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京雪 发表于 2018-6-10 21:19:50

中医大智慧

本帖最后由 马京雪 于 2018-6-28 20:55 编辑

中医大智慧
    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孕育了璀璨的中华文明,伴随中华文明产生的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和技术先导,中医药学如果在我们的手中断送,我们将是历史的罪人。中医药学下一步将往何处走?是我们每个人所思考的问题,这直接关乎到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问题。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和中国文明,中国文明是唯一一个没有灭绝的文明,其他三个文明都已经是“古文明”了,所以文化亡国比任何形式的亡国都更加严重和影响深远。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药学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是有了中医药学,中华民族才得以繁衍生息。自从人类来到这个魅力的星球之上,各种疾病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其中以传染病最为严重,在历次的大瘟疫中如果没有中医药学中华民族不会有今天的繁荣昌盛,但是自清末民初至今中医药学不断萎缩,甚至沦落成“替补医学”“辅助医学”,这其中的深层次原因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自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到东汉末年,这个时期是中医药学从起源到成熟的过程。在甲骨文中对于疾病的记载多写作“役”或“疾役”,一经发现的有十几处以上,而且有“御疫”的记载,八千年前跨湖桥先民就已经掌握了针灸治病技术,大汶口文化遗址证实5000—5200年前曾经实施过成功的开颅手术,都向我们昭示着中医药学的古朴久远。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医学家扁鹊秦越人从长桑君哪里继承了“禁方书”而能够“随俗为变”,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老年科、针灸等,可见中医药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基本理论。扁鹊秦越人治疗虢太子“尸厥”、赵简子“五日不知人”、以及“望齐侯之色”的寓言故事,我们可以窥测到中医药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具有完善的基本理论,而且有精确的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来判断疾病的病情、病势、预后以及由“四诊”采集得到的病史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并用以指导砭石、针刺、艾灸、导引、布气、祝由、汤药等一系列完善的治疗方法的实施。   《汉书·艺文志》:“《黄帝内经》十八卷、《黄帝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扁鹊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白氏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右医经七家,二百一十六卷。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和百药齐合之所宜。至齐之得,犹磁石取铁,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为剧,以生为死”,医经七家的全部内容被现行版本的《黄帝内经》、《难经》所全面的继承,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在秦汉之前中医学的空前繁荣和不断发展完善。    西周时期的文学作品《诗经》中记载了100多种药物名称,某些品种涉及到采集、性状、产地及服用季节等。《山海经》中记载药物120多种,并明确的指出了药物的产地、效用、性能,所治疗的疾病达到31种之多,涉及内、外、妇、眼、皮肤等科疾患。《五十二病方》用药达240多种,医方280个,所治疾病涉及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神农本草经》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药物学知识和经验,并奠定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    东汉末年发生的全球性大瘟疫,甚至直接导致了古罗马帝国的衰落,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政治黑暗、军阀混战、灾荒频仍的时期,再加上瘟疫的流行导致了人口的锐减,自公元157年到三国末年人口仅为汉代的十分之一,瘟疫导致的人口损失是触目惊心的。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有力的佐证了瘟疫的严重程度。张仲景在系统地总结了汉以前的对传染病和杂病的诊断、治疗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撰成《伤寒卒病论》一十六卷。    与张仲景同时代的华佗,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熟练的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尤以外科最为擅长,发明麻沸散,是世界上第一位发明麻醉剂的创始人,华佗已经能够进行肿瘤摘除、胃肠缝合、骨折等手术。《三国志》中有十六则,《华佗别传》中五则,其他文献中五则,共二十六则。