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薛伯寿国医大师在非典初期的论述,至今仍然可以指导诊治新冠肺炎
曹东义 发表于:2022-11-21 08:48:4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1790
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3-2-25 16:51 编辑
2 k& Q! P" \( P4 S
* `: [5 k2 S* G2 f
  《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5月1日刊登中国中医研究院薛伯寿研究员“谈非典辨证论治思路”的文章。
  这篇文章,收录在曹东义主编的《中医群英战SARS》一书之中
  该书2006年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2 m3 {; ]1 g2 K/ i5 p9 H
  薛教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开院元老、著名中医专家蒲辅周先生的亲传弟子,也是著名中医专家。由薛燕星、齐文生整理。

7 k0 |# _2 t  r7 i) C6 }  L2 F
  薛教授的这篇文章说,敬爱的周总理称颂蒲老:“高明中医,又懂辩证法”。
  1971年周总理在全国卫生会议上指示:“蒲老是有真才实学的医生,要很好总结他的医学经验,这是一笔宝贵财富。”1955“乙脑”在石家庄流行,名中医葛可民(笔者按:应为郭可明)按中医“暑温”治之,取得好的疗效;次年北京“乙脑”流行,采用石家庄有关治疗经验,疗效不高,不能控制病情恶化。蒲老力排狂澜,独辟蹊径,辨证论治运用自如,达到运斤成风的境界。中医研究院专家组深入到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等,在蒲老的指导下治疗观察病人,显著地提高了疗效,降低了病死率,使许多垂危病人起死回生,并创立“乙脑”治疗八法:辛凉透邪、通阳利湿、清热解毒、逐秽通里、镇肝熄风、开窍豁痰、生津益胃、养阴清燥,亲选66方。“乙脑”虽属温病、温疫,然其变证,如热中转寒中,心肾阳虚,四肢厥冷者,亦要用“伤寒”回阳救逆法。
  蒲老在儿童医院与西医同道共同救治腺病毒性肺炎数百例,正治法有宣透解表、表里双解、清热养阴、生津固脱法。每法皆辨证选用伤寒、温病之方,或融会贯通使用:如寒邪表闭用三拗汤加桔梗、前胡、蝉衣、僵蚕;温邪表郁,用桑菊饮加蝉衣、僵蚕、豆豉、葱白;表寒肺火用麻杏石甘汤加前胡、桑皮、竹叶、芦根;表寒水饮内停,用射干麻黄汤加厚朴、杏仁;表寒痰热内蕴,用定喘汤加厚朴、胆南星;痰热互结胸中,用小陷胸汤加豆豉、栀子、天竺黄;热陷胸膈,用凉膈散加豆豉、桔梗、生石膏;表里郁闭,三焦大热,急用三黄石膏汤加蝉衣、僵蚕、竹叶、葱白;余热伤阴,用竹叶石膏汤加芦根、白茅根;肺胃津液耗伤,用麦门冬汤加石斛、玉竹;脉虚汗出欲脱,用生脉饮加味。
  救逆法亦有多种:有用甘草干姜汤救逆而愈者;亦有用西洋参送服安宫牛黄丸而愈者;肺闭热极生风用羚羊钩藤饮、紫雪丹而效;热陷血分,有用加减复脉汤加玳瑁、天竺黄、远志而愈者。总之,从正治到救逆诸法,皆融会贯通地使用伤寒与温病两法收效显著,曾获1978年国家科委颁发的科学大会奖。
  蒲老常说:治疗急性病,尤其急性传染病,要研究杨栗山的《伤寒瘟疫条辨》,余治温疫多灵活运用杨氏温疫十五方,而升降散(僵蚕、蝉衣、广姜黄、大黄)为其总方。治温疫之升降散,犹如四时温疫之银翘散。升降散的作用为辛凉宣泄、升清降浊。其方以僵蚕为君、蝉衣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僵蚕味辛苦,气薄,轻浮而升,能祛风除湿、清热解郁,散逆浊结滞之痰,辟一切怫郁之邪气;蝉衣气寒无毒,味咸而甘,能祛风而胜湿,涤热而解毒;姜黄气味辛苦,大寒无毒,祛邪伐恶,行气散郁,建功辟疫;大黄味苦,大寒无毒,上下通行,盖亢盛之阳,非此莫抑。杨氏认为:温疫与四时温病有别,温疫为杂气为病,疫邪多种多样,侵袭一定脏腑组织而得某种疫病,“各随其气而发为诸疫”,传染性强、有普遍易感性,《内经》“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症状相似、无问大小”,杨氏还阐明温疫既有大流行,“延门合户”也有散发,“偶有一二人”,更阐明了空气和水的污染以致温疫流行蔓延,“种种秽恶,上溷空明清净之气,下败水土污浊之气,人受之者,亲上亲下,病从其类。”杂气感则一时不觉,“先时蕴蓄”,相当于潜伏期,邪毒自益鸱张而致病甚,认为外感无名暴病顷刻即亡,皆为温疫所致。
  “乙脑”、腺病毒性肺炎,此为不同病毒为患,病邪侵入,蕴伏发病,皆有发生、发展、好转或恶化、转归,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之别,治疗相应有汗、清、下、和、温、补、消、吐八法之异,蒲老从临床实践经验、从寻求古训、博采众方,对“乙脑”总结了八法,选用66方;腺病毒肺炎总结出四法,尚有多种救逆法。若能从“乙脑”八法、腺病毒性肺炎正治四法救逆法中,领悟辨证论治的精髓,组方用药配伍之妙。同时明白自然气候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有密切的关系,临床“必先岁气,伐天和”,外感热病必须掌握季节气候,方能提高疗效;对外感热病的诊治应当融会贯通“伤寒”、“温病”、“温疫”学说,方能如虎添翼。
  薛教授介绍的蒲辅周先生的经验,既是经典的,也是现代的,是在中西医结合的背景下老一辈中医的可贵探索。毫无疑问,外感热病迅速变化的病情,不是一方一药所能解决的。笔者在与吴以岭教授讨论时,他说,60年代、70年代在乡下治疗乙脑,见到病人的时候还是白虎汤证,让病人往医院送的时候,还不到两个小时,就已经昏迷不醒了,就需要息风开窍了。证候变化之快,常常令人们措手不及。这也许这正是姜春华先生截断扭转学说的初衷。
  薛伯寿教授说:“在非典邪魔猖獗之时,特介绍先师有关学术经验精华,据此继承心悟,对非典辨证论治设想,研究拟定八法及方药如下,供临床医生参考。”

