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东义 发表于 2023-5-7 06:36:36

社科院陈其广先生发出“中医国情之问”


陈其广先生1949年10月18日生,经济学博士,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负责人。
最近针对山东青岛有关“侯静中医事件”的判决,陈先生发出了一个重要的“中医国情之问”:
他说:
类似山东候静中药有关一案的事件绝非孤立,自世纪之交出台实施的那个药品管理法,不同时间丶不同地点都出现过将中医自制自用中药制剂(汤药不在内,据说是因为“一人一方”)以“非法制售假药”定罪,判刑罚款的实例。央视曾播出过陈欣的案例。中医药国情调研组也曾正式召开过倪海清案的专题调研会。但把有疗效无药证的中医自制自用的中药制剂用法律判定为“假药”,而不是判定为“非法药物”这种不合常理不合情理的做法却始终沒有改进完善,延用至今。按说法规表达是有法理基础的,但是法理怎么可以不合常理?明明有疗效怎么就成"假药”了?这种情况屡现不断,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在核心领导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多次做出明确指示的情况下,在中医药在防治全球重大流行性疫病屡建奇功的事实面前,我们的中医药相关管理究竟是秉持的什么信念和原则?一方面相当比例的体制内中医药机构和从业者西化丶弱化丶异化,一方面具有一些传统中医药知识技能丶能够有效治疗某些疾病的民间中医药人员希望能合法行医用药却不得(或难得)其门而入。这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的健康中国战略目标需要吗?!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5-7 06:37:47

我问觉得,陈先生问得好!
这是高水平的“陈氏之问”
也是“国情之问”,
应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回答,请法律法规制定者参考。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5-7 06:39:43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5-7 06:37
我问觉得,陈先生问得好!
这是高水平的“陈氏之问”
也是“国情之问”,


陈其广先生阅历丰富,对于中医药的“国情资源”有长达十年之上的研究。

1978年考入南开大学,毕业后又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师从聂宝璋先生,同时在北京大学选读陈振汉等先生的课程。1985年获硕士学位后进入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工作,旋即又考取吴承明先生的博士生资格,成为吴承明先生在国内、所内亲自全程指导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

1985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工作,同年考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资格。

1988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9年初得到资助去英国剑桥大学应用经济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其后继续在该系进行中国经济改革相关问题的研究,期间并荣获琼·罗宾逊纪念讲师资格。

1993年末回国。在城乡经济关系、科技进步与成果转化、企业管理等方向进行了较长时期的研究,主张研究方法的创新和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2005年以来,从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医典籍研究与英译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调研项目"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的相关工作。


2008年11月,首届"中华原创医学复兴论坛"在京召开,论坛的主题是"重铸中华医魂"。陈其广作为演讲嘉宾参加了本论坛,演讲题目是《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关注中医药问题》。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5-7 06:42:50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5-7 06:39
陈其广先生阅历丰富,对于中医药的“国情资源”有长达十年之上的研究。

1978年考入南开大学,毕业后 ...

陈其广:不断“根”是中医药多元化发展底线_证券_腾讯网
2017年12月22日 - 对此,陈其广进行了梳理。就“医”而言,按现有法规,《中医药法》实施后,将至少有四类合法中医,即现代中医、中西医结合医、民族中医和“确有专..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5-7 06:46:01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5-7 06:42
陈其广:不断“根”是中医药多元化发展底线_证券_腾讯网
2017年12月22日 - 对此,陈其广进行了梳理。就“ ...

新时代的“中医药之问”—《战略的中医药—国情分析和国策建议》一书出版
2018-03-30 08:57
中国公益在线北京讯(第一健康报道 记者康梅)“十年磨一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国情调研组组长陈其广等人编写的中医药国情调研总报告(2007-2017)《战略的中医药——国情分析和国策建议》一书已完成出版。该书汇集2007-2017十余年调研成果,全书近72万字,分上下两册,正文17章,附录26篇。



该书立足国家、民族的整体和长远利益,侧重对中医药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社会环境和政策法规开展涵盖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与决策管理研究,将中医药有关问题归结为十六个领域问题。

《战略的中医药:国情分析和国策建议》新时代的“中医药之问”, 作者融汇各界人士的真知灼见,提出了如下并尝试回答的问题:十年不懈的中医药国情调研:建设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实践,1、人文社会科学和决策管理学应该如何理解和定义中医药?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中医药有无作用?有何作用?3、《黄帝内经》有一段著名文字: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著于方。余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

岐伯曰:远乎哉问!夫治民与治自,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者也,夫唯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內经》屡见而又语焉不详之"方",是需择吉日、歃血盟誓才內传之"方",中医药-中医文化-中医哲学各界应如何理解?

