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同道 / 正文
西安作家愚公谈:《青囊》创作的经验
曹东义 发表于:2021-2-26 15:30:07 复制链接 发表新帖
阅读数:3815
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1-3-5 13:27 编辑 3 E8 K& u! M& P
- f2 Z5 F- B: Q1 J
愚公:《青囊》创作谈——幽幽药香满《青囊》(第1781期)
* d5 z# P0 O& B9 {1 {# ^% [7 E3 I8 |+ Z7 j' N# N5 [% i5 f, w. r
作品介绍:
5 b5 j1 K9 b7 m. g# P; o
《青囊》是一部描写民间中医传承发展的长篇小说。书稿以9种中药本草为题,以其本草之性味、功效为寓意,生动地描写出秦岭山区乡村医生徐长卿潜心拜师、刻苦习医、精诚从医,在“文革”中勇敢面对冲击和磨难,在市场经济浪潮中不忘坚守医者仁心,最终医名远播,并不忘传承发扬中医的故事。书稿中还穿插了徐长卿与于文丽相识、相知、相爱直至分离的感人爱情故事,为该小说增添了浪漫的色彩。在小说中,药性、复杂人性纵横交错,医术、医道延伸,令人读而三思,回味无穷。
文:愚   公
编辑:梅立生
1
       这就要别了么,长卿?

3 q' m' {; f/ Y/ [1 W
       我知道,《青囊》这部小说付梓之际,我和长卿也到了分别之时。以后的长卿是大众的长卿,是读者的长卿,他不再仅仅是我个人的偶像和挚友。

  @/ v; ]7 A. T& T2 k% l! d
       徐长卿是个乡下农民,祖祖辈辈生活在秦岭深山里,偶然的机缘使他学会了中医,便长年累月奔波于山乡村野,采药制药,治病救人,成为父老乡亲们口口相传的良医。他身材修长,方形脸膛轮廓分明,眉毛粗黑,目光沉静,厚厚的嘴唇总是紧闭着。皮肤黝黑,不善言谈,神情忧郁、拘谨笨拙……
2 X' s2 a7 X6 |. r# u. ?: G1 J
       完成徐长聊的肖像描写不难,但要写出他的内心世界和他所传承的博大精深的中医就不容易了。因此,徐长卿的原形在我心中已徘徊多年,却一直未能完成小说主人公“徐长卿”的塑造。

# h1 h# U0 K) T1 T, z: Q3 b# d是啊,这颗华夏中医的种子埋在我心里已经半个世纪了,直到今天,这株名叫“徐长卿”的本草才破土而出。' @& \. r! v) l6 @
对了,“徐长卿”既是小说《青囊》里主人公的名字,也是一味中医常用草药的名称,药典记载“徐长卿”的功能为祛风化湿,止痛止痒,归肝经、胃经。这味草药还是李时珍命名的呢,李时珍是这样说的:“徐长卿,人名也,常以此药治邪病,人遂以名之。”

; m. E* i2 o) C- Y
2
       在我少年时代,在秦岭深处,因我父亲受伤而结识了一个乡村郎中,当地人叫他“接骨徐”。1970年初春,我父亲在农村蹲点,在水利工地上带领十几个青壮汉子搬移一块巨石的时候,因绳索突然被拉断,我父亲与巨石一同滚下山坡,当即压断双腿,腰部以下盆骨什么的大概也碎了。村民用门板把他抬到“接骨徐”的小诊所里,途中经历了几个小时的折腾,血水已流得差不多了,严寒和疼痛已经耗尽了体能,村民们完全是出于人道的本能抬到诊所,放在门口就怆惶离去,因为如有死人的干系就不是他们能担当的了。

- o; z$ C/ c" W) O! g
       于是,这个“接骨徐”用了一个晚上,整整一个晚上,像一个技艺精湛的陶匠一样,在我父亲的伤处捏捏揉揉,揉揉捏捏,以山洼里的野草为药,用最原始的绳索、木板、泥坯为器材,把我父亲身上的断骨、碎裂的骨渣一一捏合、固定。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我父亲睁开了眼睛。
4 F$ E& F3 q' R: S  ?( a# P
       之后,我停学了几个月,到那个小医疗站陪护我父亲,认识了身材高大两臂长长的“接骨徐”,跟着他上山采药。对中医、对中草药最初的印象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很简单,很普通,却终生难忘。

! @) g  f6 p3 o. [  f7 N
       那是初春未暖的时节,阴坡上积雪尚未融尽,“接骨徐”领着我拨开积雪在草丛中找出一寸多长的铁杆蒿、剌笼包还有透骨草、地骨皮等,这些不过都是山坡上生长的普通野草,但在初春时节采撷它们却不容易。“接骨徐”毕竟只能带我一次两次的,平时就靠我自己在山洼里寻找。在沟坎上攀爬时,山风吹得我总也站不住,双手冻得红肿发木,还常常被一种叫“倒挂牛”的灌木扎破手掌挂破衣裳,有时一上午都找不到一捧药草和根茎。回到医疗站后,“接骨徐”把这些草药洗净走进一间密室,那是一个岩石形成的天然山洞,他就在那里面完成草药的配比并加入一些奇奇怪怪的秘药,然后在石臼里捣成草泥敷在我父亲伤处……