) |! r: z; ~; A+ F- m9 k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1-21 08:53:10 | 阅读全部
薛伯寿国医大师,当年拟定的八法,仍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主要内容如下:, F- P0 ]& z3 O8 A1 u7 f

6 W! y% q8 G5 r8 {. V一、辛凉宣透法:蒲老云:“温病、温疫最怕表气郁闭,热不得越”,一般疫病畏用麻黄,然麻黄开表闭、宣透肺邪、消散间质饮邪而利小便,是其他药难以取代的。只要善于配伍,即可大胆用于非典病人。《伤寒论》麻杏石甘汤、越婢加半夏、厚朴麻黄汤皆为辛凉宣透之剂,为治肺炎要方。非典高烧、形寒、全身酸痛、咳嗽、胸憋而咳喘,舌质偏红、苔薄白黄、脉浮数,可考虑运用普济宣肺消毒饮加减:银花15g、连翘12g、荆芥穗6g、生甘草10g、麻黄8g、杏仁10g、苡仁12g、生石膏20g、蝉衣4g、僵蚕8g、广姜黄6g、栀子10g、豆豉12g、胆南星8g。杨栗山云:温疫热郁自里达表、亦宜解散,但以辛凉为妙,推崇升降散、增损双解散尤为对证之方,解散分消内外之毒,内热邪毒偏重,为适应非典稍有变动,较上方表证为轻,可考虑运用非典增损双解散:僵蚕8g、蝉衣4g、广姜黄5g、荆芥穗8g、防风10g、桑叶10g、黄连5g、黄芩10g、连翘12g、栀子8g、杏仁8g、桔梗6g、生石膏15g、滑石(包煎)10g、大黄3-6g、芒硝3-6g、甘草6g。若无热结便秘,大黄少用且去芒硝。8 T  L+ H* d: ^# n7 O
二、表里双解法:温疫热毒至深,表里俱实,扬之则越,降之则郁,郁则邪火犹存,兼之以发扬,则炎炎之势皆烬矣。扬之则越,兼之以发扬,即宜辛凉宣透,里之毒火则宜苦寒直折,表里同治,内外分消其势,病之轻者,加减凉隔散;病之重者,增损三黄石膏汤之类。
4 _4 s- _( T, w- b1 m根据非典患者不同证候,可选用以下二方加减:. ^- C  U0 f0 w
   (1)表郁已微,有汗不畅,里热偏重,上焦如焚,烦渴、烦热、大便热结、小便短赤,舌心干,四边色红,中心或黄或白者,乃上焦气热烁津,急用之。叶氏云:黄苔不甚厚而滑者,热未伤津,尤可清热透表。非典加味凉隔散:僵蚕10g、蝉衣5g、广姜黄3g、薄荷6g、桑叶10g、杏仁10g、桔梗8g、生石膏15g、黄连5g、黄芩10g、连翘10g、栀子8g、豆豉12g、酒军3-6g、芒硝3-9g、甘草8g。
7 X9 q2 a0 y2 `    (2)蒲老常云:肺炎表里郁闭,三焦大热,喘憋气促,无汗灼热,身体拘急酸楚,烦躁口渴,面赤,两目充血,大小便不畅,脉浮滑数,舌质红苔黄。急用三黄石膏汤加蝉衣、僵蚕、竹叶、葱白急救之。非典三黄石膏汤:黄连8g、黄芩15g、麻黄8g、生石膏30g、杏仁10g、豆豉12g、连翘12g、蝉衣4g、僵蚕10g、姜黄6g、栀子10g、竹叶6g、葱白三寸。
. w7 D$ Y) ?; Z& Z  Z% f   

