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东义 发表于 2023-1-27 14:15:03

路老慢走,中医药发展需要您!沉痛悼念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

本帖最后由 燕赵中医 于 2023-1-28 09:20 编辑

沉痛悼念中医大家、首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路志正教授
深切缅怀 沉痛哀悼
讣   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首届国医大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央保健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药监局中药管理战略决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创始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及博士后指导老师路志正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20日13时58分于北京仙逝,享年103岁。
国医大师路志正治丧工作组2023年1月27日
中医大家 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同志生平
路志正,字子端,号行健,1920年生于河北藁城。幼承家学,正步杏林。1934年入伯父路益修创办的河北中医学校学习,先后拜路益修、孟正己、王步举等名医为师,尽得真传。1939年医校毕业,步入杏林,悬壶乡里,越十年学验渐丰。1952年入卫生部中医司工作,参与“一司两院”(中医司、中研院、四所中医学院)创建,最早参与并主持对中医药治疗乙脑成效的认定,将中医治疗腹水的经验用于血吸虫病防治,支边期间成功抢救包钢大面积铁水烧伤工人,参加《中国针灸学概要》编写,为针灸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卫生部中医司成立之初部分同志合影前排左2为第一任司长薛和昉,后排左2为路志正
1973年调入广安门医院至今,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成立全国最早以研究内科疑难病症痹证为主的内科研究室,担任第一届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主任委员,主编第一部中医风湿病学专著,创建风湿病学科。通过建学科,兴特色,创学会,做科研,抓急症,育英才,为广安门医院建设发展和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5年,路志正(前排左4)与广安门医院西学中班学员合影。
路志正同志平生致力于中医学传承创新,崇东垣之学,尚脾胃为本,集百家之长,善温病之治,精养生之妙,擅书法之美,学纳百川,独有建树。从医八十余载,精通内外妇儿,精研外感内伤、伤寒温病之学,擅治杂病,屡起沉疴。熟稔经典,融汇百家,崇尚脾胃学说,铸就“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学术思想。独树一帜,从脾胃论治胸痹;承古推新,发展湿病理论,首创燥痹、产后痹,研发痹病新药;杂合以治,提倡针药并施、内外合用、药食相配、身心同治。


路志正主持“化浊祛湿通心方药配伍规律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课题,纳入国家973科技重大项目。2009年6月14日,广安门医院召开项目启动会。
路志正同志笔耕不辍,著述等身,主编出版《路志正医林集腋》《中医内科急症》《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中医湿病证治学》《路志正医学丛书》等20余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对于中医人才的培养,甘为人梯,奖掖后学,谦恭厚德,桃李华彰。自上世纪60年代始,培养研究生、学术传承人、中医优秀人才或徒弟200余人,均已成为中医界的中坚力量。传承国粹、弘扬文化,精研书法,尊古意,守法度,结构严谨,气韵清朗,铸就“路氏书法”之韵,出版《路志正诗书墨迹选》,将医道和书法融为一体,展示出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

2019年11月16日,“国医大师路志正从医八十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广安门医院隆重举行。
路志正同志一生致力于中医药振兴发展,医政双担、辅政献策、鸿展中医、殚精竭虑,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奔走呼吁,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先医—后政—再医”是路老人生轨迹的缩影,“医政双担”的经历不但使他对基层中医药状况有着深刻的了解,而且在卫生部20余年工作经历更使他居高揽阔,对国家的中医药方针、政策更加关注并身体力行。1984年,为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联合多位著名中医药专家,建议设立国家中医管理局。1990年,再次联合多位著名中医药专家,就加强国家中医管理局职能提出切实建议。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路老积极呼吁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治并得到高度重视,中医药进入非典防治主战场使许多患者转危为安,也为日后中医药直接参与应对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针对中医药事业发展人才不足现状,路老多次致信相关部门和领导,得到上级重视和及时批复,推动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全面启动。