& P4 s" P" {" j# L9 q  r
       几个月后,我父亲又站起来了,他的身板竟然还是那么魁梧结实,第二年竟然还能在乡村的山坡上奔波,甚至还能和老农们一同上紫柏山打猎,而且,在他进入老年后竟然也没有任何疼痛一类的后遗症,这不能不说是个罕见的奇迹!我父亲在农村蹲点的十来年里一直和“接骨徐”是掏心窝子的好友,每次一回到家就给我讲他和“接骨徐”如何跟着猎人打熊取胆,如何在后山老农家打听寻觅长有牛黄的病牛,如何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上采撷铁皮石斛和灵芝。当然,更多的是“接骨徐”如何用土办法治愈一个个不可能救活的病人的惊险传奇故事。
! U' i* \! Z5 H% ], r6 Z8 \8 R
       多年来,“接骨徐”那高大的身躯和两条猿人一样的长臂以及那些长在草丛中的各种本草在我心中盘旋不去,但我始终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把它们编织成小说,我心中有许多故事,却还看不清它们的经纬脉络。

  e) c8 R, m/ e# ], c
3
       仿佛冥冥之中的召唤,2015年,年近花甲的我一头撞进岐黄世界并深深为之迷恋。
: ~; `8 d8 m+ f0 f' ]
一个偶然的机遇,我结识了一位民间中医,追随他数年一同坐堂问诊,一同采药制药,得以近距离地观察民间中医如何为患者解病除症,得以亲耳聆听老中医讲述辨证施治的道理。由此,我开始热切关注华夏中医的传承发展,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医药方面的知识,一步步走近深奥博大的岐黄世界。5 o$ F/ a8 c+ c" J4 }
       传统中医到底有多深奥?有多广博?中医是以什么方式辨证施治的,为什么能屡屡创造医学史上的奇迹?说起来也就是“四诊、八纲、六经”,然而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每一条技法都如同一部天书。四诊:望闻问切;八纲:阴阳、虚实、表里、寒热;六经:手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至于抽象而又神秘的气血、经络、穴位、藏象、五行、阴阳等学说,其任何一项都堪比歌德巴赫猜想,一个好中医穷其一生所学也只能是沧海之一粟,我一个门外汉更是难以窥其真容。但是,这种神秘、深奥并没有使我望而却步,反而更让我着迷。我放下其它一切嗜好,虔诚地拜在岐黄门下,读典籍、听讲座、诵经方,日进点滴,经年不辍,在中医王国里流连忘返。
      
       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华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一代代仁人志士锤炼出来的中华文化瑰宝。《黄帝内经》以黄帝、岐伯对话的形式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在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以“四时阴阳,万物之根本”为理论根据,论述了“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的医学道理,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法,是一部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其间还包含了丰厚的哲学、天文、心理学等多方面学科的知识。

6 {0 ]/ e0 R! B, J
       若浩瀚的宇宙,如神奇的迷宫,难以理解难以诠释,神工鬼成天自惜。你懂与不懂它都在那儿,你信与不信都离不开它,穿越了五千年历史,岁月的磨励,沧桑的浸润,使它愈加完美。
- V4 R) C! v! X
       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 |) I. b2 P9 z& [& {, l
       亲近中医几年来,我渐渐明白,中医的风景不仅仅是一个个神秘的传奇,不仅仅是一项深奥的学问,更多的是一代代中医人艰辛的探索和坚守。古老的传统中医是依靠一代代仁人志士传承下来的,是那些默默耕耘于岐黄厚土的民间中医,以弘毅的坚守之心,虔诚笃志的匠心和治病救人的仁义之心,用心血和智慧培育出灿烂的杏林之花。
. \% P, H9 r3 }) R* R3 K) v
        “徐长卿”,这个中华传统中医传承人的形象在我心中渐渐丰满。2017年秋,我开始了《青囊》写作之旅,开始在岐黄世界里追寻——中医在哪里?

% C6 ]8 A% D* s5 k0 M
4
       以自己喜欢的素材写小说,为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作传记,心情是愉快的,但写作过程却并不轻松。

# b; Z  k) \9 y+ e9 @6 O* H
       当心中喧哗尽退,正襟危坐在电脑前时,键盘上的手指却总是不能顺畅地扣击。这时才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原来是这样浅薄,自己的生活积累是这样凌乱,从来没有好好地分类整理过,没有把它们及时晾晒或是发酵。而华夏中医这个博大深奥的王国,我更是望洋兴叹!徐长卿依靠什么为乡亲们去病除症?中医医理、药理知识浩若烟海,我从哪儿方能游向彼岸?同时,对于长篇小说的写作,我还缺乏技法上的训练,缺乏对小说构架的掌控。我一次次“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它在哪儿?有时,打开头天写的段落审度,感觉意象模糊,情感传递也不清晰。印象中的原形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离一个完整的“徐长卿”还有遥远的距离。我心中这个郎中应该有怎样的内心世界,有怎样的性格?他究竟在哪里?
7 G. \2 \! l+ [+ ?
       是啊,中医在哪里?这是我写作长篇小说《青囊》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 E. ]3 P* w- V
       一个好中医可以救人于危难,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可以给许多个陷入困境的家庭带来希望,可以创造医学的奇迹,切实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传统医学的神奇力量,难怪自古就有“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之说。

, d% \; K* c/ S6 W7 h
        中草药是由世间千万种普普通通的野草花木构成,这就注定了中医与生俱来的强大生命力是永不枯竭的。中医的根基在阳光之下,在泥土之中,自古良医在民间。
) X# p/ |6 c" Y5 x; n
       是的,徐长卿不是名医,不是专家,只是一个朴素真诚的乡间土医。今天人们所说的名医,往往是指那种有很多名头的大专家、名教授什么的,他们很忙,要出国考察,要四处讲学,所到之处前呼后拥,上午做报告,下午有论坛,晚上还要赶到电视台做佳宾,你可以想想,这样的专家教授还能为一个普通人用心看病么?徐长卿太普通了,甚至,像许多民间老中医一样,治病救人一辈子连个最基本的职称都没有。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去做那些事情,治病救人都忙不过来,在他们心中,只有治病救人才是头等大事,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住纯正的中医灵魂。

