因为,“验药”的工作,一百年以来一直在做,有很多成就,也有很多无奈和挫折。当然“验药”的途径不止一条,尽管中药化学分析、提纯、验证取得了很多成就,也产生了麻黄素、黄连素、葛根素、丹参酮、川芎嗪、青蒿素、联苯双脂等许多有关的新药,但是更多的“验药”,是对于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验证,其中的成就非常之多,可以说俯拾皆是、指不胜屈。毛泽东主席看到这些成果,高兴地指出,中华民族要对世界有重大的贡献,我看中医药就是其中的一项。并且把“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的批示,写到中央文件里,发在《人民日报》的社论里,让各级党委重视中医药的整理提高,再三嘱咐“这是一件大事,不可等闲视之。”
/ N4 d1 {) E& @( z+ P-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对于中医药毫无研究,对于中医药成就视而不见的方舟子,竟然由此得出了“废医”的结论,他的主张的确是非常有害的,严重地干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澄清他借科学之名,危害科学之实的错误言行,更要看清他试图危害中医药事业的不良用心,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其肆意传播泛滥于民间。3 _& F. L& w5 v
方舟子说:“‘废医验药’的主张要比历史上有人提出过的‘废医存药’的主张更准确,因为‘存药’的提法会让人误以为凡是中药、传统疗法都可以不经验证地加以保留、使用。历史上虽然没有人明确地提出‘废医验药’的主张,但是有类似的思想,例如出身中医世家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在解释自己为何不信中医时,即指出是因为‘中医有见效之药,无可通之理’(《陈寅恪集·寒柳堂集·寒柳堂记梦未定稿·吾家先世中医之学》)。顺便指出,陈寅恪被誉为‘中国文化的守护神’,因此不要以为不信中医、主张‘废医验药’就是在反对中国文化。”
! K0 a/ H1 l8 V- y方舟子为推行“废医验药”的错误主张,费尽心机,也牵扯出来很多无辜的人,陈寅恪先生就是一个。他这样东拉西扯,把战火烧到古今、四方,迫使我们不得不在后边一章里进一步深入分析,以便指出其谬误所在。
! [3 _6 B) i; |$ `& c5 `历史上的确有过“废医存药”的错误主张,追根溯源可能要追到俞樾的《废医论》那里去。俞樾先生因为家人屡屡因病而死,愤而提出“医虚、药虚”,要“废医废药”。后来,他发觉自己的主张有错误,就用实际行动纠正自己的失误,经常赠药、舍药,有时也为人们开方治病。梁启超、严复、胡适、鲁迅、傅斯年、丁文江等文化名流,由于受当时机械唯物论和“西方文化先进论”的影响,都有过不当批评中医的错误言行,这是那个时代的通病,不是哪一个人的具体责任。毕竟那是“中国人趴在地上看世界的时代”,不值得把他们的错误观点做依据,更不应该别有用心地放大他们的时代局限性,利用他们的错误为自己的眼下利益作根据。如果想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请参阅下一章的内容,当然笔者2010年5月在中国中医出版社推出的《中医近现代史话》,对此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评说。
. O: W* z5 h' v, {方舟子说:“‘废医验药’的主张也符合国际生物医学界的主流观点。一些国际、国外权威机构,例如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家卫生院(NIH)、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等,近年来都开始关注对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的研究、利用,但是又都强调这类研究、利用必须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进行。例如,2004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布的新政策允许草药制剂用于临床时,可以不必知道其具体化学成分和药理,但是必须经过临床试验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第一种草药制剂(用绿茶提取物制成的药膏Veregen)在2006年获得FDA批准。”/ f. k9 @  c& o* U' K7 W7 M