点评

三、宣化痰浊法:若临床非典患者表现为秽湿郁闭,痰浊蕴肺,发烧纠缠,咳而胸憋微喘,痰稠黄浊,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濡数。可考虑选用非典千金苇茎汤加减:冬瓜仁10g、苡仁12g、杏仁10g、桃仁8g、苇根15g、桑叶10g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1 08:53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1-21 08:53:50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1-21 08:53( p7 H5 v4 ?0 p! E5 R: u
薛伯寿国医大师,当年拟定的八法,仍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主要内容如下:
- u# A6 }" K, w  a( _" _" u) c( |( P6 _
一、辛凉宣透法:蒲老云:“温 ...
0 c0 B8 i3 ]$ K; _# m2 b
三、宣化痰浊法:若临床非典患者表现为秽湿郁闭,痰浊蕴肺,发烧纠缠,咳而胸憋微喘,痰稠黄浊,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濡数。可考虑选用非典千金苇茎汤加减:冬瓜仁10g、苡仁12g、杏仁10g、桃仁8g、苇根15g、桑叶10g、厚朴8g、茯苓12g、桔梗10g、鱼腥草15g、黄芩15g、胆南星8g、蝉衣4g、僵蚕8g、连翘12g。
, w# u9 |! [6 d    四、逐秽通里法:蒲老云:温病温疫更怕里气郁闭,秽浊阻塞,尤怕热闭小肠,水道不通,故二便畅通极为重要。肺与大肠相表里,腑实大便秘结,邪毒不能排泄,必使气逆咳喘,脘腹燥实,潮热,谵语狂乱,或热结旁流,神识昏糊,脉沉实有力或沉伏。若非典患者表现为以上情况,可考虑用非典解毒承气汤加减:僵蚕10g、蝉衣5g、黄连6g、黄芩10g、黄柏10g、栀子10g、大黄5-10g、枳实6-10g、厚朴6-10g、芒硝(冲服)6-10g、杏仁10g、全瓜蒌15g。牛黄承气亦可用,即安宫牛黄丸,以大黄水送服,热极生风者紫雪丹极好。
: t* @: e& a5 E5 h- I" B  b$ d   

点评

五、清热解毒法:温疫急以逐秽透邪为第一要义,应三焦分治,皆必兼以解毒。上焦如雾,升而逐之,兼以解毒,如辛凉宣透法;中焦如沤,疏而逐之,兼以解毒,如表里双法;下焦如渎,决而逐之,兼以解毒,如逐秽泻下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1 08:54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1-21 08:54:03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1-21 08:53. u* y; z1 w* o, r8 Y
三、宣化痰浊法:若临床非典患者表现为秽湿郁闭,痰浊蕴肺,发烧纠缠,咳而胸憋微喘,痰稠黄浊,舌质淡红 ...