4 g( i2 q0 L/ {' q7 q- G
       好的文学生长于孤独,好的中医也生长于孤独。
- C. u5 d+ k: B0 {0 P$ c
        在追随民间中医奔走山乡小镇的途中,在目睹他们为一个个疑难怪病患者解除疾患的过程中,在百姓的口口相传中,我渐渐看到了中医的经络和纬度。
: A* R+ f% _: C( _4 `. V( T
       古老的中医是深深植根于华夏厚土的岐黄之树,铁枝铜干,“雪雨风霜犹笑傲,清奇不染半分尘”。自古来,受百姓拥戴的好中医都是真诚无私的,扁鹊、华佗、孙思邈等莫不如是。我认识的那个连云栈道上的“接骨徐”虽早已作古,可是他的子孙还在那一片热土上,默默地传承岐黄之术,传承医德医道。他的子孙有的坚守一隅,一辈子甘当山乡土郎中,有的上了医科大学,成为医院的主治医师,有的在医学院里研究中医理论。当初一个“接骨徐”,今天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中医家族。

" Q0 ?5 ^9 X+ `) b" }+ l
5
       中医是质朴谦逊的,他们崇尚与天地与自然的融洽。当我沿连云栈道一路北上,访张良庙,越柴关岭,过留凤关,在紫柏山下找到那位民间广为称颂的名医“接骨徐”的长子家里,询问他医术有何过人之处时,他说:“我也就是会扯几样草药,帮山里人调理个寒热虚实罢了。” 这位古稀之年的乡间名医用乡音淡淡讲出这句话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天高地厚的大智慧。
8 E- h+ \6 F2 T  K
       就这样,“徐长卿”引领我在中医王国里旅行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分别是在小说最后,他给儿子——新一代中医传承人留下一封信,赴远方云游了。就像江湖传说中的武林高手一样,当学养和功力到了一定的层面之后,就需要在更高更远的天地里汲取能量。
, i% ]8 \4 b' g0 ?/ H
       这部小说为什么取名《青囊》?凌先生临死之际亲手交给徐长卿的青囊里究竟装有什么?赴远方云游的徐长卿写给儿子的信中留下了答案——为医者要精诚专一,矢志不渝,中医药学是一门浩博渊深的学问和技艺,需要付出毕生的精力,安神定志,无欲无求,才能有所建树。更为重要的是为医者要敬畏生命,守护人性,珍爱每一个生命,这是医者的道德底线。

" ?6 D5 b6 t# @8 d9 T9 u0 v1 G
       自古来,一代代中医人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术,承载医术并惠泽世人的,最根本是道。医之道,在于医者的仁心,仁心之上,才有仁术。孙思邈云:“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世,道则流芳千古!”
( [8 q) h; `- Z1 K9 W( g8 ~
       为大众所需为大众所用,便是道之所在矣!“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这便是“青囊”里蕴含的秘密吧。

3 ~; O# l7 f+ e+ e; F, y8 I
       小说中的人物既是作家的创造,也随着这个人物自己的性格和命运成长、变化,到了一定阶段以后,作家就不能完全掌控他的命运了。如若长卿的医术有不妥之处,那是作者愚公的问题。愚公走近中医才几年,仅学了一点皮毛,又缺乏长卿那种执著笃定的秉性,请大家谅解。

) c. N: A; q5 D  K4 g( a
       长卿,今天的社会更需要你这样的郎中,云游之后快回来啊!
愚公    2020年秋

3 h' t4 y/ P* x6 O3 Y' X
. Q1 e2 l  s9 x- k7 \% \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

返回列表 使用道具 举报
条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2-26 15:47:16 | 阅读全部
作者简介:愚公,本名胡君,好美食、爱中医、喜奇石,兴之所至作文以记。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百余万字,亦曾获奖若干。出版有小说集、长篇小说等,近期作品散见于《中国报告文学》《时代文学》《文谈》《中国铁路文艺》等刊。% |& {$ R& i, R( E. q
 
- w/ ?; b) N. D  }$ e1 v& q 
1 0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wjjibpch 发表于 2021-2-26 18:15:27 | 阅读全部
辛丑元宵读本文,想起当年柯云路,跟着HUWANLIN学医,宣传中医,却被当成伪科学鼓手而受压制,之后他就从公众视野里消失了好长时间...% p' `) Q4 }# K8 p2 Z( `; ^
看到愚公胡君最后那句话,百感交集:云游之后的郎中,能给大众讲好中医故事的作家,泱泱华夏,何止万千!$ t4 a; g% b6 Q* p) j/ D: M7 v
《大华中医》是图书馆借阅的。
' x! Q  H3 l  T: L% k/ f" d% f《偏方》、《中医几度秋凉》、《思考中医》...这几本并不能能算纯粹中医的专业书,到老都会带在身边。
  |/ U. g; `4 `. g' O3 e《青囊》呢,有没有时间精力逐字拜读完,不敢说,但请来作为人生难得的纪念,也许不会忘记。
1 K$ C& m, \! V6 P我爱中医。
' W; B, L$ ^  N6 y" T, Z吉祥!' C2 ?) q* e: u5 O" m
3 T) E. X" ]" Q) j' h  E  O