  2003年初,吕炳奎、路志正二人共同向中央递交请愿书,要求中医参与抗击非典。


深切缅怀
  “医萃当归杏林住,敢争鸿誉为国呼”。路志正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中医药事业,以毕生精力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成为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执行者和推动者。他于九十岁高龄入党,将优秀共产党员的品质体现在崇高的医德医风、体现在为党和国家事业不懈奋斗上。他始终把人民群众健康放在第一位,致力于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是“大医精诚,德艺双馨”的楷模。百岁辉煌、灿烂人生,《说文解字》云:“路,道也,从足从各。”路志正之路,以家国兴旺为己任,以中医浮沉为谋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一代国医大师关于“国强、家和、学成、业就”的人生期许和独特轨迹,路老的荣寿与成就,正可谓“路直成道业精妙,志正方圆享天年”!国医大师路志正垂范千古,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为沉痛悼念路志正同志,兹定于2023年2月1日上午10时在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国医大师路志正治丧工作组办公室:
  王辉:010-88001335 13521558098
  张维:010-88001335 13611035481
  焦娟:18611511082
  尹璐:010-88002980 13641060192
  传真:010-63014195



国医大师路志正治丧工作组2023年1月27日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1-27 14:16:00

巨星陨落   路老慢走
——怀念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
河北中医学院扁鹊文化研究院