& S3 |; h' }8 o  C, h7 B 五、清热解毒法:温疫急以逐秽透邪为第一要义,应三焦分治,皆必兼以解毒。上焦如雾,升而逐之,兼以解毒,如辛凉宣透法;中焦如沤,疏而逐之,兼以解毒,如表里双法;下焦如渎,决而逐之,兼以解毒,如逐秽泻下法,通阳利湿法。温疫一发则邪气充斥奔迫,如飚举蜂涌,势不可遏,其本为三焦毒火深重,故火毒重为温疫特点,杨栗山温疫十五方中除升降散、芳香饮之外,基本都合用了黄连解毒汤,尤以黄连、黄芩为必用之品,栀子在十一方中皆用,有的还配用银花、连翘等。杨氏认为大黄、黄连为解毒逐秽之主帅。由此可知温疫初起、中期治疗法则中,皆离不开解毒。若为秽湿之疫,吴又可《温疫论》创达原饮之治;对火毒之疫,余师愚《疫疹一得》创清瘟败毒汤,两者证治各异,必须鉴别清楚。临床对非典患者表现为火毒之疫可选用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小生地、犀角、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连翘、玄参、甘草、丹皮、鲜竹叶。
  g" g8 E  D* X+ ?( E8 O! B    六、清营转气法:疫邪久羁或邪毒极甚,内陷逆传,高热不退,耗伤营阴,反不甚渴,身热夜甚,心神不定,烦扰不寐,甚则谵语。脉细数,舌质红绛,苔黄白色,延之数日,心虚有痰者,外热一陷,里络就闲,非菖蒲、郁金等所能开,须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之类以开其闭。汤剂可选用非典清营汤加减:犀角(水牛角代)15g、羚羊角粉0.6g、生地黄18g、玄参15g、麦冬15g、丹皮8g、黄连6g、银花15g、连翘12g、竹叶心6g、白茅根15g。邪毒较重,热有入营血趋向,烦躁不安,甚则神识不清者,可选用片仔癀,每次用1/4粒,日2次,重症可服3次。
7 J# O# J6 V& h" l3 b    七、生津益胃法:温邪不从外解,亦未入营,而始终留恋气分,发热稽留不退而不恶寒,舌质嫩红少津,或有苔白带黄,更有邪盛正虚,不能一战而解者。邪热消烁津液,胃阴不足,不能达余邪外出,亦可用于恢复期,伤津液而虚热不净。临床非典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可考虑选用非典加减益胃汤:沙参12g、麦冬12g、川贝6g、竹叶6g、生石膏15g、玉竹10g、石斛10g、白茅根15g、芦根15g、天花粉10g、甘草8g。  ~3 i1 X/ M+ Z( R# U
八、育阴补肾法:热入营血,精血受劫,或其人肾水素亏,虽未及下焦肝肾,务在先行顾护,邪气尚甚,宜加减玉女煎;若邪气已微,低热,虚风内动,瘛疭,心动悸,手足心热,口干舌燥,脉细数无力、或虚大、或结代,宜加减复脉汤,重则选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大小定风珠。临床非典患者出现以上情况可考虑选用非典加减复脉汤:生地黄18g、白芍15g、炙甘草10g麦冬12g、五味子6g、西洋参3g、阿胶(烊化)6g、炒枣仁15g、川贝6g、百合12g、菖蒲8g、远志5g、龟版10g。. ^7 g/ ~% z* c7 t" v
薛教授所谈的八法,虽然“比较烦琐”,但它正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是经典的中医热病学经验的结晶。这也正好说明了薛教授虽然没有见到病人也可以“谈论非典”的原因。中医学在长达几千年的不断积累之中,逐渐**出来对付一切外感病的法宝。这个法宝,就是在对既往外感热病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法则,是接近于真理的规律。“以不变应万变”说的是法则,而具体的应用,却又是随时在变,“法随证出,药随证用”,“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要辨证论治。8 `( ]" R. F$ X4 Q2 E1 |& w$ j