点评

浮躁世界里的一剂良药——推荐重点图书长篇小说《青囊》​ 韩红艳 太白文艺出版社 昨天 图片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为大众所需,为大众所用,是医道之所在矣,这便是青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4 17:24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3-4 17:24:06 | 阅读全部
wjjibpch 发表于 2021-2-26 18:15
+ d! _7 \4 |7 b0 h$ S0 J辛丑元宵读本文,想起当年柯云路,跟着HUWANLIN学医,宣传中医,却被当成伪科学鼓手而受压制,之后他就从公 ...
3 d4 U7 W( [0 k2 P/ ~7 W3 p/ O
浮躁世界里的一剂良药——推荐重点图书长篇小说《青囊》​
8 S: O. _% v4 m) {5 V8 B3 R! B5 ]+ R2 ~" B3 u1 w
韩红艳  太白文艺出版社  昨天9 ^9 M# m' y+ L: A9 U
图片
" Z2 T3 U4 b9 m( o0 m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为大众所需,为大众所用,是医道之所在矣,这便是青囊里蕴含的秘密吧。2 v  ?( f$ `. T3 i0 T* J; M  |
( |, M7 Y3 h( |6 O% `$ C1 _
图片! l2 C" x) K' x
4 H- T  x4 r; L. K) g3 e8 Z- l
图片
8 A3 G/ o4 s7 s' D  N# I这是一部深度揭示华夏中医薪火相传的中医题材现实主义长篇小说,通过秦岭山区乡医徐长卿习医从医的曲折经历,展现了传统中医精深博大的神奇魅力,生动体现了民间中医代代相传相守的医术医道,以及精诚专一的工匠精神和治病救人的高尚品德。
. h5 h6 m/ M( w  v8 Z4 b- E4 c5 C7 l3 g
作家愚公为创作这部小说长年自学中医,拜民间中医为师,追随其坐堂问诊、采药制药,并深入紫柏山一带寻访民间中医,以丰厚的生活积累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凄美而豪迈的中医故事。整部小说构思严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将深奥艰涩的中医专业知识融入文学故事,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9 ^9 }; C& O2 Y" d! E, ]$ ^
中华医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近年,随着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的普及与推广,中医药文化现象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这部小说的问世可说是恰逢其时,为我们了解中医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读本。
/ T6 S! x' S# H3 |5 p! ~# _" |
+ ]' p8 V' I8 n4 ]7 E——编辑推荐
! T! A3 w& ?) ~3 t/ X' z* ~; {0 m: |

* a8 m2 a. y7 q: g浮躁世界里的一剂良药
% I6 C3 c' Q* K——推荐重点图书长篇小说《青囊》
8 j3 Z" }6 P8 W3 e6 {; `! y9 i, |文/韩红艳+ c& U1 Z4 Q4 a$ n0 w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文学博士
. ]7 y( X( q% C- b: ?* \  p
9 W6 [' ]* z; Z, y+ [" f0 N4 m图片/ n7 @" G+ a; K$ f( E
作者:愚公
( d+ R+ B* A# q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
5 l1 \4 V* ^8 W2 b" B; ^' J  u出版日期:2021.1# |. ^. r3 [( A2 n
开本:16开
: Z. d+ X8 N* h) k' B定价:49.80元
6 F' ?! s, W* Q) V2 X页数:328
: `% g8 t3 T. F+ @1 T. t书号:ISBN978-7-5513-1853-2
4 B$ ~+ {- A8 P/ g. F' D) u& f
. C. \, ~' Z) p内容简介. `# d. o$ K5 @) _
秦岭南麓庙沟村民徐长卿,自幼随父学会辩识中草药,务农之余常上紫柏山采药贴补生计。这年冬,因一个外乡人的不期而至改变了他的命运。由巴中逃亡至此的凌朴子是巴中一带大郎中,因治病救人匡扶正义而遭坏人**、追杀,逃至张良庙隐居徐长卿家,在自己生命最后时光把华夏中医的薪火传给徐长卿。在近一年时间里,凌朴子把毕生所学和接骨绝技悉数相传,引领徐长卿步入杏林,并在临死前馈以神秘青囊。自此,徐长卿精心采药制药,以凌朴子所授医术为村民治病疗伤,渐渐成为村民爱戴的郎中。+ p' q3 w$ X3 h
北京知青于文丽目睹徐长卿一把草药救人于危难,深为神奇中医和徐长卿的仁心医术所感动,渐生爱意。在徐长卿蒙冤被斗饱受折磨的关头,于文丽真情义胆毅然与之结合,相扶相携共渡难关。' s# v& J: p; c+ f0 a
时光荏苒,改革开放揭开新时代的序幕,徐长卿两个儿子成为新一代中医传人。憨厚老实的徐地黄秉承父志坚守乡村;聪慧机灵的徐地锦中医学院毕业后去城市里开办诊所风生水起。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传统中医怎样传承和发展?医德医道如何坚守和弘扬?为给两个儿子指点迷津,徐长卿不得不开启了凌先生留下的青囊之迷。# o# B4 X$ V6 e. L0 p, x
, O5 e3 \; h) b+ ~1 w; i, C4 k
读完胡君的长篇小说《青囊》,能深切地感觉到他对中医的虔诚之心。小说讲述了民间中医徐长卿治病救人的故事,称颂了民间医者的技术与匠心,展示了民间中医的继往开来,揭示出中医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  t# i8 R6 H1 n+ A' _