发展中医药的宪法规定、政策和法规从何处来,向何处去

4、为什么要“中西医并重”,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扶持和促进的终极目标应是什么?

5、为什么独立行政权对于中医药发展具有极端的重要性?有哪些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总结?

中医药的历史、现状与挑战

6、中医何以能够延绵数千年,屡遭社会动荡却能衰而复起?

7、当前中医药的最大危机是什么?怎样产生的? 近代以来造成中医药长期衰落的主要内、外原因有哪些?、说“中医亡于中药”,难道不存在 “中药亡于中医”的危险?

8、为什么许多国家的政要,甚至主管医药卫生的高官,纷纷跑到中国来看中医,或在该国的中医诊所就诊,而中国不少有钱人却要到国外找医生?为什么绝大多数中国百姓相信中医(《中国青年报》2006年调查),而在高级知识分子的情况与之倒置?

中医药与西医药:剪不断 理还乱

9、传统中医药和近现代西方医药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各是什么?临床三阶段(诊、断、治)的差异为什么会被管理部门区别对待?

10、中医药和西医药的相互关系是什么?“中西汇通”已尝试一百年,现阶段“结合”应该是配合还是凑合、溶合?一身二任的中西结合为何不应普遍推广?

11、“中西医并重”在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药物保障等方面,需要采取些什么措施?

中医药院校教育和科研的走向

12、中国医道是“科学”吗?说它是“伪科学”,“真科学”在哪里?判断真伪的依据是什么?这依据或曰标准是谁制定的?

13、中医药院校“两分离”、“三合一”、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系能否培养出真正合格的中医药接班人?学子们怎样看待所接受的院校教育? 志在中医的年轻人,应该先打好什么样的基础?是中华人文、中国哲学、中医基本医理?还是解剖学、西方病理学、药物学、传染病学?

14、“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现代应用是在发展还是退步?

15、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应如何表述?

16、“中医药研究”和“研究中医药”有什么区别?两者究竟该由谁来分别承担?

民间地道传统中医药的生存和发展

17、"真正的中医在民间”是真是假?民间地道传统中医药的当代价值何在?民间中医有多少?为何民间中医药屡受贬低、排斥和打击?《中医药法》必定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18、为什么一再把中医药保护好,传承好放在中医药发展的首位?为什么只有保护好、传承好,才能发展好?如何从法制上放开传承人行医资格?传承考试是由师父负责还是由有医师资格证的专家负责?如何承担责任?

中医药知识权益该怎样保护

19、传统中医药知识权益该不该受保护?单凭“现代知识产权制度”保护行不行?

民族医药问题

20、兄弟民族医药有什么需要政策特殊关注的问题?

中医药该不该、该怎样“化”与传统文化复兴之间关系问题

21、让中医药这化那化的口号那么多,到底该不该化?谁化谁?怎样化?化对谁有利?“万变不离其宗”,离了还行吗?

22、复兴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和复兴地道传统中医药有什么关系?

医改与中医药

23、医改为何长期处在“深水区”?医改目标除了“看病贵”“看病难”还有别的吗?为什么越抓医改,费用越高,不得不向抓人民健康转型?

24、中医药能否拉医改出“深水区”?甘肃医改模式有无示范意义和价值?

25、在“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事业中,中医药应该并可以承担什么样的职责?

食品安全与中医药

26、对食品安全、生态和环境保护,中医药能有特殊功效吗?怎么发挥?为什么药物已不能提供安全、健康的保障,反而用药越多,健康越没有保障?

27、为什么功能性食品和饮料难以进入市场,难以得到有效使用?中医药的食药同源遭遇了哪些制度性障碍?

健康中国战略与中医药

28、中医以治未病、欲病、已病和助人康复著称,何以现在“养生”的商业气氛浓于医界?世界独有的成系统、有理论的养生学怎样走向世界?“亚健康”其实就是“欲病”,中医怎样担当起解决这一现代社会相当普遍性困扰的重担?

29、如何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健康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创新性的践行《黄帝内经》中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思想?

30、未来医学向健康为中心转变,中医药有优势吗?中医药如何在人民健康系统工程中发挥作用,并求得自身宝贵难得的发展机遇并迎接历史性的挑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社科院陈其广先生发出“中医国情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