路志正先生(1921-2023),生于河北省藁城市北洼村人,字子端,号行健。志正,所以厚德载物;子端,端直以长;行健,因此自强不息。他1934年从伯父学医,由此步入杏林,历经磨难,新中国伊始,悬壶已十余年,为当地颇有影响之名医。
深耕杏林弘扬歧黄
人的一生无非是做人与做事,路老一贯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他于1952年结束培训后,进入卫生部工作,那正是政府纠正错误政策,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时期,他在薛和昉、吕炳奎老司长直接指导下,20多年里经常下乡求证,发掘、推广了许多宝贵的中医经验;他没有门户之见,敬重名家、团结同道、对有一技之长的“民间医”,也是虚心学习,关爱有加。
他1954年最早认定郭可明老中医对乙脑治疗的成果,推荐给卫生部终获一等奖;代表中医界参加血吸虫病的防治,提出“西医杀虫中医治水”战略,为《送瘟神》立下一功;响应号召下放支边,在包钢与余瀛鳌等一起救治铁水烧伤的工人、培训带教几十位学生,成就突出不辱使命。
1973年结束被迫害由藁城老家重返北京,谢绝委任矢志临床,进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建学科,兴特色,开科研,抓急症,育英才,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硕果累累;出国讲学,把岐黄妙术广布海内外。
他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建言献策,为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他多次到时任副总理田纪云那里提建议,抗击非典时与吴仪副总理座谈,为中央领导做保健经常妙手回春,谈论中医事业诸多高论语惊四座。
德高望重的路老,在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100多岁的他还坚持出诊为患者服务,见证并参与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不平凡历程。在时代给予的特殊舞台上,把中华大医的风采尽情地展现给了当代,也留给了历史。
路老的学医、行医、从政,再行医的经历,以及学术思想形成和创新的过程,有很多事迹鲜为人知,耐人品味。我向路老学习请益是从2004年开始,而又借2008年采编出版《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的机缘,让我有机会进一步走近路老,能够亲耳聆听了很多难以忘怀的往事。
鼓励后学大家胸怀
我2004年出版了《中医外感热病学史》,自认为这是一件大事,就分别寄给路老、邓铁涛先生、朱良春先生等,请老前辈们批评指正。
2005年1月我收到了路老用毛笔写来的信件,甚为珍贵:“曹东义主任:大作《中医外感热病学史》等三部巨著,已于日前全部收到,除《神医扁鹊之谜》系九六年出版外,其余二部均是去年完成,充分说明勤于写作,与时间争分夺秒。严谨治学精神,值得赞赏。我非常高兴,特别是《外感热病学史》的编成,既弥补了这一急性热病史的空白,又是对前年非典中医防治优势,为指导临床、提高疗效,具有很好地实际应用价值。吴又可之《瘟疫论译注》与《热病史》相互眏辉,对广大中医人员在复习前人防治急性热病理论,临床辨证治疗等方面,易了解掌握等优点。这是初步粗浅看法。由于时间关系,还没有详阅,不见得恰当。候有暇,当很好学习。河北历史上不少名医,王其飞所长曾编过这方面专著,惜较简略,如能从金元两大家编成系列专集,则更善矣。祝新年好,并注意劳逸结合为嘱。路志正   〇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从来信不难看出,路老不仅对于我本人充满关爱,也对发展河北中医事业和金元医学研究,颇为关心和期待。
走近路老高山仰止
2007年10月前后,我接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编辑部肖培新主任、戴皓宁、王秋华编辑的邀请,他们希望我在出版《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之后,能够继续编写《走进中医大家路志正》,我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光荣的任务。
路志正先生是我们十分景仰的中医大家、名家。他既是国家的名医,也是燕赵中医界的代表人物。我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对他的情况有所耳闻。听说挂他的号看病不容易,他开的药方往往在平易之中见神奇,疗效颇不一般。而且多次出国讲学、交流学术,为国家争得荣誉。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拜访路老,了解路老,走近路老。
2007年11月,我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中医药发展高峰论坛大会。会前我与出版社的人员一起到家里采访了路老,自此,这项工作得以启动。月底,我在广州第三届“中医药名师与高徒”学术会议期间,对路老再次进行了采访。回到石家庄之后,初步拟定了整个访谈录的框架结构,并争得了路老,出版社的肖主任、戴编辑的认可。春节期间,正月初十过后,我带着助手又一次来到北京,在年味儿浓浓的新春伊始,冒着寒风往返于北京的大街上,到路老家里进行了几次采访。正月十五,在路老家用过晚饭,踏着元宵的月色,我返回了石家庄。此后,积极整理访谈的内容,于2008年5月末,形成了约12万字左右的初稿。
初稿形成之后,交路老审阅。为了充分展示路老的学术人生, 2008年7月在三芝堂中医门诊部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听取了路老及其弟子、子女及王秋华编辑的意见。返回石家庄后,我在初稿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整理和改写。
在整理历史细节和路老学术思想的过程中,路喜善先生和张波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终于形成了近20万多字的书稿。然而,为了整个丛书体例上的统一,又进行了压缩、修改。2008年岁末,几经易稿压缩之后,近16万字的稿件,又一次回到我的手里。可见,尽管此书只是一本面向大众的通俗读物,大家还是非常认真的。
关爱家乡   泽被燕赵
有了这样的经历,就有了很多机会走近路老,我多次与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会的领导去北京,请他参加河北省举办的学术活动。
路老也很乐意为家乡多培养中医人才,繁荣河北的中医学术,他多次莅临“冀港澳台两岸四地中医文化发展大会”,主讲“易水学派传承和学派发展论坛”,出席河北省中医师带徒典礼,到鄚州扁鹊庙、内丘扁鹊庙考察,祭祀医宗扁鹊,担任我是会长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的名誉会长。在河北中医学院并入河北医科大学的18年里,路老在北京多次与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协商,帮助联系有关领导力争重新恢复独立建制;在河北中医学院重新建院典礼不久,就考察了河北中医学院,受到院领导与广大师生的热情欢迎,并被聘为首个顾问。
2022年,路老得知作家愚公(胡军)以我为原型,写了长篇纪实报告文学《歧黄使者》,他既高兴又担心。他说:“说到曹东义,对我来说不可谓不熟。首先,他是我的好友,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余瀛鳌先生的硕士研究生;同时又是邓老铁涛、朱老良春的入室弟子;更因为我籍贯河北和他有同乡之谊,又缘东义热心中医公益事业,故无论是参加‘名师与高徒’,还是河北省中医业内的学术传承及交流活动,我们相见、交流的机会和热络程度,自比其他青年才俊要多得多。然面对作序的邀请,我还真有些纠结。虽然东义是河北省第四、五批师带徒的中医导师,且退休有年,但在我们这个‘六十成才’的行业里,他毕竟属于小字辈。很多耄耋名宿尚未见经传,却冒出一部以其为传主的长篇报告文学,一旦出版对他是否会有不利的影响?”
鼓励后学喜做伯乐
路老了解《歧黄使者》书稿内容之后,说:“但当我翻阅全书后,却疑虑顿消,平添几分喜悦!喜悦者何?简而言之,因为从书中我仿佛看到了我们这辈儿中医人,从懵懂少年几经蜕变终成国医高手的身影;体验到志岐黄、苦求索、做临床、终成明医的一路艰辛;也收获到信步杏林、掘橘井、扬“一技之长”,守正传薪的喜悦;更难能可贵是寻觅到一位出于公心,为中医药事业建言献策、针砭时弊、仗义直言的中医卫士和接班人。另外,在本书的某些章节里,我也看到一些有关东义与我、与邓、朱等老,相互交流互动的片段,其中一些记述还与某些中医大事相关。由于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所处时、空的限制,又因为传主和撰稿人的审视、选材视角不同,因此书中所记虽为事实,但多为历史一隅。要知道欲成就一件大事,绝非一人一时之功,若要还原历史的全貌,仍需大量他人资料加以佐证、补充。”
字里行间,洋溢着老前辈对于后学的鼓励和期待,路老说:“我们每一位中医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就是中医的形象大使、代言人和义务宣传员。只有“德艺双馨”,脚踏实地,立足当下,才能赢得群众、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也才能觅得有如胡君(愚公)一样,发自内心、不吐不快,为中医歌与呼的知心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寻觅、造就千百万‘德艺双馨’中医药事业的接班人,尤乐见更多青年才俊立志岐黄,奋发向上;孜孜以求、勤于临床、攻坚克难、终成明医大家为背景的传记或报告文学等作品的大量问世,并借以助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为序!”
路老走了,带着他建言献策的睿智,勇于担当普救苍生的大德,也带着对中医事业和后人的关爱,留下无数的宝贵精神财富与无尽的思念。杏林含悲,后人仰望,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永垂不朽!
2023、1、26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1-27 14:41:33