* r/ K+ H& u  b  K首先,《青囊》最有意义的地方在于,它为民间赤脚医生立传。描写中医的小说本来就不多,较少有人涉及这个领域,为民间医者立传更寥寥无几。近些年来文学中出现的中医形象,有陈忠实《白鹿原》里的冷先生,贾平凹《山本》里的陈先生,周大新《湖光山色》中的梅老大夫,老藤《刀兵过》里的中医王克笙、王明鹤父子等,这些为数不多的医者形象,以自己救死扶伤的故事阐释了医者的精神境界。写好中医领域的人物,首先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否则就是隔靴挠痒而不得其神。胡君在小说的《后记》中说,之所以要写中医的故事,源于自己拜师学艺,多年研习中医典籍,有少年时期接触到“徐接骨”的故事做支撑,才在多年之后下笔写作。
9 A0 N4 Y) j( G6 m* S" V( o7 P0 w0 E0 |/ ^
小说把徐长卿放在**和改革开放的背景下进行了塑造,最大化地考验了医者的人性选择。秦岭紫柏山里的农民徐长卿早年丧妻,家有两个儿子养育,和父亲徐青山学了一些草药知识。他拜名医凌朴子为师,潜心医术,多次将病人从死亡的边缘救回来。在**中,徐长卿因为救了病危的吴月莲而被批斗,在批斗会上他还救了突然昏迷的吴月莲。他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救了被巨石砸伤的胡干部,不计前嫌为批斗过自己的高部长治病。徐长卿的徒弟罗有贵爱慕北京知青于文丽,嫉妒于文丽爱慕师傅,在嫉妒权利**之下,他诬陷师傅种种恶行,反而让于文丽义嫁给了徐长卿。在红光医院对骨折的许工程师脊椎脱位束手无策的时候,徐长卿展示了中医神奇的正骨技艺。改革开放之后,他没有去大城市赚取名利,还是扎根深山为百姓治病。正是徐长卿心怀民众疾苦的思想,使得他在**中落难的时候,当地的民众保护他,也因此获得了爱情。同时在“资本为王”的时代,还能守住医者的仁心。
) q" L  l# S% M' f9 X' a3 m5 s4 `
小说的结构独特,共有九章,每一章以药名为题,以草药的名实暗合徐长卿的人生遭遇:“忘忧草”,凌朴子与徐长卿相遇,拜为师徒;“接骨草”,医者的断骨之疼,凌朴子去世;“徐长卿”,徐长卿救死扶伤,获得乡邻认可;“川黄连”,他在**中被批斗;“女贞子”,他在艰难困苦中获得了爱情;“当归身”,他平反后有了自己的诊所;“使君子”,他声名远播,凌朴子也得到了平反;“重午香”,他为孩子治疗疾病,三个杏林高手同堂会诊;“五味子”,五味杂陈,徐氏中医得到了发展,却也面临着问题。
+ u4 W% S0 A7 p& v, |- `7 D( o$ j4 j
其次,《青囊》详细地解释了治病的技术,展示了医者由“术”入“道”的人生境界。读之,人可以多识药草之名,对中医的切脉、用药、义理有所了解,对中医的医术与医道有了形象认识。徐长卿的医术是在前辈的指点下学习,在实践经验中总结而出,这是中医传承“术”的所在。在多次的救死扶伤之中,民众认可了他的医术。同时,“县医院”和权威的“红光医院”都没有办法治疗的疾病,赤脚医生徐长卿却能手到病除,不禁让同行也称赞他的医术。徐长卿之所以被凌朴子看重的原因,除了他继承了父亲徐青山的医术之外,还在于他美好品行。徐长卿为了给人接骨,故意摔断了自己的腿,让凌朴子治疗。而凌朴子为了让徐长卿学会接骨,竟然也自断其骨,让徐长卿亲自治疗。他们的行为和神农尝百草的举动一样,让人肃然起敬。
8 x; U  y2 F. L' t1 ?6 Y
, W  |+ D7 i# P小说中多次提到的“张良庙”是一个隐喻,隐喻着良相和良医需要持有“淡泊名利”的品德。若医者只想着以治病为名攀附权贵,获得名利,而不顾百姓的疾苦,那医者的仁心就丧失了。凌朴子故意用错药,惩治了无恶不作的王永红,导致自己被追捕。他逃难到徐家,传医术为百姓治病,最后被殴打致死。徐长卿拒绝**让其去北京发展的机会,也拒绝儿子让他到城市发展的机会,他为当官者治病,也被普通百姓治病。凌朴子、徐长卿两个人身上具有“救济众生”的精神光芒,由医术到达医道,才是医者所要达到的人生境界。
) U# c( H# N$ o8 R' a4 [/ O% H0 u5 D, y0 P0 X2 W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如何传承和广大中医,是徐长卿非常忧虑的事情。徐长卿大儿子地黄留守在山里为百姓治病。小儿子地锦在城市发扬徐氏中医,但他在药材上作假,为了事业发展攀附权贵。他很聪明,但是医术不如父亲和哥哥,他认为是父亲把凌朴子的“青囊”传给了哥哥的原因。当徐长卿拿出青囊的时候,里面只是一句话而已:“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为得道”。因此,医者的道德自律是对抗名利诱惑的良方。小说结尾,徐长卿也像凌朴子一样,云游四方,求医问道,升华人生境界。
) {4 v8 z  N2 Y) l% D% n# z
% i6 o: K4 J" i: Z0 f9 ?最后,《青囊》力图言说出中医文化的哲学意蕴,以及承担的价值所在。作者让读者了解和体悟中医的博大精深,但是并没有让人感到神秘化和巫术化倾向。书中多次出现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等,通过医者之口讲述出其中蕴含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依托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解释理论,中医形成了“四诊八纲”“阴阳平衡”“五行学说”等医理,阐释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如何让病人康复的理论。而且,借助凌先生讲的故事指出,中医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不等病症出现就治好他人的病。这其实就是引导人注重养生保健,将病扼杀在摇篮里,这才是中医的理想境界,才是生命健康运行的规律。同时,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人与自然同生共荣的哲学思想,体现出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凌朴子和徐长卿上山采药,凌朴子交代徐长卿不能将“接骨草”采绝,而要留下一些让其生长繁衍,赶尽杀绝就难以为继。这种朴素的自然观,是中医繁衍的自然物质力量所在,是中医与各种草药相互依存的现实联系。+ h$ S# Q  c* e) l* f# ?  V