方舟子的这个主张是错误的,也是自相矛盾的。尽管一百年来,科学界、化学界、医学界“都强调这类研究、利用必须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进行”,但是,“现代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是“还原论”指导下的方法,是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这样的方法无法解释中医药的有效与无效,更无法指导中医使用中药,所以是行不通的一条死路。因此,才有了“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家卫生院(NIH)、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等,近年来都开始关注对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的研究、利用”,并且他们也知道“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还很幼稚,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所以就进行“让步”,提出来“可以不必知道其具体化学成分和药理”。
2 [& b0 R. D9 @# R0 C! y试想,如果“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很容易就知道了中药的“具体化学成分和药理”,他们会让步吗?绝对不会。  x; ~- ~7 K2 |* I. B
“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何可以很轻松地指导西药开发,却对中药“无能为力”呢?这与方法论有关。& z) A# q- ?) j& Y' G, _+ I6 O( m: Y
一定的方法论,指导一定的研究方法;一定的研究方法,解决一定的具体问题。定性定量的分析化学是研究西药的金标准,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西药都是单一化学成分的药物,每一位西药的分子结构、化学基团、活性物质都是结构清楚的化学物质,它们如何被人体吸收,在体内如何代谢,如何分布,半衰期多长,致死量多大,如何被人体分解、结合、排泄等,其“技术路线”都很清晰,这是西药的长处。但是,这是很不够的。
& ?& K( r' L) f% F首先,世界上没有绝对纯洁的单质药物。我们看到各种“化学纯”、“分析纯”的试剂,几乎都是“混合物”,除了主要成分占绝大多数之外,还含有几十种微量的其他化学物质,而不是“只此一种,别无他物”的“单质”。“金无足赤”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并不是形容词。所谓的纯洁,是相比较而言,很难达到单质的境界。* c0 {2 G$ Q+ e/ V* N) o1 C
理论上应该做的事情,现实生产过程未必能够做到。我们知道青霉素过敏曾经让很多人丧失了生命,因此发明了过敏试验加以补救。然而临床上很多人,在做过敏试验的时候是阴性的,但是治疗的过程之中却发生了过敏。也有的人,对于这个厂家生产的某一批青霉素可以接受,而同一个厂家、同一拨工人、按照同一个标准生产的、不同批次的青霉素却会发生过敏。因此,临床上只要在使用青霉素的过程之中更换药品的批次,就必须重新做皮试。也就是说,两个批次的青霉素会有物质组成上的不同。到底有多少不同?颇难说清,因为各种检测,都是检测主要成分含量达到了“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却不能让两个批次的青霉素完全一样,否则就用不着再做皮试了。也就说,尽管同一个车间的同一批工人,按照同样的GMP标准生产同一种西药,也无法使两个批次的青霉素完全一样。这就是客观世界的复杂性。& w; U; l: R) v' m, }5 C$ R
中药成分的复杂性人所共知。尽管中医也强调地道药材的重要性,但是并不绝对地强调“丝毫不差”,中医用药有很大的“灵活性”,有的人甚至因此诟病中医“随意性极强”。
* r! P' ~4 E& J) ?1 W, x2 @即使是一种中药,其化学成分也要几十种以上。而且相同名称的一味中药,从用药植物的不同品种差异,到成色含量的影响,到不同收获季节、产地、加工炮制、调剂司药的准确性、煎煮时间的控制、文火武火的差异、不同配伍的影响等等,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存在难以控制的变数。中医药治疗疾病依靠病人的自组织能力,不是把病人当作化学反应的“试验台”,不是药物与人体“直接反应”。其实,西药对人体的影响也是这样的必须依靠人体的自组织能力,只不过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使人误以为药物把人体内的细菌全部消灭就是治病的真谛;误以为化学药物无所不能,人体只要接受化学药物的治疗,就会治愈所有的疾病。这是严重低估人体自组织能力的表现,也是盲目夸大化学药物作用,误导患者、制造医患关系矛盾的重要原因。后面我们要在“疾病复杂,医学幼稚”一章里,进行深入分析,破除人们盲目崇拜化学药物的“现代迷信”。5 L  |: }$ f4 [! o4 d! y2 j. ]* {
用化学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无法确定一碗汤药里的每一种化学成分的组成,更无法准确说清楚其含量,至于不同化学成分之间的比例,就更难说清楚了。也就说,按照分析化学的单一组成理论,中药都是不合格的药品,几乎等于垃圾。所谓的植物药研究,就是从这许多成分里抽取单质,看看哪一种单质“可能有效”。9 _$ w. W& H" Y+ G7 J