本帖最后由 曹东义 于 2023-1-27 14:45 编辑

《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出版


讲述:路志正先生
初稿、整理:曹东义路喜善张波



本书提要

人的一生,既要做人,也要做事。路志正先生,字行健。志正,所以厚德载物;行健,因此自强不息。他少年时期就步入医林,建国伊始已经开业十年,在当地颇有医名。1952年进入卫生部工作,见证了20年不平凡历史。他最早认定中医治疗乙脑成果,代表中医界参加血吸虫防治,深入调研各地经验,下乡宝钢培育医学人才,皆不辱使命。1973年进入广安门医院,兴特色,建学科,抓急症,开科研,带研究生,育高徒,培养优秀人才,把岐黄妙术广传海内外,硕果累累。他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建言献策,针砭时弊,诸多高论惊四座。在历史给与的特殊舞台上,他把中华大医的风采,展露给当代,也留给历史,耐人品味,任人评说。


1、冀中大地,历史悠久名医辈出贯古今      3
在燕赵这片热土上,伏羲、黄帝、唐尧留下过开创业绩的脚步;扁鹊、刘完素、张元素、李东垣、罗天益、王好古、王清任、张锡纯走出了医学进步的足迹;在藁城台西先商遗址的旁边,当代中医学家路志正先生,又一次把中华大医的风采展露在世人面前。

2、三岁丧母,少而更事坚韧性格经磨砺      8
少年时期的苦难生活,并没有把路志正好学上进的精神磨灭,而是促使他成为一个无比坚强的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救民疾苦而奋斗。志正如地,而厚德载物;行健像天,故自强不息。

3、虚惊一场,旁听私塾好学天性初展露      10
五六岁正是贪玩的年岁,路志正先生年幼的时候,对于世界也是充满好奇。在一个偶然的机遇里,他跟着一群大孩子,来到了私塾学堂,当起了旁听生。他的父亲并未因此看成荒唐之事,没有喝斥与嘲笑,而是加以引导,培养他善学好思的能力,引他走进知识的殿堂。

4、进入医校,先文后医刻苦研习历五年      13
路志正先生的家乡,不仅读书之风很盛,而且济世救人的高明医生,也出在本家族之中。因此,他能够在十几岁的时候,近水楼台先学医。在乡间几间陋室之中,路志正先生既学到了古典文学,也学习了岐黄救人之术。

5、十七抄方,笔走龙蛇遒丽天成真妙手      16
学业初成尚无施行,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经来到冀中平原,路志正先生与他的老师一起,为多灾多难的人民大众,施诊舍药,做起了慈善事业。贫苦和疾病缠身的民众实在太多了,日夜地忙碌练就了他一双治病救人的妙手。当然,他的书法成就,也因此而奠定了基础。

6、十八开业,折肱续断声震乡里传美名      20
自古以来,医学难于精通,诊疗充满风险。路志正先生走上临床之后,救治疑难病症,也经历过挫折。善于总结经验,勇于进取的精神,使他在学习之中走向成功,成了当地颇有医名的中医。

7、迎来解放,中医进校反修西医缘改造      24
建国初期,路志正先生已经开业十年,救治过无数患者。由于当时盛行改造中医的政策,他也必须到中医进修学校学习西医课程。进修学习的过程之中,基本不讲中医内容。由于他过去中医基础牢固,临床经验丰富,虽然灌输的是西医知识,但是并没有动摇他对中医的信仰。

