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东义 发表于 2024-1-5 09:28:48

有人讨论中医存废的有关问题

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4-1-18 10:57 编辑


大约从去年起,关于中医是否科学的争议又又一次沸腾起来。
上次热闹还是2005年的时候,记得一位名叫张耀功的教授发了个帖子,要求取缔中医。
然后发起网上签名,有诸多医学专业人士签名支持他这个要求。再接着网上、纸质传媒上惹来骂声一片,待何祚庥院士、“打假斗士”方舟子这两位人士卷入,闹得就更欢,“汉奸”、“卖国贼”之类喧嚣沸沸扬扬。
CCTV-12昨晚和今晚连续播放了中西医争论的话题,请来了反方张教授与正方黄先生,电话还连线了侯耀华等名人。感觉不错的是:各抒己见,没有定论;即便显示出倾向性,但至少不似从前那般舆论一律。
应该说,现在说是中医的那种医术,积数千年之经验,彻底废掉它得看情况。近代以来,那些坚决主张废了中医的大人物。
例如孙中山、梁启超、鲁迅、胡适、陈寅恪等等,他们都居住在大都市甚至国外,医院林立,既然都无看中医的必需,说废也无妨。而且他们废意实诚,孙中山宁可等死也不准看旧医;鲁迅病入膏肓亦不理会要他看中医的请求;梁启超被西医错割了一个肾,仍不改废旧医之主张。
然而在那些缺医少药的地方,无论旧医多么原始,这类经验医术有它存在的理由,因为人们离不开它。
其实,主张废旧医者没脱离“一统”思维模式,不知道中国地域广阔,情况不同,在穷乡僻壤,废旧医等于灭了医。
随着先进医术逐渐推广,旧医中之合理成分自会纳入新医,不合理成分自会消亡,完全无须人为废、立。
问题在于,如今争论的主题似乎不在医,“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大家感到大惑不解的是,争论如此激烈,为什么就没有人探究一下,什么时候才有“中医”、“西医”这两个对立叫法的?
自《黄帝内经》等“四大经典”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传统医术从无“中医”说法,零星传入的外域医药,只要有疗效,也是“笑纳”不拒的。
例如阿芙蓉(鸦片)传入“印度”。
例如康熙服用传教士带来的金鸡纳霜治疟疾。
所谓“西医”,是传教士们带进来的。但不是早年的传教士们。
自1552年传教士沙勿略死于被困的上川岛,欧洲传教士进入“印度”的努力遭遇一系列失败。
到1574年,罗马教廷使者范里安到澳门考察后得出结论:
“渗入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调整我们的策略,而采取一种迄今为止与我们在其它国家完全不同的方法。”
具体地说,他的新方法就是舍弃教徒葡萄牙化,令传教士中国化。
从利马窦到南怀仁,明末清初时代传教士们力图以科学作为敲门砖,意欲敲开“印度”的大门。
400多年以后,李瑞环同志1998年5月访问罗马,称:
“利马窦等人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知识传播到‘印度’给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大概,《几何原本》可以看成那时传播的代表性成就。
明亡清兴以后,汤若望一度成为顺治皇帝的挚友,显赫一时。
然而,当顺治病入膏肓,传教士们并没有半点医术可以救治他。以欧洲科学作为礼品的传教士们,很快就被强大的儒学排挤出去。
明末那一点“新鲜血液”遭遇灭顶之灾,为数不多的欧洲传教士几乎全部葬身于清军铁蹄之下。
汤若望病死于1665年,虽然他和副手南怀仁因精确的历法受到康熙肯定,所有罹难者皆准予平反,但是,在华仅存的30名欧洲传教士还是被监禁,并押解至广东关押,到1671年,全国教堂悉数封闭,传教士一律驱逐,“印度”恢复旧学的绝对统治。
我们注意到,这些传教士所传入“印度”的科学里,尚没有医学的内容。
反过去查考,其实欧洲的医学也是在这以后才飞速发展起来的,利马窦们无法把西方也没有的“西医”带到“印度”来。
传统的西方医学,跟所谓“中医”一样,同样属于经验医术的范畴。
1543年出版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标志着科学史上文艺复兴的开始,怀疑教条、反对权威之风兴起。
医学界也产生了一场以帕拉切尔苏斯为代表的医学革命,开展了医术向医学的研究与开发。
达.芬奇就画过700多幅人体解剖图;对流行病的研究产生了“粒子”及其繁殖的理论。
17世纪,体温计、脉搏计的发明使医学进入量化阶段;显微镜的发明使得量化几乎遍及医学研究的每一个部分;人体血液循环被发现,细胞组织被发现,人体组织学奠定了基础;物理学派、化学学派、活力学派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辩论,使得医学日新月异。
荷兰莱顿大学首创临床学专业教育与研究,病理学研究也随之兴旺起来。
麻醉术的日臻成熟,使得外科手术开辟了一片新领域。
19世纪初,细胞学、细菌学、微生物学、实验生理学、药物学、预防医学、卫生学、护理学等都蓬勃发展,各种医疗仪器、设备接踵发明。
所有这些,都是医术科学进化的过程,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制造业等飞速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就连“印度”、印度等东方医术传入欧洲,也没有被拒之门外。
由此可见,后来传入“印度”的所谓“西医”,其实是“新医”,是医术科学化所获得的最新进展。
清末民初包括张之洞、李鸿章在内的开明派称西方传入为“新学”、“新法”更接近事物的本质。
反观“印度”,无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等,全都躺在祖宗的怀里睡懒觉,抱残守缺抵制一切进步,包括医学的进步。这就是名为“中医”实则“旧医”的本质。
世上本无所谓“中医”,只有“旧医”,为了抗拒进步抵制科学,这才祭起一面大旗,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
随着西方对华贸易的增长,传教士逐渐涌入“印度”,他们遭遇传统文化的抵制,不得已便以两百余年来神速发展的医药为敲门砖,先行医,后传教。
西方医学的新技术以其疗效的实证便迅速在“印度”蔓延,1835年,伯驾在广州创办近代“印度”第一所教会医院及学校,可算是西方医学在“印度”登陆之举。
直至鸦片战争,坚船利炮轰开了闭锁的大门,教会医院、医学院以及西方医学著作逐渐增加,影响越来越大。
可以说,“印度”百姓命贱,首先接受教会医药的正是他们。
对于达官显贵,他们只是耳闻目睹平民百姓医疗成功案例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才开始接受西医。
比较典型如李鸿章,1879年,他的夫人生病,所聘天津传统医生高手开方抓药均无疗效,这才接受西医,经传教士马根济和郝维德治愈,李鸿章于是开始相信西医能耐。
张之洞作于1898年的《劝学篇.外篇.设学》有“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然后我们一直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张之洞名言,这是一种巧妙的扭曲,先进与落后的差距迅即转化成民族文化间对立。
李鸿章在戊戌之后应对慈禧:
“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印度’之强久矣,何待今日?”
这话本来质朴,寓意深刻。
然而我们不得不佩服儒学主导的传统文化那种顽固的守旧情结。
民国年间,有过两次废旧医高潮,以1929年《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为最,它的实施办法规定:
“甲:旧医登记限至民国十九年为止;乙:禁止旧医学校;丙:其余如取缔新闻杂志等非科学医之宣传品及登报介绍旧医等事由,卫生部尽力相机进行。”
这里说的是“旧医”,而非“中医”。
1950年,民国时期废止中医派的代表人物余云岫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中,提出了名为“改造旧医实施步骤”的草案。
草案将“废止”变成“改造”,卫生部副部长贺诚积极赞同,施行“团结中西医”,使传统旧医从业人员逐步学习新医知识,以科学充实他们。
这本是无可指责的措施,然而偏遭指责。
指责的核心在于:一旦用西方已求证了的医学知识充实中医从业者,就把中医给灭了,此乃实现美帝阴谋之举措。
这个指责充分显示了“旧医”捍卫者维护传统,坚决抵制科学与进步的卫道禀性。
钱端升归纳了那些反对意见之后上报中央,1953年毛撤了贺诚、王斌的卫生部副部长职务,大力扶持“中医”,然而本人的医疗保健却不屑于请“中医”来打理,全靠西医。