我们可以窥见华佗是一位精通人体解剖的外科医生。    我们从以上的归纳、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医药学发展至东汉末年已经是一个非常完善而系统的医学体系,不仅有精通内科张仲景,还有精通外科的华佗,根据《三国志》记载“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说明华佗是有徒弟的,换言之,华佗的技术是有传承的,即便是华佗的徒弟没有达到华佗的手术技术水平,也一定传承了华佗的手术技术,那么华佗之后的中医学为什么没有了外科手术呢?    我们先从一个故事说起,大概是在四年前,我的岳母患了急性阑尾炎,在同村的卫生室输液治疗一周,效果不明显,依然腹痛难忍,于是去县医院检查。在县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后确诊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医生建议手术,妻子打电话征求我的意见,我建议让她吃几幅中药再说。于是我们接岳母来我家,开了三剂中药,具体的方子忘记了,大概的思路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思路,吃了一剂药后,腹泻了两次的脓血,然后腹痛大大减轻了,前后吃了五天左右,症状消失,老人高高兴兴的回家了。这个病例的症状虽然比较严重,毕竟是经过了静脉点滴抗生素等手段处理之后的,给予正确的中医辩证施治后很快痊愈。历史记载中华佗进行过腹部外科手术,而在华佗之后为什么没有了外科手术治疗的记载了呢?   “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心下痛”,指的是剑突下的疼痛。“按之石硬”,者不是“板状腹”的描述吗?“板状腹”指的是由于消化道穿孔等原因,腹腔内出现了异常的体液刺激腹膜,导致腹肌异常紧张,从而出现腹部如木板一样坚硬。我们现在梳理一下这个条文的症状有:发热,恶寒,剑突下疼痛、拒按,板状腹,这样的症状就是一个胃肠道穿孔导致的弥漫性或局限性腹膜炎的患者呀!在现代医学中这是必须要进行剖腹探查手术治疗的呀!张仲景却用了“大黄六两、芒硝一升、甘遂一钱,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的方法进行治疗,这可靠吗?根据北京第六医院和北京海淀医院的临床观察了40例上消化道穿孔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患者,在应用大陷胸汤后发现可以有效的治疗上消化道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华佗与张仲景是同时代的名医,华佗擅长手术,张仲景擅长内治,在他们之后中医外科的失传是中国人的主动选择,很多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张仲景都用内服药的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治疗,所以在华佗、张仲景之后,麻沸散失传了,华佗的手术刀生锈了。    在与疾病长期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中医总结了很多的治疗方法,有些方法甚至用现代的科学知识无法解释,但他是有效的,有效就是有理,只是现在我们的科学知识没有发现其中的道理。在“万有引力”发现之前,人类无法解释海洋的潮汐和“苹果落地”以及天体的运动等现象。在没有发现“电”之前,人类无法使用电灯、电话、空调等现代物品。科学知识在时刻不停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没有发现的不等于不存在,人体是一个和谐、复杂、严密的有机体,中医学在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由经验医学到“理、法、方、药”完备的医学体系。中医学将宇宙万物与人视为一个整体,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人只有与宇宙万物和谐共存,和谐共振,才能更长久的生存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之上,这样的理念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    中医学又是感恩的医学体系。中医学不但人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而且认为宇宙万物与人一样都是宇宙的一部分,宇宙万物与人一样都是具有灵性的。万物有灵,随境界而生,中医所应用的药物、针灸、拔罐、祝由、皮肤涂药、穴位贴敷等治疗方法都是有灵性的。医生在学习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理来学习中医学知识,在工作时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来使用这些医疗手段,病人在接受治疗时怀着感恩的心接受这些医疗手段,所以在中国对于宇宙万物的索取是有限的,只要够自己使用就够了,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中医学是可持续发展的医学体系。    中医是在中华文明指导下,通过天、地、人活动信息的研究,在古代简单的解剖知识基础上,通过模型推演的方式而探求得到他们内在的联系和规律,从而得出人体合理而正确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并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方法进行干预,从而维持人类与天地自然和谐共振的大智慧医学体系。                                                 马京雪於2018年夏戊午月

张剑锋~五绝指针 发表于 2018-6-11 07:52:59

力挺,强中医博大精深,是多少辈人智慧的结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大智慧