& A- J) m" L) f# g8 u

点评

薛教授说:“八法的运用,应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温疫初起、中期当以祛邪解毒为要,一般不宜用补,然《伤寒论》有桂枝加人参新加汤、桂枝人参汤、白虎汤加人参;小柴汤中有人参、甘草、大枣,《温病条辨》银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1 08:54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1-21 08:54:46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1-21 08:542 I+ U' K4 d+ K6 }
五、清热解毒法:温疫急以逐秽透邪为第一要义,应三焦分治,皆必兼以解毒。上焦如雾,升而逐之,兼以解 ...
% _8 b) j3 M" A: q" ^4 D
薛教授说:“八法的运用,应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温疫初起、中期当以祛邪解毒为要,一般不宜用补,然《伤寒论》有桂枝加人参新加汤、桂枝人参汤、白虎汤加人参;小柴汤中有人参、甘草、大枣,《温病条辨》银翘散有芦根,或有玄参,邪气在气分留连,提出法当益胃生津,白虎汤有加地黄法、尚有增液承气汤。由此可见,非典表现正虚不足,有慢性病、五脏受损者,在初起、中期诸法中也可适宜选加补药:如人参、沙参、麦冬、石斛、细生地、玄参、生黄芪、女贞子等,然必须补而不碍邪,且用药皆必须护脾胃之气。冬季非典初起,又在北方,若脉浮紧,发热恶寒重,身疼痛而剧,不汗出而烦躁者;或脉伏,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胸憋呼吸困难,无少阴证,寒邪郁遏正气,气血失于通达者,必须急用大青龙汤主之、或发之;非典若夏日仍不能控制发病,初起有表证,风暑湿合邪者,则宜用新加香薷饮合升降散治之(银花15g、连翘12g、香薷10g、扁豆10g、厚朴8g、黄连3g、蝉衣4g、僵蚕8g、姜黄6g、栀子10g、豆豉12g、胆南星6g),南方湿邪偏重之地,或多雨之时,脾虚内湿重者,更易导致非典偏秽湿或挟湿,叶天士甘露消毒丹为可取用之方(滑石、茵陈、黄芩、连翘、石菖蒲、川贝、木通、射干、薄荷、藿香、白蔻)。灵活选用芳香化湿、淡渗利湿、风以胜湿、苦能燥湿、辛开苦降之药配方必有疗效。非典运用最适宜的中西药治疗只是重要的一方面,药物的疗效绝对离不开患者正气强弱;脏腑协调水平高低;经络气血调畅程度;饮食消化吸收多少,二便表气通畅能否适中;升清降浊,新陈代谢之优劣密切相关。唯良好的心志,消除恐惧、焦虑,心静则气和;不烦不躁,充满必胜信念则脏腑易协调,经络易通顺;好的情绪,则往往有助于纳香、消化好而能升清降浊。疫病尤禁妄补,非典肠胃功能必然有损,故提倡适宜合理容易消化的饮食,结合食疗更好。关于非典的预防,对非典病人、疑似患者分别住院隔离,对其住所彻底消毒,对有关接触人员封闭观察2周,此举极为重要。个人预防主要是讲究卫生而避邪。中医养身之道更讲究:其一,起居有常,生活有规律,善于运动而提高体质;其二,饮食有节,合理饮食为要;其三,精神内守,保持良好的心情,消除恐惧、焦虑,心静神安,为健康长寿之要,故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精补’之说。若没有接触非典病人,家庭和单位周围均无非典患者,妄用大剂苦寒解毒药预防,身体强者为浪费药材;身体弱者必伤脾胃之气,反降低免疫能力。中医认为“卫气出中焦”。若有密切接触者,方有用苦寒解毒药的必要,以冀预防或减轻发病。余拟定的普济宣肺消毒饮,各药用二分之一量,可作为接触人群的预防服药参考。余根据蒲老有关经验拟体质增强方:生黄芪6g、白术5g、防风4g、女贞子5g、百合6g、生姜1片、大枣(劈)3枚、川贝粉(冲)0.5g。总之,本文从蒲老有关学术医疗经验,据继承心悟,对非典辨证论治进行有序理论脉证设想探讨,提出相对治疗八法及方药等,尚没有实践验证,希望非典一线的同道们斧正,从临床实践中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

点评

《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6月5日刊登江苏南通著名医家朱良春先生的文章:“琐谈非典”。文章说,去冬今春,气候反常,寒温不一,疫疠肆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全民动员,齐抓共管,防治并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1 08:57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1-21 08:57:57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1-21 08:54
1 d8 k; H6 y% o& J$ b薛教授说:“八法的运用,应注意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温疫初起、中期当以祛邪解毒为要,一般不宜用补, ...