8、进卫生部,情系中医处理信访行南北      26
路志正先生根据组织需要,到卫生部工作,一开始是处理来访来信。随着对中医正确政策的落实,各地中医经验不断上报,他经常外出调查研究,核实有关经验,推广相关技术,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身影出现于需要他的祖国各地。

9、怀念吕公,鞠躬尽瘁中医司令兴中医      31
吕炳奎先生是第一任中医司长,为中医事业的振兴鞠躬尽瘁。路志正先生在他的领导下,做了许多具体工作,两个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为了发展中医,他们一起奋斗;为了战胜非典,他们一起上书总理,为中医而请战。

10、追忆师友,戮力同心汇聚京都谋大业      35
新中国的中医事业,离不开中医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日常工作和事业的追求之中,路志正先生结识了许多著名中医学家,互相激励,共襄盛举,在难忘的岁月里,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

11、乙脑治验,外调求实慧眼识菁似伯乐      42
乙型脑炎肆虐于华夏大地,石家庄中医郭克明创出新奇迹。材料报到卫生部,路志正与其他人员一起实地调查,意见分歧,难于下结论,只有他坚持中医有效的观点。卫生部领导认真对待,三派调查组加以核实,最终肯定了石家庄乙脑中医治疗经验,加以表彰,推广全国。

12、治血吸虫,群策群力中西合璧送瘟神      48
毛泽东发现了血吸虫病的危害,决心七年消灭这个疾病。路志正作为专家组里唯一的中医,中医靠什么参与这场伟大斗争?他创造性地提出中医治疗腹水与西医锑剂杀虫相结合,使中医有了用武之地,为毛泽东《送瘟神》的豪迈情怀,增添了浓重中医特色。

13、民间治验,整理提高遍地开花登雅堂      52
中医是我国原创的知识体系,在民间蕴藏着丰厚的宝藏,只要加以发掘、整理、提高,就可以上升为实用的技术成果,造福于广大民众。路志正先生非常热心地关怀着这些民间经验的传承人,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推荐了许多人从民间走向大雅之堂。

14、支持包钢,铁水无情国医护航闯鬼关      57
下乡医疗队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一种现象,作为“爱护人才”的一种表现,包钢为了留住路志正先生,卫生部里的正副部长找了7位,一定要留下他来,为包钢服务。他们表示一定加以重用,他们看中的是路志正先生的高明医术和难得人才。

15、错位文革,承受考验含辛茹苦传薪火      62
不堪回首是文革,尽管他没有过错,而是被派性斗争所牵连。在失去人身自由的艰难岁月里,他利用特殊的环境,不但经常为当地群众看病解难,而且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竟然能培育出几名中医人才,靠的依然是坚定的信念和坚实的中医功底。

16、进中研院,勤于临床讲究实践倡急症      70
文革结束了,他落实政策回到北京。年过半百的路志正先生,坚决谢绝了卫生部领导的关心照顾,执意来到广安门医院,一不为安闲养老,二不是退隐医林,而是大力弘扬中医特色,为中医事业而奋斗。

17、二十余载,组建学会继承发扬再创新      78
组建中医风湿病学会,把痹症与风湿病的关系理顺,深入研究痛风病,培养人才,研发新药,发展学术,在国内外召开专门的研讨会议,团结全国有关专家一起奋斗,路志正先生为此倾注了很深的感情,满腔心血。

18、勤勉不辍,阐细发微治学临证皆严谨      91
中医学内容浩繁,学术博大精深,如何引导学生们深入学习和研究这门学问,是路志正先生经常考虑的问题。结合临床具体病例,引经据典,阐发机理,深入浅出,生动有趣,这是他传播中医学术的特点。

19、博览群书,既专且博中医事业勤耕耘      104
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随俗为变,做一名全科医生,是历代著名中医学家的追求。路志正先生不仅对于内科疾病是专家,对于妇女经带胎产疾病也深有研究;对于本草药物学如何“减毒增效”等中医学问,皆善勤求古训,博采众家。

20、重视脾胃,著书立说临床研究创新论      111
脾胃为后天之本,升降之枢纽,治疗疾病多从脾胃入手。即使是心血管疾病,也不可受西医思维的影响,只知道活血化瘀。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或者地域的影响,人们患病之时往往多湿,通过利湿可以治疗众病,这是路志正先生告诉学生们的辩证法。