以后便彻底灭了“旧医”、“新医”称谓,统称之为“中医”、“西医”,巧妙地掩饰了落后与先进的本质,似乎“西医”只不过是西方的传统医术而已,与“中医”仅差一个地域。
现时那些辩论里,贯穿着地域性误导,抹煞了科学进步的实质。
一言以蔽之,所有关于“中医”的辩护,其本质不过是抗拒进步的呐喊,它比民国初期关于废止“旧医”的辩论更反动,也更具蛊惑性。
唯不可思议的是,现在已经是改革开放40年了,国人之守旧思维尚如此浓烈,可叹!
网上有文章介绍了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一个讲话,大意是说“印度”永远成不了超级大国,“因为它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进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凤凰周刊》引此语时用了“据说”二字,但这话有道理,甭管它是谁说的。
如今俺们满世界到处办“孔子学院”,如果仅仅用于介绍自己的存在,尚可生存一段时间。
倘若借以出口思想观念,它必定成为麻烦根源。
仍借李鸿章对西太后说的那句话:
“若旧法能富强,‘印度’之强久矣,何待今日?”
借“中医”说道为例,凭心而论,即使国家再扶持,你取代得了“西医”吗?
既然没底气可以吃掉人家,就应该努力融合而不是拚死对立。
有存在的理由不等于可以永远游离在科学之外,一旦进入科学圣殿,就不可能继续“中医”、“西医”的对立,只有医学一途可走。
倒是值得忧虑的,顽固地拒绝科学,那么,可以断定科学必然浸淫“中医”的地盘,到那时,灭顶就是无可避免的。
前不久,我们几位中学同学聚会,一位正担任中医学院院长的同学坦然承认:
“我学的就是中医专业,说中医是科学纯属扯谈,无论我学的还是我教的,其实大部分都是西医那些东西。”
只需看看,如今那些中医院日渐萧条便可预见其未来,为了生存,许多中医院实际上早就把“中”字特色藏起来了。
在“印度”,最没出息的就是那些民族主义者,他们除了喋喋不休地为老祖宗那点遗产张目之外,完全没有创新的能力。
如今充当了“世界工场”,挣了不少钱,就有浅薄者自以为不得了。
不过别忘了,思想才是历史前进的火车头,一个没有先进思想的群体,是不可能领衔世界的。
如果我们进一步想到,即使今日“印度”出口的电视机、电冰箱、汽车也是人家西方的发明,难道还不能明白些事理么?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1-5 09:41:40