, J9 P4 l) X- }7 ]* w     《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6月5日刊登江苏南通著名医家朱良春先生的文章:“琐谈非典”。文章说,去冬今春,气候反常,寒温不一,疫疠肆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全民动员,齐抓共管,防治并重,严防死守,将其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争取早日战胜非典。由于非典是一种新的传染病,中西医均缺乏经验,都在摸索中探其来龙去脉,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从而逐步掌握诊治规律。广东省中医院的经验和北京的模式,给了我们很大地启示。从广东省中医院的经验来看,中西医结合,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施治的优势,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该院领导不仅组织当地专家会诊研讨,还通过电话、传真,广泛征求外地有关专家的意见,他们这种谦虚、务实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例如《中国中医药报》5月9日第五版报道中说:“患者被紧急送进了1CU。专家们聚集床前,紧急抢救。患者出现了手散口开、四肢冰冷的阴厥症状。‘用苏合香丸。’老专家朱良春一语道破。患者四肢回温了。3月20日,这名77岁的患者在医务人员的努力下,奇迹般地康复出院了”。最近报刊杂志刊载防治非典的资料较多,尤其是近日《中国中医药报》连续发表了多篇有份量的文章,使读者得益甚多。不才愚拙,且复年迈,未能亲临一线,殊为憾事。谨略呈愚见,不识当否。
0 [6 p& q1 K$ H) U一、非典之中医病名:从非典的传染性强、发病快、变化多的特点来看,该病应属温疫而非一般温病,风温、春温均难以概之。明代吴又可著《温疫论》(1642年),提出常气(六淫)、杂气(戾气、疠气)之异;清代杨栗山于1789年79岁时著《伤寒温疫条辨》,继承发挥了《温疫论》的病因学说,强调温疫致病原因,既非六气,亦非时行之气,而是天地间种种不一之杂气,来而不知,着而不觉。同时明确指出:“各随其气而发为诸病”,由受病的脏腑不同而病名随之各异。我同意北京课题组的意见,“肺毒疫”之名比较明确,有利于防治。
- S/ k- K' L) W: w/ v二、重温古籍,掌握要领对非典之诊治,我认为重温吴又可《温疫论》及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很有必要,此二书对温疫之病因、病机、辨证施治、方药列述,可谓周详之至,细阅参究后,深受启迪,用之得心应手,也不会有将达原饮、升降散说成出自一书之讹;吴又可强调邪踞募原而传胃用达原饮,使邪气内溃,速离募原,或从表解。他很重视用达原饮开达募原,辟秽化浊,尤其是对湿浊蕴遏之温疫,证见头痛烦躁,憎寒壮热,胸闷呕恶,脉弦数,舌苔白垢腻或如积粉(此点很关键,如见黄苔或舌质红者即不宜此方,或必须随证加减)。若邪陷入胃,吴氏认为必用攻下以逐邪,且宜早用攻下,逐邪外出。非典之病灶在肺,肺与大肠相表里,攻下通腑,可使肺热下泄,痰壅得解,减轻症状,防止变端,缩短疗程。过去天津急救中心王今达教授即有报道,今曾兆麟氏亦有实验证明,用通里攻下法能改善水肿,促进肺泡上皮增生与修复,改善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对脏器有保护作用。因此建议对重症患者,在严格监控条件下采用不同剂量的大、小承气汤或以承气汤为主增加其他中药进行治疗。这是进一步发挥吴氏攻下逐邪法则的应用,符合中医辨治原则。但吴氏忽视了清热解毒的法则,是其美中不足之处,所以在乾隆癸丑年(1793年),京师大疫,用吴又可法治之多不验。余师愚看到了这一点,结合临床创订了大寒解毒之剂——清瘟败毒饮,对各种大热表里俱盛之证,以此方为主,获得显效,并于1794年撰《疫疹一得》阐发之。杨栗山不愧为吴又可温疫学派的中坚人物,他完整地将清热解毒法与苦寒攻下法结合运用,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疗效,这是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学术水平的结果。杨栗山说:“凡见表证(指疫病),皆里证郁结,浮越于外也,虽有表邪,断无再发汗之理,故伤寒以发表为主,温病以清里为主”。他创订了升降散等15则方剂。清热解毒方药的作用广泛,有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作用,可提高细胞免疫能力,或抑制体液免疫功能,或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而通里攻下方药,也具有消炎、排除毒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作用。
5 J; \& R1 d  B( p; u$ n7 E中医是注重辨证施治的,今年广东非典患者,多有夹湿现象,故早期常用三仁汤、藿夏苓汤等以宣化湿热,透邪外出,或以麻杏石甘汤等合升降散以辛凉解表,宣肺化湿,不可过早使用苦寒清下之剂;在中期可清热与攻下并进;本病高峰期邪热疫毒炽盛,耗灼气阴,复有瘀血内阻,就需参考叶天士之说:“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而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并参用清下之品。如逆转心包,痰热壅遏,昏迷惊厥,就要参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神犀丹等以开窍逐秽,宣闭解毒,以挽厥逆丸。如面色灰败,呼吸急促,四肢厥冷,汗出如雨,口开手撒,脉细弱,舌质紫黯,血压下降,此乃阴厥、寒闭,需用温开,除用参附、生脉注射液静滴外,还要急用苏合香丸以温开之,始可挽其厥脱;如误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凉开之品则祸不旋踵矣。在极期或恢复期既要益气养阴,又要佐以活血养气之品,始称允当。# i; ?! {/ z% d) w$ B: i# ?; F: M
三、献方要详加说明:各位中医同仁积极献方,这种关心与热情是好的,但在审选时,必须详附适应证说明,以免误用而产生不良后果。中国幅员辽阔,南方北方气候不同,不仅要因人、因时制宜,还需因地制宜。有些方可能对北方地区比较适合,对南方就不大适宜,而有些方则适于南方,所以应慎用,建议专家论证时要多加酌定。
& r1 s/ u% @# M- \