+ W) g7 [' L* Y当然,书中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小说中描写了完美化和理想化的中医人物,因为缺少矛盾冲突,使得人物性格展示不足,叙述结构上有些简单。而且,凌朴子在对徐长卿“传道授业解惑”中讲述了中医知识,三位郎中的“三堂会诊”中解释用药义理,使得故事在文学性上稍显不足。
& N/ L$ ^( \1 p& K
3 H: a; ^+ x" p. y5 {作者简介- P* U" d4 C, Q1 Q# B6 u
图片
( d6 n( \2 B8 c+ Q- A3 R( I愚公,本名胡君,好美食、爱中医、喜奇石,兴之所至作文以记。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百余万字,亦曾获奖若干。出版有小说集、长篇小说等,近期作品散见于《中国报告文学》 《时代文学》《文谈》 《中国铁路文艺》等刊物。/ a$ }4 z+ N, G6 @: O
8 Q( R- c% M6 F3 o
图片6 W* N5 `) R  g% s3 F5 _! y
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直接购买长篇小说《青囊》
, D3 x( P% z: I; d& Z" v/ REND
1 W7 N: T" a7 c" P4 |; J% ?图片
6 Y& Q7 A) U% m0 {8 s图片9 I0 A' D7 T9 b' u8 ?- {
图片
7 |& g; c$ a- b点击右下角“在看”为太白文艺出版社喝彩. M+ q3 X$ R2 s0 ^
阅读 1266
8 s0 A5 ~" F/ }: Q! U# M分享
! C' d. D2 l  q0 s$ y* O) Z$ I收藏
: o+ U/ u' C  C  M赞27
" L9 l% @, n7 l9 `: ], e在看16
* r/ x2 {! Q0 O! b8 \1 b分享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4 _4 ^6 \  C% ]* A6 t5 L观察的才能要比创造的才能更为少见2 `3 J& S; h/ `& y6 O
观察的才能要比创造的才能更为少见 ...
; ^! g- B+ I( y! y* O8 f阅读 229  a% S& {$ w! ^
在下版君% G6 Q5 `' a! n6 `2 [# p
不喜欢
! M7 e5 j, O, }- X% D- m4 l不看的原因
( E6 R) a' v4 R  Y: ]确定
8 n4 _& W) G9 D: [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
) p! N4 O  ?. o1 ]新书推介|走进《妖怪书店》,和十二生肖一起玩出新花样!GO!
1 m. K2 T& q  H1 x新书推介|走进《妖怪书店》,和十二生肖一起玩出新花样!GO! ...) C: C( D  |2 q8 W" C
阅读 35
- G; M; Q1 V' c, W, `松果学园
9 r9 J$ p- g/ B, W6 T 不喜欢
4 a5 i! D5 y0 g不看的原因
/ U: [" m" }' M1 l确定
6 |  N& C+ A: V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1 a+ a: c- H6 \/ l0 H4 r
犯罪手记
! ^/ G' x1 T( P犯罪手记 ...7 ]8 r4 G" P7 v% F( `; W" J
赞 11
4 A/ _7 q: e6 s4 d1 F. Q4 `牧之坊1 L; o# [' h, U# j0 r" V. D
不喜欢
3 I7 Z0 B4 |* c  Z* r不看的原因
$ k. Y& c% I7 @% A确定; o" `! I5 b4 r  G: }" T/ F
内容质量低 不看此公众号$ c) R6 \, w1 i( B
写下你的留言

点评

愚公学中医随笔● 中医西医那点事 中医西医那点事,什么事?是要说中医和西医的争端吗?其实,中医和西医不是敌人,不是对头。如果以百年为一岁的话,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3-6 18:02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3-6 18:02:54 | 阅读全部
曹东义 发表于 2021-3-4 17:24
. C; M' L! Y+ Z5 v! C浮躁世界里的一剂良药——推荐重点图书长篇小说《青囊》​
  e) T! W4 X1 d1 D; D2 C; e/ c, U# A8 L; o# u
韩红艳  太白文艺出版社  昨天
1 y) V; d# }5 {6 V: S. G  H
愚公学中医随笔●1 z6 y  I/ q: g$ J5 `) r  V" a4 P
' ]/ F$ M/ ?1 ?% Z9 V
                       中医西医那点事) w" Z3 J6 z4 P
                             