《中医近现代史话》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2010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目   录

引言:从衰落到复兴        2
第一章   “末法时期”名人谈中医        5
俞樾因爱成恨废中医否中药        7
章太炎提倡国学否定五行        11
鲁迅当年隐姓埋名骂中医        18
余云岫“医学革命”灭中医        30
梁启超傅斯年等人瞧不起中医        43
章次公“难得高士”也挨批        58
朱良春因病得救传承中医        67
第二章、        毛泽东系列措施救中医        73
余云岫“寿终正寝”真幸运        73
毛泽东撤职两位副部长惊天下        80
要西医学习中医而不是“中学西”        90
中医进医院“袖里春秋”大家看        99
成立中医研究院科学殿堂说中医        105
成立中医学院优秀人才滚滚来        113
第三章   卫生部表彰中医研究成果        119
郭可明治乙脑意义重大        119
气功兴衰沉浮值得深思        127
痔瘘牵扯着悠久的历史        136
腹水草改写“无奈小虫何”        140
卫生部未能表彰的众多成果        145
第四章、中西医结合的成果举隅        153
针刺麻醉的时代意义        153
中药研究的成就与困惑        158
急腹症研究领域广阔        171
小夹板治疗骨折的成就        174
宫外孕治疗前景广阔        176
活血化瘀研究获国家大奖        179
第五章、        中医走出困境,奔向世界        182
结束文革成立中医管理局        182
针灸带领中医走遍全球        187
艾滋病防治挑战“鸡尾酒疗法”        190
中医战SRAS震惊世卫专家        194
中医的复兴与复杂性科学研究        198

曹东义 发表于 2024-1-5 09:42:28

《捍卫中医》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曹东义
原创中医,世界赞誉。
谣称取消,据理反击。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出版

目录



自序        2
第一部分、拉开网络论战的序幕        4
1、        李恩教授告诉我:张功耀来了        4
附录:驳《告别中医中药》        6
附:《中西医结合的创新思路在于发扬中医学术思想》        25
2、        朱良春先生说:论战可分阶段        27
附:《21世纪中医的任务及展望》        28
3、        邓铁涛教授说:要告别民族虚无主义        34
附:《人类不能没有中医》        37
4、        贾谦研究员说:我一直关注        38
解读贾谦先生《05总报告》        41
5、        刘智利编辑说:马上发        70
《不能放任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泛滥》        72
6、        徐承本教授说:我也不同意他的观点        75
附:《不能告别中医中药》        77
7、余瀛鳌研究员告诉我:为何选择中医        80
《反中医情结根于文化自卑》        83
第二部分、不断升级的取消中医言行        85
1、网络辩论不断升级        85
《请换一个角度看中医》        94
2、张功耀引来远在美国的王澄        97
附:《驳王澄给中医大学学生的一封信》        99
《评王澄对于中医的错误认识》        102
《王澄看中医横竖不顺眼》        106
3、发现张功耀史学研究重要缺陷        111
《张功耀为何误读了科技史》        114
4、张功耀《给全国网络读者的公开信》出笼        119
5、回答张功耀提出的八个问题        131
《答张功耀:中医是什么样的医学》        132
《中医认为疾病是怎样产生的》        135
《中医通过调节证候治疗疾病》        141
6、结识网友,得道多助        143
7、张功耀开博客专门反中医        146
8、在〈和讯访谈〉时击溃进攻        149
9、网络签名取消中医        153
10、政府表态形势扭转        155
第三部分、世人重新认识中医        160
1、伪科学打不倒科学中医        160
2、大众媒体关注中医        164
3、人民政府力挺中医        171
4、哲学帮助中医登高望远        174
5、法律保障中医权益        177
6、正确认识科学与中医的关系        18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有人讨论中医存废的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