点评

朱老以善用虫类药而闻名海内,他对于非典虽未能亲临一线,也是时刻与一线一起共同应对。远在香港用中医药治疗SARS的林琳,2003年5月22日打电话给朱老的女儿朱婉华主任询问病情,有一个非典合并肺纤维化的患者,一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11-21 08:58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1-21 08:58:11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2-11-21 08:57
4 }- E* s0 [. y《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6月5日刊登江苏南通著名医家朱良春先生的文章:“琐谈非典”。文章说,去冬 ...

2 Q% M+ M( g' y9 h( Y  u  k朱老以善用虫类药而闻名海内,他对于非典虽未能亲临一线,也是时刻与一线一起共同应对。远在香港用中医药治疗SARS的林琳,2003年5月22日打电话给朱老的女儿朱婉华主任询问病情,有一个非典合并肺纤维化的患者,一开始是肺脾两虚,湿浊内阻的症状,舌质淡,身无力,脉滑,无力。经过治疗之后,出现阴虚症状,口干舌质转红,请教怎样分析病机和用药。朱婉华立即向朱老汇报了有关情况,朱老根据病人的病情,拟订了益气养阴,解毒化瘀的处方:北沙参30克、麦冬15克、生黄芪30-45克、生白术15克、金荞麦30克、鱼腥草30克、穿山龙30克、杏仁15克、薏苡仁30克、广地龙15克、地鳖虫15克、桃仁红花各10克、紫丹参15克、甘草6克。5月29日林琳回电话说,用药后效果很好,病人体力恢复很快,肺部阴影吸收也很明显。朱老同样为中医药不能在北京及早参与北京非典的救治而揪心,他对笔者说:“西医运用已有的设备与手段,对症处理,成为主流,一统天下,中医几乎没有任何插足的余地,不是邓老等大声疾呼,敢于参与,恐怕中医药将一直被排斥在外,不予考虑,那将是中医药的极大悲哀!”。朱老对于笔者,也给予了很大的鼓励与关怀,在本书还没有完稿的时候,就写来了很详细的指导意见,并愿意为本书做一序言,使本书增色不少。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