西药走的是单一化学成分的“靶点”用药的“技术路线”,中药的技术路线却是“群体组合效应”。西药研究就像研究一个球星的进球技术动作,突出的是一个技术要素;而中药的研究是整个球队的有机配合,讲求的是群体配合的整体战略。
) O+ B# N7 W/ A# I/ X西药讲求一对一的靶点,中药讲求药物与人体的互动配合。西药抗菌、杀病毒、阻断受体、激活受体、补充营养物质,都必须落到具体的物质结构上。中药针对的是人体的证候,是人体在疾病过程之中所出现的整体反应性,也就是“辨证论治”。西药的出发点是拯救机体,中药的出发点是促使机体自我调节能力的恢复。
+ p2 ~( W( N" w4 d4 `, ^  q" `中药发挥作用,不是医生开出处方就完成了。实际上司药抓药的过程,煎药人员煎药的过程,都是“制造药物”的后续过程,这期间要去掉“药渣”,中药饮片的绝大部分物质要被去掉,就像喝茶扔掉剩余的茶叶那样,中药饮片扔掉的比保留的物质多。当然,煎煮出来的汤药之中,很可能产生了中药饮片里所没有的新成分。到此也没有完全完成药物的最后环节,病人少喝一口,多喝一口中药汤,其在体内的化学过程就会不一样,这与病人服用西药的“整齐划一”,防止“质量偏倚”是不一样的。喝到体内的许多化学成分,有的被吸收进血液,有的在肠道继续分解,然后再吸收,也有的既不分解,也不合成,更不吸收,只是在肠道里做了一次体内旅行。
* v6 r8 c1 ?" B& e% @1 N) @! F值得提出的是药物在“体内旅行”一趟,也不一定没有作用。因为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整体,肠道里有许多寄生的、共生的微生物,每一种化学物质的短期、中期、长期存在,都改变了其生存环境,就如同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一样,催化剂本身不发生反应,却能影响其他化学物质的反应过程。; G9 C. {, |4 }( ]* N# d( i7 h9 ]
还有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就是人体是分层次的,表征生命健康的指标非常多,一个一个分别检查,可能“只见树木,难见森林”。比如,一个老年慢性病患者,从头到脚检查一遍,在各个专家诊室里走一趟,就会检查出来许多毛病,甚至从头到脚全有不正常的检查结果。各位专家都很有“科学依据”地开出来几种药物,但是把各位专家开的药物加在一起,就是一个不堪忍受的数量,全都吃下去就会中毒死亡;全不吃,看专家的意义就约等于零;任意吃药,看专家的意义也约等于零。这是西医受还原论指导的方法论错误所导致的,不是哪一个专家的责任。
/ Z  A0 O5 {$ L! B- ^# k主张“一药一针管”的西药用药标准,在肚子里开西药铺,让病人照单吃许多相互之间难以协调作用的药物,是西医难于克服的方法论缺陷。中药尽管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中医使用中药的指导思想却是“一揽子解决”方案,并且是针对病人的整体反应性,而不是特意地针对某一靶点。% P1 @  v1 d3 f2 w1 f
“一揽子解决”的中药,不仅针对病证的痛苦,而且必须兼顾人体的“升降出入”,兼顾一切表征生命的各项指标,比如病人的吃喝拉撒睡、气力精神心情、天气冷热晴湿,这些治疗思想在讲求靶点的西医看来,简直就是“顾左右而言他”,根本不着边际。然而事实上,这就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把病人的自组织能力调整好,就可以有效地治疗疾病,正所谓“磨刀不费打柴工”。7 ~' ?$ G! x  c+ ?- T3 O$ U( Y
中医与西医认识疾病的方法不同,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技术方法也是不同的,这就像是京剧与歌剧、足球与篮球、和尚与牧师的差别一样,评价方法应该各不相同,互相调换评价标准,就成了“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的局面,是完全行不通的方法。
$ q' k- [* n! g- X2 l0 X方舟子主张的“必须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进行”中药研究的思想,就是以单一化学组成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指导下的中药研究,这根本不可能揭示中医使用中药的秘密,也是完全行不通的。行不通而强行推行,就是在“验药”的招牌下,行“废医”之实。所以,他主张“验药”是假,“废医”才是真实目的。+ a1 {9 H2 x- o
莫用“中医骗子”嫁祸中医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刘世峰 发表于 2022-12-6 12:53:17 来自手机 | 阅读全部
非常正确!《挺起中医脊梁一一废医验药正危险中医》书很好!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