0 r( ]7 J$ T( ^, M* @, j3 X/ {% X中医西医那点事,什么事?是要说中医和西医的争端吗?其实,中医和西医不是敌人,不是对头。如果以百年为一岁的话,五六十岁的中医怎么会把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当作对手呢?
* N4 Z8 U5 z$ T! C- w愚公亲近中医这些年,认识了一些中医朋友,他们或是传统中医的传承人,或是中西兼修的现代医师,对西医都是持一种赞许的态度,认为中医有古老而厚重的理论体系支撑,以取类比象的思维为逻辑起点,以阴阳平衡五行生克的原理为思辨依据,着眼系统和整体把握人体,采用各种特色诊疗法及中草药内外兼治,促进人的身心康健。而西医是伴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药物对病机的化学反应进行阻断、改变,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具有靶向治疗和易普及的特性。而且,西医进步很快,科学技术每有一项发明创造,西医便向前迈进一步,若能真正实现中西医结合,必定能推进医疗的发展,造福于人类。
! {( D; O" C2 W" u4 K$ s0 X* w那么,对于患者而言,中医和西医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有位医学专家是这样说的:西医在找证据,中医在找原因;西医在治疗“零件”,中医在拯救“生命”。西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个器官组成的,哪个出了问题修理那个,要是问题大就割掉它;中医认为人体是个系统,只要出现问题一定是整个系统失衡,要从整体上找原因进行调整。中医注重整体关联,西医擅长微观精确。中医研究的是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先贤大医们用朴素的辩证法创建了“理”、“法”、“方”、“药”闭合的环形理论;西医着眼局部结构与功能,从实验室走向临床,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细化和精微。这是人类从两个不同的方向探索医疗和健康的实践过程,二者互补,殊途同归。" J' b; @1 a. I* T4 ~
这样说简单了些,不过,愚公这样的初学者只能讲到这个程度。说起来,中西医各有所长,应当和谐共存,相互促进。但是中西医之争一直明里暗里进行着,而且渐渐形成一边倒的趋势,说什么中西结合,其实西医占主导地位早已成定势。很长时间里,中医好尴尬哦。& _+ w9 b4 B) A$ L: \- h) t
前不久看到一位网红学者的一篇谈医学的文章,把中医和西医作了较为详细的对比,貌似蛮有说服力,细看却不对味,越看越荒唐。该文列举了西医种种长项,列举了西医最新成就,与之对应的是中医的腐朽和无能,然后勉为其难地说中医在养生方面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还列出一个大文人黑中医最有名的一个桥段:中医是骗子,看不了的病,给你开个药方,然后故意说要一种药引子,必须是元配的一对蛐蛐,自然这对元配的蛐蛐谁也无法找到,所以自然是治不好病。7 R2 [2 T% |! T- ^. K- B. g# n/ S
这话你也信?那个文人不知听哪个阿婆说过这么一嘴儿,便当作投枪和匕首投向中医的心脏。" K& i! y% O( h) }2 z) [$ B
两个多世纪来,也就是西医出现以来,黑中医者甚多,甚至有人公开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中医。1929年2月,国民政府卫生部召开的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上提出了臭名昭著的‘废止中医案’,意欲全盘否定、取缔中医药。消息传出,全国上下奋起反对,不仅仅是中医人士,广大民众也坚决抵制这种打杀中医灭我国粹的反动行径。3月17日这天,全国17个省市242个团体选出的281名代表云集上海,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举行了大规模****,当局不得不收回提案。为了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医学界人士提议将每年的3月17日定为‘国医节’。
) p5 t' m; x/ `3 H这次规模最大的黑中医行为徒然留下一段笑谈,倒是激发了民众对中医的关心和热爱,留下个“3.17国医节”至今。是的,自出现西医这两个多世纪,有无数黑中医的人和事,但对中医中伤最重的怕就是“元配蛐蛐”这个桥段了。因为这个桥段出自一个大大的文人之口,而且,极富有文学的张力,引人遐想。你想想,“元配蛐蛐”?哪里去找?怎么判断它们是不是元配?之前有没有婚史?有没有第三者出现?即便找到了,一个小小昆虫又能有什么药性呢?所以呢,中医是多么无知多么愚昧多么可笑啊!
: c* ?) S) S7 [真的吗?中医就这么可笑吗?愚公在这里提个醒:我们在用脑子笑的时候用脚趾头想一想——在西医出现之前的五千多年甚至更长的时光里,炎黄子孙是靠什么与疾病、瘟疫抗争?岐伯、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等,历朝历代的先贤大医或是学问渊博的大儒,或是修行卓越的得道高人,他们熟谙经典,发遑古义,勤于临证,穷经皓首研究中医的辩证法则,以一生的心血构建中医药从理论到实践的医疗理论体系,为后世留下《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岐黄瑰宝。& J" Q; \! u) k% G) w0 m3 R" c0 p% L7 w
嘲笑中医?黑中医?乌鸦的翅膀能遮挡太阳的光辉么? + |- C0 d! y* b- p$ [& \
有人说,中医太古老了,几千年前的东西再怎么好也落伍了吧?
0 `6 s! h/ y3 i" t5 n, d- E愚公学习中医数年来惊奇地发现:中医有一个独有的特征——传统理论的经典性,越是古典的理论越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传统理论历久弥新经千年而不落伍。如《黄帝内经》和《伤寒论》,这两部医学著作问世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但至今也是不可逾越的高山。一部《黄帝内经》,从古到今,注家有400多位,注释《伤寒论》的人更多,无数学富五车的大儒大医投身到这个“注经”的队列之中。直到今天,我们的大国医、医学博士们还在注解、研究着,无数个中医大学的学子们孜孜不倦地学习着。“注经”就是解读、学习、传承,迄今为止,《黄帝内经》《伤寒论》仍然被奉为医学理论至高无上的经典。6 L; f2 O( O9 E, R: i, K- [
这是一个罕见的极其怪异的现象,一种学科理论在长达二十个世纪里少有突破和更新,它的正确性却不断在当代得到验证,科学技术的发展每前进一步,对传统中医的认识和验证就加深一步,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与古老的传统中医理念常常和谐共鸣殊途同归。这种现象吸引着医者、学者不断地解读、探究: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什么会这么完美这么精准,为什么具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呢?