21、出国讲学,广布杏林岐黄神术惠五洲      125
在卫生部的时候,路志正先生就陪同过许多外国访问学者,向他们介绍中医学术。改革开放之后,对外交流增多,中医药走出国门传向世界,这本来是一件好事。竟有投机分子,在国外败坏中医声誉,路老就利用各种机会,一边挽回他们的不良影响,一边努力传播优秀的中医文化。

22、上书中央,针砭时弊出谋献策求发展      137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路志正先生与其他同道一起,利用为中央首长治疗疾病的机会,和各种参政议政的平台,积极为中医药的发展献计献策。在他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15年里,提了大量的议案,多次上书中央领导。

23、非典肆虐,众老进言祖国医药谱新篇      151
非典突袭神州大地,中医药本来大有可为,由于长期错误导向,致使中医药在开始的时候难以进入主战场。坐在总指挥吴仪副总理身边,路志正先生慷慨陈词,没有中医参与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中药的治疗作用。总指挥听后当时拍板,中医进入主战场。

24、乐育高徒,硕果累累授业解惑为传承      156
近些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视中医学术传承工作,路志正先生乐于把自己的学术经验传授给徒弟们。四面八方的弟子前来拜师学习,岐黄薪火在这些后来的中医手里得到传承。弟子们也由徒弟变成了师傅,中医事业必将走向伟大复兴。


后记      165

曹东义 发表于 2023-2-4 21:04:27

路氏各位兄妹、各位同仁:
请允许我代表家人对前来参加路老追悼会,尤其是参与筹备和保障的各位同门弟子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感谢大家在寒冷的冬日,前来为路老送行!缅怀他、敬仰他、纪念他!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收到了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以及广安门医院各科室、路老家乡、北京和外省市医、政界以及中医名宿、国医大师、亲朋挚友发来的唁电或花圈、挽联。挽联和唁电无不承载着对路老的医德、医术的赞许和对路老矢志不移,一生为中医药事业所做巨大贡献的肯定。   
由于各种原因,原设想不搞追悼会。未曾想,广安医院领导却力主并实现在八宝山殡仪馆举行告别会。
原以为有一两位首长送花圈就十分不错了。未曾想,送花圈的副国级以上领导竞多达14人。至于其他登记奉送花圈挽联的医政、院校、科研单位;弟子、再传弟子及友好等个人,更是远超预期,以至于80%以上的花圈,其落款出现叠加。其中,4~5乃至7~8个者,屡出不鲜。
原以为前来吊唁的各界人士200~300人,未曾想竟有700多人前来为路老送行,其中还不乏路老救治过的病人。
更令人感动的是,因故不能参会的弟子或再传弟子,于2月1号上午十时,与八宝山追悼会进程同步,或在办公室、诊室,或在室外开阔地的虚拟灵位前,除为路老默哀三分钟外,还将鲜花花瓣撒入江中,以为他老人家送行!不仅如此,有些弟子团队还召开了恳谈会,在寄托对路老哀思的同时,重新认识路老,学习他的医德风范和学术思想……。
这么多没想到的背后,无不透视着追求真善美仍是当今社会的主基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德隆艺精者的名讳和其造福当代,惠及后世之仁术方可永传。
2022年12月1日星期四,路老还在广安门出诊,以为带教博士研究生和第七批优才;4日,还为某中医学术分会的成立或年会录制了祝贺视频专辑……。路老是首届国医大师中,最后坚持出诊者。因此有人说,路老的仙逝标志着中医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
斯人已去,生者和事业仍当继续前行。感恩是一种美德,有念于此,我再一次向所有来宾,向所有治丧委员会及会务保障人员表示最诚挚地谢意!同时,也希望每位弟子,牢记路老的嘱托,把提高临床疗效放在首位,携手并肩,为“路氏中医”的传承发展、守正创新做出积极贡献! 感恩!谢谢!
路喜善敬拜
2023年2月4日



太行山_DDDW 发表于 2023-11-9 11:57:10

与路老两次见面聆听教诲,一次是石家庄中医药会议,一次是河南禹州世界中医药一技之长学会成立,路老近百岁高龄前往支持,亲笔题词:道术并重复兴中医,一技之长走遍天下。路老的一生医政双担既有学术创新,又有政策规划,纵观5000年中医文明史也属罕见之全才。路老慢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路老慢走,中医药发展需要您!沉痛悼念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