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东义 发表于 2023-10-23 13:45:39

落实中央意见,多措并举让中医药人才队伍“强筋壮骨”

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3-10-25 09:08 编辑


中医药振兴,关键在人才。如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实施已满四年,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批批中医药人才沐浴着中医药发展的春风茁壮成长。

四年来,中医药人才规模总量持续增加。截至2022年,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91.9万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76.4万人,中药师(士)13.9万人。

四年来,符合中医药人才特点的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逐步完善。建立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周期性表彰奖励制度,协调推动在重大人才评选中对中医药领域单独分组、单列计划。引导各地建立中医药人才评选表彰机制,评选表彰一大批省级名中医、基层名中医,增强中医药人才职业荣誉感。形成了以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省名中医、省中医药领军人才为引领,青年岐黄学者、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学科带头人等为主体的高层次人才体系。

四年来,高层次中医药人才梯队不断完善。截至2022年,我国已培养岐黄学者149名、青年岐黄学者100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支持建设15个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20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2000余个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及31个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了一批中医药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在岐黄工程引领带动下,各省(区、市)组织实施了各具特色的省级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如浙江省中医药“十百千”人才工程、江西省杏林计划、河南省仲景工程等,形成了国家引领、地方紧跟的中医药人才培养良好态势。

四年来,中医药基层人才供给持续扩大。通过持续开展定向生培养、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等项目,累计培训基层中医馆骨干人员1.6万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18万人。

【地方经验】

四川优化评价体系激发中医药人才活力

2021年5月11日,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届“刘敏如班”开班仪式举行,一批年轻的中医药学子进入班级钻研中医妇科;同一天,远在四川省北川县凤阳村的村医彭乔蓉一早就开始为村民针灸……截至目前,四川的中医药年服务量已超过1.6亿人次,这个数字的背后离不开四川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不断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形成独立的中医药人才评价体系。截至2022年底,四川拥有中医药高级职称人员近2万名。今年,四川省中医药局深入开展中医药职称制度优化完善工作,中医药高级职称划分为全省统一的高级职称和基层高级职称两个层次,打破了基层中医药队伍评高级职称难的瓶颈,对基层中医药人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针对深受群众喜欢的中医推拿技术、中医康复技术等,专门增设了技师类别职称,畅通了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渠道。

重点强化领军人才培育。四川在全国率先实施省级中医药院士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共培育中医药院士后备人才15名,按每人150万元的标准给予支持。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在全省9个行业性人才计划中新增中医药人才专项,新增岐黄学者、岐黄菁英人才项目,预计到2030年将培养省级岐黄学者、名中医等高层次人才1000余名。

优化完善西学中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四川拓宽了西学中人员职称晋升渠道,将西学中人员纳入中医药职称评审范围,取得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颁发的西医人员学习中医知识结业证书的非中医类别医师,可申报中西医结合高级职称。另一方面,大力推进西医学习中医培训,把建立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作为打造西部中医药人才高地的一个重要抓手,为国家中医药综改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徐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落实中央意见,多措并举让中医药人才队伍“强筋壮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