. n3 ~. t" O- ?# x+ u5 ~中西医各自的长处容易体会,难以认识的是两者理念上的不同。愚公讲一个医案故事试图给大家提供一个辨识的“标本”。2 }: f2 m! f1 x' n; B
这个故事是一位《伤寒论》研究专家讲给学员们听的,愚公听课时印象至深。说的是这位专家与他的老师——大国医某某一同经历的一件事:: Y: k2 I) e- B  k4 l  u1 D  g
多年前,著名X医院收治了一位肝病患者,这位患者在一个研究所工作,刚刚被选聘为工程院院士。这是一个杰出的人才,在家孝顺父母,亲和家人,在单位团结同事待人和善,工作上兢兢业业,有很多发明创造。这样一个优秀人才刚刚进入花甲之年患上肝癌,令人非常痛心和遗憾。患者所在单位和市里领导都非常关注其病情,组织最强的医疗力量进行抢救。当时由一位名望很高的医师主治,请了大国医某某一同协助治疗,希望用传统中医的力量稳定病情。会诊时,国医对病人望闻问切一番,摇头离开。主持会诊的领导问国医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国医说:病人肝已坏死,功能衰竭,已是无药可医,所剩时间不足百日,不如让其回家和亲人在一起度过最后时光。领导一听满脸不高兴,转过头问主治医师,主治医师说:医他的肝是不行了,只有采取移植手术,换一副健康的肝脏。这个意见得到一致肯定,并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很快找到了肝源,成功地完成了移植。. @6 B% T8 o( |. N( K# E
当时这个病案很轰动,有人认为大国医这回栽面儿了,还是西医厉害,有科技含量,能起死回生。手术后不久,病人就能下床了,省市领导、单位同事、家人,都来看望。可是,渐渐地,人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生温文儒雅脾性和善的病人突然变得脾气暴躁,说话尖刻,动辄给医生护士发脾气。对家人也不满意,对单位也不满意,提条件要待遇。医生慌了,搞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请问大国医,国医似乎早在预料中,问道:你们换给病人的肝源是哪里来的?回答:是市里协调公安系统提供的一个当日枪毙的吸毒犯的肝脏,征得其家属同意。国医说:所以呢,病人不变成个样子才怪。! {3 D6 b3 P! v- m" V2 n
讲这个故事的专家当时悄悄问他的老师:脏器移植只说会出现排异性的问题,怎么还会影响到一个人的脾性,情操?国医说:很简单,肝脏是藏魂之处,移值的肝脏里有吸毒犯的秉性和脾气,你说他能不变吗?
* g# X/ k' A: j! M. U: s! G后来,病人越来越痛苦,不同的人性在他内心挣扎,移植两个月后死了。4 K2 H! `4 _/ y* ?
这个病案生动地体现了西医与中医的不同之处,西医的眼光盯着患者生病的部位,啥坏修啥修不好就换,中医认为人除了身体和器官之外还有一个精气神的形而上的存在,医治一个人要从整体上着手。还有一点就是生死观的不同,中医认为一个人病情发展到不可逆转的时候应当坦然地面对死亡,不要做违背生命规律的事情。比如说这个病案,请一位国外肝病专家执刀,仅移植肝手术花了一百多万,是许多年前的一百多万!结果是什么呢,病人还是没有挺过百日之关,而且发生了人性的变异,连病人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好人晚节不保,变得对所有人和事都不满意,处处计较,指责他人。他在临死前一定是痛苦万状,因为那种正邪相争的过程,会让人有如万箭穿心。/ a6 c3 u: }: O( B! z. c
以愚公所见,所谓中西医之争这点事不叫事,人类发展到今天,把聪明才智和科技成果用于治病救人,为全人类大健康事业做贡献才是正事。常常,在阅读中医经典和圣贤文章时,我觉得,中医,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笑微微看着由现代科技打造出来的“西医”这个年轻聪明的晚辈,几分疼爱,几分勉励——好,后生可畏,以后再稳重一点,治病时有点整体观,不要草率地切割呀摘除呀,尤其是那个放化疗不要轻易用,还有,不要把算盘打得太精,医学不是创造财富的学问,医院不是发财的地方,记住了吧,娃呀……0 a' }5 e! t/ }$ W! v8 P  \5 M
最后,愚公再说一点自已学中医的体会。自学中医头几年里,愚公一直追随一位民间中医,他不是什么名医,不是什么带博带研的导师专家一类的,甚至连医证都没有,他是一个中医世家的传人,肩负着传承的使命,把家传数代的特色诊疗法传承下去。几年时间里,愚公常常观察他问诊施治的过程,观察他们家族这个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疗法是怎样为患者解病除症的,还数次参加他收受徒弟的仪式,每一场收徒仪式都使愚公心受洗礼。拜他为师的徒弟中,有省城大医院的主治医师,有从深圳赶来的中医学院研究生,有从韩国来的医学博士等。看到他们专程飞来拜师这位连医证都没有的民间医生,同念拜师贴时,我不由心潮翻滚。我知道,传统中医与今天这个物欲膨胀的啇业社会有很多格格不入的地方,中医坚守的一些东西也渐渐被人们淡忘,因而,中医的前行似乎总是步履维艰。但是,总有那些匡时济世的中医人以治病救人的仁义之心把传统中医的薪火传承下去。: C, g# a, H& I
亲近中医数年,愚公分明感受到了传统中医的生命力。要说中西医那点事呢,愚公所见,嘲笑中医者自是可笑,担心中医被黑被毁也是杞人忧天。《医贯》云:“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世,道则流芳千古!”
+ R  b" A" \  a
& X& ~6 T+ P4 D# l
7 Q) I& L. A% j. S0 R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愚公,本名胡君,好美食、爱中医、喜奇石,兴之所至作文以记。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百余万字,亦曾获奖若干。出版有小说集、长篇小说等,近期作品散见于《中国报告文学》《时代文学》《文谈》《中国铁路文艺》等刊。
- M; ?4 W4 ^5 k4 A7 u: i2 C
/ }( T/ I' I5 b9 O& C7 Z! Y/ k2 R) o6 }' O+ g5 ^1 t  M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善元一 发表于 2021-3-9 18:41:44 | 阅读全部
胡君大作《青囊》已到。
+ {! V8 {( a. w* g3 h+ A0 Q辛丑年喜事太多。5 ?5 m9 x" u( U* _4 U7 I! y
吉祥!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2021 燕赵中医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冀B2-20050128号-6 冀公网安备:13019902000109号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广告合作客服QQ:313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